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手”緊握樹幹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何人所為?

綠化作為裝點城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成為每個地區改善環境的一項重要活動,而樹木作為綠化環節中最核心的部分,很好的點綴了一座城市,很多地方修剪的樹木也成為當地的特色,但你見過被一隻“手”緊握了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的樹嗎?

一隻“手”緊握樹幹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何人所為?

這被“手”緊握50多年的樹位於意大利的San Raffaele Cimena附近,從遠處看,這棵樹和普通的樹木沒有任何區別,隨著距離的拉近,你會驚奇的發現在這棵樹幹的軀體上,有著一隻被截掉的“手”,這隻“手”十分逼真,而手上的青筋也是一清二楚,而讓人詫異的是,這隻“手”緊緊的將樹幹緊握著,據說這隻“手”保持這個姿勢已有50多年,以至於樹幹都被捏彎曲了。

一隻“手”緊握樹幹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何人所為?

看得出來這是一雙十分有力的手,但當你觸摸過後,你會發現這隻手只是一個雕塑作品,而這個作品就是著名的意大利藝術家吉賽普佩諾內的作品,這個雕塑的由來也富有深刻的意義,據說這是他在創作對意大利濱海阿爾卑斯山丘陵叢林等攝影作品的過程中突發的靈感,而這個靈感的核心就是樹,對於他來說,樹不僅是一種材料,也是充滿生命力的一種機體。

一隻“手”緊握樹幹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何人所為?

正因如此,吉賽普佩諾內創作了這個名為《濱海阿爾卑斯——它將繼續生長,除了那個地方》的作品,而作品的製作過程是利用金屬材料澆築了這隻逼真的右手,還用電線做成的身體外輪廓植入了這棵樹的樹幹內,從而切斷了它的自然生長形態,而隨著五十多年的變遷,讓這隻孤獨的“手”彷彿是融入了樹幹裡一樣。

一隻“手”緊握樹幹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何人所為?

這個作品表達了生物的變速變化和人類科技的迅速發展之間產生的落差,將人類的時間概念與自然的氛圍相結合,對吉賽普佩諾內來說,是自己十分滿意的一個作品。但小百覺得,既然想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思,那為什麼不和這隻手一樣用金屬製成,這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嗎?

一隻“手”緊握樹幹50多年,樹幹都被捏彎也不肯放手,何人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