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后土祠坐落在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领略的风景名胜是后土祠。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后土,其实就是我国古神话中的女娲。女娲娘娘造人的故事大家一定也都听过。那么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内容吧!

出临晋镇北行,可抵达中华民族始祖的宗祠——后土祠。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古老的建筑在绿色庄稼的簇拥下,让人倍感亲切。久远的岁月,没有能够淡释她浓厚的人文氛围;新修的设施,掩饰不了她祭礼最久的皇家庙宇的王气风范。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后土祠坐落在万荣县庙前村北的高塬上,是为祭祀(后土娘娘即女娲),以祈五谷丰登、国阜民殷而建。据史料记载,最早祭祀后土的当为黄帝,传说他在战败蚩尤后,认为是后土娘娘保佑所致,因而前来“汾阴睢”上,扫阶祭拜地皇后土娘娘,显示了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对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一片虔诚至极的尊敬之心。远远望去,后土祠笼罩在氤氲之中,淡薄的云儿随风飘逸,雾岚在祠的周围缓缓浮荡。偶尔从村落深处传出几声鸡鸣和犬吠声,更让人感到原野的深远与宁静,几缕炊烟从农户家树梢间袅袅升起,又慢慢散去,缭绕在村的四周,似云似雾,真有如临仙境。触景生情,我们的思绪在淡淡地幻化,仿佛走入了远古时代,走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周围的庄稼化为水草,眼前的祠庙变成汾阴,后土就在我们的身边。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后土祠的奠基当在汉朝,据史书记载,最初建庙是在汉文帝刘恒后元元年(前163),名为阴庙,因在汾河之南而得名。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刘彻改汾阴庙为后土祠,并把祭祀后土列为国家祭祀大典,并作为巡幸之地,前后6次携嫔妃到此祭祀后土,在他快70岁的一个秋天,又一次来到这里。当时,秋风萧瑟,鸿雁南归,汉武帝触景生情,写下了《秋风辞》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史书载,历代曾有14位皇帝先后20多次亲临后土祠祭祀并进行扩建,使庙貌更加壮丽,同于王居,号奉祗宫。整个建筑布局宏丽,规模壮观,为海内祠庙之冠。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步入后土祠,首先带给人们的是品字戏台的神奇。按说戏台全国到处都有,本不足为奇。后土祠戏台的奇就奇在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戏台,而是一组,共有3座,山门底下是一座过路戏台,与前面两个并排戏台在布局上形成了“品”字形,故亦名品字台。据研究戏台文化的专家考证,在世界上并排台很多,对台的也有,惟这种品字台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研究我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其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我非建筑学家,对古代建筑的艺术难以评断,但后土祠的造型和工艺各具风姿,精美绝伦,尤其是献殿和正殿里的额枋木雕、壁上砖雕和柱上石雕,以及房顶上的铁花等,更是玲珑精致,巧夺天工。细细品评着垂柱下面石鼓上的图案,虽说皆以狮子为装饰主题,粗看形象近似,但是细观形态各异,凶悍的狮子在工匠们的手里竟也变得驯良顽皮,可亲可近,真难想象这是100多年前从石匠手中脱颖而出的。再看看屋顶上覆盖的琉璃瓦,虽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雪雨,却依然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令中外专家赞不绝口:“既是以现在的工艺技术,也难以达到这种水平。”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女娲娘娘的塑像供奉在正殿里,端庄贤淑,威仪大方,俨然中华民族之母的尊容,模样有点儿像佛,眉梢嘴角都流露出一缕女性的柔婉,远神威而近人情,让每个子孙后代肃然起敬,感念俱生,因而百姓尊称她为后土娘娘。女娲娘娘是司生之神,与万荣县城东岳庙中司死的东岳大帝,正好凑成一对。生之为人,最牵动感情的是亲恩,也就因此,老百姓对前一位更看重。《诗·蓼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反哺之情,深矣!千百年来,后土圣母以她伟大的母亲形象影响和激励着人们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生存环境,足见其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之大。在后土祠里,女娲圣母还被赋予了另一重身份,被人们尊为送子娘娘。周围许多新婚夫妇和不孕妇女都前来拜祭,以解自己心中的“难言之隐”,据说求告拜子还非常灵验,颇有“科学”意味。因而,女娲娘娘在作为祖先之母接受崇拜之外,又多了一个为民送子、传宗接代的功能,至今跪拜者络绎不绝。我想,女娲娘娘忙是忙了些,但是心里一定愉快。忙一点,值!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神奇的传说给古建筑依附了神奇的色彩。如果懂得文物的价值,那么就会更看重保存在献殿中的金代庙像图碑,可以说它是后土祠中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在那略显模糊的图像中,详细刻画出了后土祠最鼎盛时期的全貌。从碑中可以看出,当时后土祠有30多座建筑,气势恢宏,犹如皇宫。历史的风雨让后土祠文化层叠积累,日渐厚重。位于献殿前东西两侧的是东、西五虎配殿,分别供奉着华夏五岳大帝和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同为五尊神像,皆是显赫人物,有道是“在世扶蜀五虎将,归天护祠一殿神”。五岳大帝和五虎上将虽然威名远扬,权高位重,但是,他们来到后土祠里也只能担当后土圣母的保护神。不过,像这样威猛的十员虎将,也只有后土圣母才有资格指挥调遣。其他神,恐束手无策。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大凡寺庙,有碑才显得气氛肃穆,让文人学者驻足流盼。在后土祠东北侧的碑亭中,竖立着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赵恒御制御书并篆额的《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后土祠是华夏民族祖庙,有皇帝之碑,应是平常事。细读碑文,知是宋真宗在叙述他率领百官来汾阴后土祠进行祭祀的必要和经过,可见他的一片苦心。碑文的功绩,在于能给后人留下远古的记载。从眼前的碑文中可以看出,历史上祭祀后土最隆重的一次当在宋朝。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真宗赵恒准备来后土祠祭祀,于是先命人对后土祠作了修葺,并对秋风楼进行了粉饰。那时的秋风楼为何模样?没有资料记载,不可能有现在重修后的雄伟,但一定比现在热闹。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因为那时的祭祀是“国家级”的,并且有皇帝参加,所以肯定不会冷寂的。宋真宗不仅亲自前来,还带来百官群妾,浩浩荡荡,不仅祭典仪式很隆重,而且还为后土祠亲撰了这块《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碑分五石,高2.52米,宽1.78米,碑文楷书篆写,字体严谨,笔力浑厚,为书法杰作,共计1365字。碑两旁有石柱为边,上刻博古花卉,碑帽高一尺五寸,形如云彩,中间突出,高三尺,宽约五尺,横额上刻“汾阴二圣配飨之铭”八个大字。从碑文可见,真宗盛赞“二圣”(即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的功德,将“二圣”配飨于后土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由于此碑是御制御书,故又称萧墙碑。我在碑前仔细地辨认着,琢磨着,在这依稀的字迹中,我读懂了一个帝王的心境。

后土祠坐落万荣县的高原上,是为祭祀女娲,以祈五谷丰登而建

我看着这些石碑,心中总有一种敬慕,不是对皇帝,而是对文物。避其碑文内容不说,作为帝王亲自撰写之碑,想必全国并不多见。而且从宋真宗至今,1000年来还保存如此完好,也算是国之瑰宝了。我不知道现在对于古碑有什么好的保护办法,只恐怕这样下去,风吹日晒,也许有一天,文物也就成了“废物”了。这不是杞人忧天,有多少教训已血淋淋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文物的消失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有些损失则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因为其本身就是无价的珍品。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