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誤會,誤會,一家人不識一家人咯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今天翻到一張圖片。這畫面我們習以為常、過目即忘:一隻白鷺從河裡叼起一條小魚。那四濺的水珠,晶瑩剔透,讓小編想起,朋友曾提的一個問題。

“你寫的都是好吃的東西,容易活色生香,你敢寫寫你不喜歡吃的東西嗎?”

據說,人格分裂者的春天已經來臨。許多人在5分鐘之內,可以遊遍幾十個微信群,進進出出地變換不同的人格設定。

全唐詩4萬首,寫滿的都是離人淚;惟有吃貨最堅貞,只流口水不流淚。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很難想象,從嘴尖抄起小魚,到滑過那十幾公分的長喙,最終進肚,會是怎樣的滋味?而人類已經在美食領域,進化到分秒必爭,哪怕是十幾公分的距離,也足以讓吃貨論證出口感的微妙差距……

誰細緻,誰分裂。你不能笑話白鷺,人家吃的魚或許比平常人一輩子吃的還多。同理,你可以避之不及,旁人卻甘之如飴。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小編的一位武漢朋友,曾無數次饞人:“武漢的小吃花樣很多,足足有200多種,每一樣又都很好吃!”

從此,武漢的“過早”,像初戀情人一樣紮根我的心頭,想起來就牽著心頭肉。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在武漢的小吃中,燒梅的美譽度頗高,是武漢人過早的上乘之選。據說,自北宋時期就有了燒梅,那時的燒梅可炸可蒸,還必須蘸著醋吃。

燒梅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麵皮的梅花邊,那是走槌擀出來的,蒸屜一掀,燒梅宛如一朵朵綻放的梅花……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有一位老饕曾經說,武漢的燒梅若論漂亮,以順香居為最:“包好的燒梅形似石榴,再用天然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像給女人戴花一樣描紅。寓意就更有意思了:榴結百子、梅呈五福……”

說得這麼熱鬧,燒梅究竟是何方神聖呢?說白了,大家都吃過——鎮江人叫燒賣!小編故事聽了一籮筐,吃起來卻直接蹙眉頭。

武漢燒梅特色在“重油”,別看盡色也是色,真真的吃不慣這特色。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據說,最正宗的武漢燒梅,餡料要用肥膘豬肉丁、饅頭屑、橘餅渣、花生碎、冰糖末、葡萄乾等炒制,以不冒油為度,然後再跟糯米攪拌在一起,再放少許桂花、青紅絲……

不好意思,怪我咯。武漢人豎大拇指的美食,小編卻覺得油膩得難以下嚥。不好意思,你喜歡京劇裡的《白門樓》,而我只看得懂《白蛇傳》……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中西方文化裡,有著一個相同的情結:中國人叫葉公好龍,西方人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葉公好龍大家都知道,說葉公“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天龍聞而下之,葉公見了,“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而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雕塑家,他用象牙雕了一尊美麗可愛的少女像,並深深地愛上了,為之神魂顛倒。最終,他求助於阿弗洛蒂忒女神,雕塑變成了會喘氣說話的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文化不同,習慣各異,結果也是耐人尋味的。這就像武漢的燒梅,遇上了小編鎮江燒賣的胃,不喜歡,也可以翩翩遐思。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當武漢燒梅,碰上鎮江燒賣的胃|美食

圖自網絡

感謝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