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養蜂人必須挑戰極限養強群,付出幾倍的辛勞才會帶來幾倍的收益

有的養蜂新手總怕逃蜂,看到有自然王臺出現就認為出現分蜂熱,要發生逃蜂了。所以不敢密集繁蜂,不敢養強群蜂。寧願收益低下,也不敢挑戰極限。

好養蜂人必須挑戰極限養強群,付出幾倍的辛勞才會帶來幾倍的收益

實際上,無論中蜂意蜂 在溫度高了的時候,蜂群密集強盛, 都容易造自然王臺,可能出現分蜂飛逃的。

我們家養意蜂,到了六七月份溫度高,蜂群強盛,就要時刻提防逃蜂。如果換王不順利,沒有在油菜花期把蜂王都換過來,或者品質不好 ,有老劣蜂王還留在蜂群,就可能會發生天天逃蜂的事情,每天收幾次蜂累得要死。那些天人都不敢離開蜂場,反覆查蜂清理自然王臺 ,隨時阻止逃蜂發生,多次收捕逃蜂團……

當然這樣的事情發生不會很多的,主要原因是老天爺不照顧,王臺接受率低太少了,新王成功率低,這樣無法多分蜂群,也不能使蜂群都換上年輕優秀蜂王。強盛蜂群讓老劣蜂王領導,自然就出麻煩了。如果能按計劃在油菜花期育出足夠的蜂王臺,及時人工分蜂,讓蜂群都換王成功,逃蜂的事情基本就不會發生的。

所以在新蜂王沒換好前,必須十天半個月認真查蜂一次,清理自然王臺,想辦法阻止分蜂熱發生。哪怕取蜜十分辛苦,也不能偷懶。密集強盛的蜂群完全清理乾淨王臺是不容易的,每查一次喂蜂就累壞了。但靠割自然王臺是不能真正阻止逃蜂的,無論多仔細,都可能有漏掉沒找到的蜂王臺,長成功了就會發生逃蜂。

好養蜂人必須挑戰極限養強群,付出幾倍的辛勞才會帶來幾倍的收益

如果換王成功,在溫度高時適當人工分蜂,加大蜂巢空間,是能阻止逃蜂發生的。換王分蜂完成了,父親就會鬆口氣,不再為分蜂飛逃頭疼,只專心生產就可以了。查蜂也要少點,人也輕鬆點。

我們從來就不會因為怕逃蜂就養弱小稀疏的蜂群,再苦再累也要維持強群。這樣付出的辛勞很大,但收益也確實高得多。

蜂蜜產量高這是肯定,而且想產蜂蛹及蜂王漿,必須是八九脾以上的強群。弱群是根本產不出來的!在非蜜源期,只要有零星蜜源,每群多產幾斤蜂蛹或蜂王漿,就是幾百元,就足以低一年蜂蜜的收益。而且達到蜂數,能生產蜂蛹或蜂王漿,工蜂就根本無力分蜂飛逃,只能拼命幹活。

好養蜂人必須挑戰極限養強群,付出幾倍的辛勞才會帶來幾倍的收益

我們那養蜂人較多,但真正能多產蜂蛹或蜂王漿的人並不多,哪怕十分想產,但蜂數不夠就產不了。

所以說強群難養是真的,付出的辛勞也很大,但收益高,是值得挑戰極限,贏得收益

逃蜂並不可怕,只有蜂王能產出大片蜂卵,工蜂有大量幼蟲撫育,基本就不會發生逃蜂的。記住每群蜂的蜂王狀態,盯著產子量,好蜂王和大量幼蟲會抑制工蜂分蜂念頭,迫使工蜂積極勞動,這些產值才會高。

也許中蜂人會說意蜂與中蜂不一樣,中蜂不能學這一套。可是我看到的大型中蜂養殖場,蜂群也較強盛,也是都架繼箱,收益也不低啊!別人能做到自己為什麼做不到呢?我相信溫度高的地方容易發生分蜂熱,蜂不能太密集,蜂巢空間大點好。但無論如何不會是兩三脾就知足了,六七脾的蜂也是能養出來的。

給中蜂朋友建議,在低溫時要密集繁蜂,培育大子脾。蜜源期要育王換王,溫暖時候再考慮分蜂,一年必須換兩次左右蜂王。只要保證蜜粉充足,有大子脾,中蜂也能養出大蜂群的。

好養蜂人必須挑戰極限養強群,付出幾倍的辛勞才會帶來幾倍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