擊中人體的話,是小口徑子彈殺傷力大還是大口徑子彈殺傷力大?

在同樣的前設條件下,中大口徑的子彈傷害更大。

擊中人體的話,是小口徑子彈殺傷力大還是大口徑子彈殺傷力大?

對人體而言,子彈與炮彈(不包括長杆穿甲彈)的殺傷機理不同,炮彈是通過破片從外部破壞人體組織和結構實現殺傷。子彈是通過擊中人體後,在人體內產生空腔效應來達到殺傷效果。

擊中人體的話,是小口徑子彈殺傷力大還是大口徑子彈殺傷力大?

為了達到更大的空腔效應,手槍彈頭則可以通過在彈頭上預先開槽,使子彈在擊入人體內部後迅速破碎,在多處內部組織造成損傷。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取出彈頭的困難,對人體後期癒合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步槍彈則可以增大彈頭的長徑比,這樣,在擊中人體組織產生失穩後,子彈翻滾和破碎的效能更大。但是長徑比增加後同樣會增加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的失穩性,為了保證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的穩定性,必須相應的增加發射藥量,增加槍管長度,保證彈頭的精確性。

擊中人體的話,是小口徑子彈殺傷力大還是大口徑子彈殺傷力大?

圖中從左至右分別是12.7毫米機槍彈,7.62毫米突擊步槍彈,5.56毫米突擊步槍彈和11.2毫米手槍彈。可以看出5.56毫米子彈對比7.62毫米子彈的彈頭長徑比較大,但為了保證彈頭速度,其發射藥量與7.62毫米子彈相差無幾,彈殼長度甚至略長於7.62毫米子彈。

然後再看彈頭質量,7.62毫米彈頭明顯大於5.56毫米彈頭,這還是小長徑比的7.62毫米彈頭,如果兩種口徑的彈頭長徑比一樣的話,7.62毫米彈頭產生的空腔效應和穿透創口面積要遠大於5.56毫米。

長徑比一致的彈頭在同樣入射角度和同樣目標厚度的情況下,大口徑的彈頭都會比小口徑的彈頭產生更大的空腔效應和穿透效果,甚至是小口徑彈頭無法穿透目標,而大口徑彈頭仍存有足夠的能量繼續產生空腔效應到穿透目標。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說小口徑彈頭的空腔效應和殺傷力是比大口徑要大的,但要注意的是這是在增長了槍管長度,增加發射藥量比,增加了長徑比後實現的。救治傷員時,可能會被小口徑彈藥造成的損傷感到驚歎,那是因為被大口徑槍彈擊中的人員到不了救治單位,都已經陣亡了。而且在實戰中,致傷比致死的戰場效能要高,對方一人受傷後,可能需要2-3人救護,無形中降低了對方的投射火力。這可能才是小口徑彈藥能大行其道的最重要原因。

當前防彈衣大量裝備一線人員的情況下,對小口徑彈藥殺傷效果的疑問越來越多,為什麼不把中口徑的發射藥增加,彈頭長徑比也加長呢?具有大量戰場反饋信息的美國甚至提出了6.8毫米的方案,可能是對究竟是小口徑殺傷效果好還是中口徑殺傷效果好的最好回應。

擊中人體的話,是小口徑子彈殺傷力大還是大口徑子彈殺傷力大?

最後,放一張12.7毫米重彈的射擊效果動圖,可以看到什麼是大口徑彈藥的殺傷力,任何人被這種子彈打中的話,就是一發入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