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對待孩子時,你必須也成為一個孩子,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色中。回想自己五歲、十歲、十五歲大時的樣子,你就會知道要如何對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當小孩來對待,要將他放在與你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應視為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在孩子六歲前,待他像個國王或皇后;六歲至十二歲時,待他像個王子或者公主;十二歲後,則把他當作朋友來對待。

在這之後,你必須做好父母,也就是你的內在必須沒有衝突、恐懼、焦慮,內在絕不能分裂,必須保持完整;你必須如實如是地愛自己與接納自己,除非認識自己,否則你無法接納自己,而當你不能接納自己,就沒有辦法接納孩子。在教養上之所以經常出問題,原因出在你以為自己接納了孩子,接納了自己,但實際上並沒有。如果你接納自己,就會愛自己;如果你愛自己,就會愛你的孩子。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我們看一下討好型人格的具體表現:他們不會拒絕別人,常常以退讓來滿足討好他人。總是在意他人的評價,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和認可,對他人需求非常敏感,常常把自己放在後邊。逃避對立分歧、競爭,對自己不自信,依賴於他人,才能保證安全感。做事畏手畏腳,不善於拒絕,他們常有的信念是,“我必須退讓妥協才能保證和諧。”

每個爸爸媽媽都說我要培養一個有主見有頭腦的孩子,可是最後孩子和小朋友的交往中總是討好吃虧,有的玩具被搶走了,有的自己非常愛好的圖畫書被別的小朋友借走,自己很難受可是也不敢說不借,很多爸爸媽媽就會說,你為什麼不會說不,那麼孩子為什麼不會說不呢?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一、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任性過,他從小就在那種完全講規則的家庭長大,即使自己想說不,可是家長沒有給孩子說不的機會。家長不允許孩子說不,慢慢他也就不敢表達,因為表達自己也是沒有用的,爸爸媽媽會想方設法來說服孩子,你這個“不”是不對的。慢慢孩子只能壓抑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才會說孩子是一個乖兒子乖女兒。

二、很多孩子的家長很敏感很脆弱,諮詢中遇到很多的媽媽,更確切地說很多悲觀的媽媽,當她遇到問題就開始淚流滿面,然後自己的孩子就會安慰媽媽,用各種辦法哄媽媽開心。我哄媽媽開心了我才是有價值的,媽媽一不開心,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沒有做好一樣。所以孩子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偽裝是開心快樂的,我們生活中的小大人,多數都是這種類型。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三、一個依賴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強勢的媽媽或者說有一個過度保護的媽媽,一切都是媽媽說了算,孩子的大小事都是媽媽給拿主意,最後變成兩個人互相依賴。諮詢中遇到很多女兒都結婚生子,媽媽一直跟著,因為免費看孩子,又給女兒工資。可是在這個家裡面,她從來沒有做主過,生氣還真覺得自己沒有理由。因為爸媽對自己一直在付出,可是自己的想法總是被父母否定,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越來越沒有價值,即使自己的孩子都是聽自己媽媽的,自己在家裡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所以想養出強勢的孩子,媽媽就需要弱勢,想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媽媽就不要什麼都給包辦,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想孩子說不,媽媽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想讓孩子不再敏感看別人臉色,那麼當媽媽的就要給孩子安全感。很多家長給孩子的都是焦慮和恐懼,然後讓孩子活出自己那是不可能的,活出勇敢的自己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被限制,我們把孩子會討好自己當成我們孩子懂事的一個條件,這麼看來在家裡討好,出外也會討好,原來討好的孩子都是父母給培養出來的。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所以我們看到這篇文章,我們就要學會自我糾錯。孩子在外什麼樣子,在家裡就是什麼樣子。在家裡被尊重的孩子,在外面也會尊重別人。很多人總會說是散養好還是完全嚴格養好,實際上不過度怎麼樣都好,或者說一個身心健康的父母怎麼養孩子都對,一個有心理問題的父母,怎麼樣都是錯,因為你內在是分裂的衝突的,焦慮恐懼的,所以你傳遞給孩子的一定不會是膽大堅強。

而那些健康的父母她們每天開心快樂,即使批評都是建設性的。你是善意的批評,孩子一定會感受到,他會接受而且會感激。如果你是惡意的表揚,那麼孩子也會感受到,所以你得表揚他都討厭。關鍵是怎樣自己做一個覺醒的父母,否則你不知道自己,更不知道怎樣和伴侶溝通,更不會和孩子溝通,所以一個睿智的父母才會有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遇到問題不要往外找,所有的問題都在自己身上,很多問題孩子的家長每天都來諮詢,老師怎麼教育我家的孩子,我總是說一句話,先自己做諮詢,父母變了孩子就變了。可是父母都偽裝自己聽不懂,等走的時候還是扔下一句話,我回去問問孩子她如果諮詢我就把孩子領來。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改變孩子難,改變孩子的父母更難,沒有人願意改變自己,儘管每個人都會說我願意提升自己,可是實際上根本是謊言,因為改變自己意味著以前的問題是自己錯了。意味著推翻自己幾十年建立起來的認知,自己要重新評判,這是一個人不好改變的。心理學上說一個人很難跳出自動化思維,因為那是簡單熟悉的套路,不用思考拿過來就解決問題。而改變意味著思考,那才是不想改變的問題的關鍵。

當然任何一個類型都有它的好處和壞處,沒有一樣不是保護自己的,看到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就能看到孩子的父母是什麼樣子。所以我的文章很多人會說寫的就是我的經歷,因為你種什麼種子,就會長出什麼花朵,這個是藏不住的,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總是實用,不管過了多少年,他是規律。你不改變,你的孩子也不會改變,所以改變自己,一個家族就改變了,這才是自己人生的大事,不是給孩子或者後代留下金錢房子,那些都會變化,只有留下智慧才是一把金鑰匙,它會把自己健康的理念留給孩子們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簽約作者,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私信我。

你能把你的孩子三歲前當成國王,六歲後當王子十二歲之後當朋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