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康熙是清朝時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既有治國才能,又有軍事才能,同時又知人善任。康熙愛惜人才,在對待年羹堯上,康熙既愛惜他的軍事才能,但同時又憑著一封密摺料到了年羹堯今後悲慘的結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年羹堯是個有本事的人,這點想必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在軍事上,為大清朝立下赫赫戰功。他在1700年考中進士的時候,康熙就注意到這個才華卓著的小夥子了,並且有意識地培養和提拔年羹堯。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1718年,康熙一直放心不下的大西北還是出事了,準格爾部叛亂並侵犯青海和西藏。康熙一方面為了平定叛亂,另一方面為了培養後代,派遣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前去西北平定叛亂。這個十四子胤禵就是後來和雍正奪位的八爺黨重要成員,而平定西北叛亂則是胤禵爭奪皇位的資本之一。

為了更好更快地平定西北叛亂,康熙派出了年輕的年羹堯協助胤禵與準格爾作戰。當然,保護沒有作戰經驗的胤禵也是康熙派年羹堯輔佐的重要目的。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對於康熙皇帝的培養,本身就有才華的年羹堯自然是看得出來的,他對康熙皇帝是感恩戴德,在上書中稱自己資質愚鈍,卻蒙受聖恩,一定要“竭力圖報”。事實上,年羹堯在前線作戰中確實也是用心輔佐胤禵,在西北戰事中建功立業。

當人有了功勞的時候便會驕傲自大,這似乎是人的本性,年羹堯同樣如此。在年羹堯取得一點軍功的時候便給康熙上了一道密摺,卻引起康熙的大怒,主要內容是:“川軍驕橫不法,必欲悉除痼弊 ,將鎮協各營整頓一新 ,非假臣以虛銜不能也 。伏祈聖主暫加臣以總督虛銜 ,並求賜以孔雀翎子 ,令臣節制各鎮 ,一年之後營伍必當改觀 。”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為什麼康熙這麼生氣呢?原來這是一封“要挾”性質的密摺,大意是說當時的川軍驕橫違法,不服從管理,要想整頓兵營,非得要給我年羹堯一個總督的“虛職”,並且要皇上賞賜孔雀翎子來震懾各軍官,一年之後軍營必將大有改觀。

佩戴孔雀翎子的總督哪是什麼虛銜?這分明是向康熙要節制西北軍馬的大權!年羹堯很聰明,他挑選了一個前方戰事吃緊、西北亂局離不開自己的恰當時機給康熙上的這封密摺。康熙是什麼人?他還看不出年羹堯的小心思?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康熙帝雖然心中憤怒,但是思考之後還是同意了年羹堯的請求。因為一方面在這種情況下臨陣換帥對於平定西北叛亂有害無益,另一方面康熙帝也是愛惜人才,覺得以自己的能力馴服年羹堯這個傲嬌的小馬駒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在看年羹堯奏摺的時候,康熙帝還是忍不住罵了年羹堯一句:“惡奴,久後必罹淮陰之禍!”意思是年羹堯將來會遭受淮陰侯一樣的災禍,淮陰侯就是漢朝時候的韓信。在劉邦被敵軍包圍的時候,韓信也曾經趁機要挾劉邦封自己為王,劉邦無奈之下同意了韓信的請求。漢朝立國穩定後,韓信被害死。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到了雍正帝的時候,一開始雍正也重用年羹堯,年羹堯也不負雍正所託,平定叛亂,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年羹堯不懂得收藏鋒芒的道理,太過於張揚跋扈,甚至結黨營私,引起雍正的警惕。最後雍正處死年羹堯,年羹堯落得跟韓信一樣“兔死狗烹”的結局,這和當年康熙預言的年羹堯結局是一樣的。

憑著一封密摺,康熙料定年羹堯的結局,後來真的應驗

在我個人看來,年羹堯之所以有如此悽慘的結局,一方面是由於雍正作為一國之君,想要擁有更強的控制力,從他設立軍機處就可以看出來,因此對於勢力過於強大的手下便有所警覺。另一方面在於年羹堯和韓信一樣居功自傲,太過於自大,不懂得明哲保身。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年羹堯是漢人,在當時滿族統治下,他還不注意收斂自己,難怪會落得被賜死的下場。而晚清時候的漢臣曾國藩就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他在平定太平天國、立下大功後,主動遣散湘軍,並故意讓左宗棠等人和自己作對,讓朝廷放心。

不知道讀者朋友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清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