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歷史、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公主這一稱謂最早見於周朝的文獻中,本原指天子、諸侯的女兒。到了漢朝,公主專指皇帝的女兒,諸侯的女兒改稱翁主。

根據傳統禮儀,皇帝嫁女兒,皇帝作為家翁不親自主婚,而是由王公大臣主婚,所以叫公主。

公主作為皇帝的直系血親,身份尊貴無比,擁有自己的爵位和封地,是站在古代白富美金字塔尖兒上的人物。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唐朝宮廷妝容

如此惹眼的階級屬性,使得公主歷來成為世族大家爭相聯姻的上乘人選,畢竟與皇室結親,不僅是無上的榮耀,還能夠分分鐘走上人生的巔峰。

然而到了唐朝,情況突然發生逆轉,世族大家紛紛逃避與皇室結親,名門子弟都不願意娶李氏公主,一度盛行“名門不納李氏”的奇怪現象

甚至到了中後期,皇帝想和大臣們商議一下公主的婚事,打聽到風吹草動的大臣們嚇的都裝病不敢上朝,害怕一不小心自家的公子被點名選中。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唐朝的富足生活

唐朝延續了將近300年的時間,前後加起來總共有200多位公主,據記載,其中大概有1/3未能嫁出去!

尊貴的唐朝公主竟然會嫁不出去。歸根結底,唐朝公主之所以能夠含著金湯匙生長在雕樑畫棟的大明宮裡,過著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生活,是因為她們的老祖宗當了皇帝

然而禍福相依,唐朝公主嫁不出去也和她們的老祖宗有著很大的關係。這位在無形之中左右著後輩命運的老祖宗,就是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好好壞壞都賴老祖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大明宮復原效果圖局部


一、出身最好的開國皇帝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中,伴隨著2000多年的歲月輾轉,先後出現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近百個政權,也就出現了近百個開國皇帝,他們出生很離奇、骨骼很清奇、人生很傳奇,奮鬥事蹟大多屬於勵志系列之草根逆襲

漢高祖劉邦本是農戶,後來當了芝麻小官泗水亭長,奉命押送勞役去驪山,酒後壯膽,私放勞役,並參與農民起義,開啟輝煌人生,最終結束秦朝統治,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劉邦

南朝宋高祖劉裕家境貧寒,母親生下他病死,父親養不起他打算扔掉,多虧鄰里親戚救濟才活下來。長大投身軍旅,從此人生開掛,迫使孫恩投海、桓玄棄城、盧循敗亡,成為晉朝的實際統治者,最終建立南朝第一個政權劉宋

明太祖朱元璋祖上幾代都困苦不堪,為了躲債四處流亡,從懂事起就開始為地主放牛。青年時期加入反元隊伍,人生華麗翻轉,統一江南北進中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在諸多開國皇帝中,鹹魚翻身的故事一抓一大把。要比一比誰的身世最慘,不好定論,各有各的慘法。

不過,要比一比誰的身世最好,毫無疑問,必須是唐高祖李淵。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唐高祖李淵畫像

李淵出身於隴西李氏,那是一個世代顯貴的武將家族,自稱是老子的後人。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滅燕伐齊的主要將領之一李信、西漢初期的三朝元老飛將軍李廣、十六國時西涼政權的建立者李暠,都是他的先輩。

李淵的祖父是北朝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封為隴西郡公。八柱國,指八位柱國大將軍,是官員的最高榮譽,幾乎壟斷政治權利。

後來,同為八柱國之一的宇文泰和他的家族子弟、政治盟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把西魏徹底搞垮,逼迫皇帝禪位,建立北周。

這個過渡換湯不換藥,國土還是那片國土,百姓還是那些百姓,官員還是那些官員,只是朝代變了而已。新皇為了鞏固統治,需要籠絡人心,儘管李淵的祖父已經去世,仍然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由李淵的父親繼承。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北周疆域圖


二、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

父族的顯貴程度,已經夠亮瞎眼的了,可是相比於母族,還顯得稍微遜色一點。

李淵的母族獨孤氏堪稱外戚專業戶,是中國古代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蹟。正是顯赫無比的獨孤家族,深深影響著李淵對女性地位的定義,使得唐朝成為一個接近於半母系社會的朝代,公主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為嫁不出去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李淵的外祖父獨孤信,也是北朝西魏的八柱國之一,而且顏值逆天,位列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

有一次,獨孤信狩獵回城天色已晚,匆忙之間帽子被風吹歪了。第二天,全城的官員和百姓紛紛效仿歪著帶帽子,從而流傳下來“側帽風流獨孤郎”的典故,也許這就是最早意義上的時尚達人。

獨孤信有七個兒子,不是封侯拜將,就是公卿大臣。這還不算什麼,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後來,隋文帝楊堅和他的家族子弟、政治盟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把北周徹底搞垮,逼迫皇帝禪位,建立隋朝。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隋朝疆域圖

而楊堅的皇后是獨孤信的七女。再後來,楊堅之子隋煬帝昏庸無度,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出巡途中爆發起義。

早有野心的李淵,趁機從太原起兵,打著“匡扶隋室”的名義,直奔皇城長安,建立唐朝

而李淵的母親是獨孤信的四女。李淵稱帝后,追諡為元貞皇后。也就是說,北周、隋朝、唐朝,這三個朝代之間起伏不定的動亂,本質上就是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家爭奪江山的過程。

不管怎樣,流水的各姓皇帝、鐵打的獨孤皇后。獨孤家族在朝代更迭的洪流中,接連成為三朝外戚,尊榮只增不減。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唐朝疆域圖

李淵幼年喪父,世襲唐國公時只有7歲,小小年紀就肩負起守護隴西李氏的重任,並在亂世之中逐步光耀門楣,這一切當然不是上天的保佑,而是直接仰仗母族的庇護。

在這樣的家族背景薰陶下,李淵對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在他的心中男女地位的差距被大幅度壓縮

當他登基以後,這種個人看法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整個社會形態,結果就是唐朝的女性地位普遍提高,是其他朝代難以相比的。

受此影響最明顯的便是他身邊的皇室女性,公主首當其衝。


三、公主出嫁有三難

李淵的三女平陽公主,早年嫁給武將柴紹,定居長安。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前,秘密召二人前去匯合,為了掩人耳目,不能同時出城。

平陽公主讓柴紹先走,從小道直奔太原,自己女扮男裝,變賣家產集中財力,一面賑濟災民,一面招兵買馬,並沿途攻佔城關要塞,為父親的前進道路清掃障礙。

等到平陽公主與李淵匯合時,她手下的兵馬已經超過7萬。隨後,親帥精兵與哥哥李世民一起攻克長安。

李淵稱帝后,李世民用了兩年的時間蕩平四方,而這期間,平陽公主屯兵山西,負責防守李家的大本營,長城的娘子關便是因為她在此駐紮而得名。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今山西萬里長城娘子關

在英雄輩出的紛亂年代,平陽公主能夠以女兒身統兵上陣,參與重要的戰爭、防守任務,這是其他朝代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足以見得李淵對女性地位的抬舉

平陽公主的智勇和功勳,又使得公主地位進一步抬高。只可惜,開了個好頭,收了個爛尾。之後,公主們在這種地位一抬再抬的情況下,大多有些飄了,而且飄的有些歪了。

太平公主喜好權勢,暗地裡勾結官員,大肆干預朝政,想效仿母親武則天做女皇,並與侄子唐玄宗展開殊死拼殺,最終兵敗自盡。

安樂公主逼迫父親唐中宗立自己為皇太女,不成功便不顧人倫,痛下狠手弒君殺父,最終被誅滅。血淋淋的前例觸目驚心,沒人願意趟這樣的渾水,這是公主嫁不出去的原因之一。

其次,唐朝禮法規定,

公主死後,駙馬要服喪三年,這叫斬衰。自古以來,只有女子為丈夫斬衰,從未有過丈夫為妻子斬衰。對於世族大家來說,這樣做有傷體面,而且斬衰期間不能續娶,嚴重影響傳宗接代,這是公主嫁不出去的原因之二。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唐朝皇室生活極度奢華

再者,經歷魏晉風流、五胡亂華、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後,

唐朝民風開化,皇室生活放縱,公主們大多奢靡不檢點,婚後也是如此,駙馬們一個個頭頂上綠成了青青草原。

而且,皇帝們對公主們寵愛有加,婚姻相對自由,離異、改嫁的情況比比皆是,簡直是對道德底線的挑戰,一般人接受不了,這是公主嫁不出去的原因之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總的來說,唐朝公主嫁不出去,主要原因有三:地位高,名聲壞;斬衰禮,傷體面;德行差,不檢點。

而這都與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直接的關係,而女性地位的提高又與唐高祖李淵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說,唐朝公主嫁不出去要賴老祖宗,不是沒有道理。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為何唐朝的公主偏偏嫁不出去?

▲今甘肅隴西李氏祠堂

—(End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