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隱公三年)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

癸未,葬宋公和。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上期(詳見 )講到隱公三年,悲傷的上半年,一輩子無奈的東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走完了人生,隱公也送別了自己的母親。而隱公三年的下半年在宋國同樣發生了大事,而這事牽出了一段宋國的過往,這段過往讓人們看到了一對仁義的兄弟國君,也看到了仁義這個怎麼說都沒錯的事兒也可能有不好的影響。


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位於中原的一個古老國家,宋國,同樣瀰漫著悲傷的氣氛。才做了九年國君的宋穆公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夏天,穆公感覺自己的身體可能支撐不下去了,變將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大司馬孔父嘉召到跟前,向孔父託付後事。

已經沒有什麼氣力的宋穆公支撐著對孔父嘉說:“當年先君沒有立與夷而是把君位給了我,這麼多年來我始終沒有忘記這件事。依靠各位的幫助,我才得以善終去見先君。接下來您要遵守我的囑託,不然到時候先君問起與夷,我實在無顏見他。所以,請您侍奉與夷做下一任國君,這樣我雖然死了,也死而無憾了。”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宋國】

孔父嘉對此事感到有些為難,說到:“我和各位臣子都願意侍奉更加適合做國君的公子馮。”但穆公堅決不同意:“這樣不可以,當年先君覺得我有賢德,將國家交給了我,現在如果我不能守住先君看重的這份德行,那就是辜負了先君。為了國家的將來,顯得一定要得到發揚光大,所以請您一定要幫我守住這份功業。”

孔父嘉不得已,答應了穆公的請求,而公子馮則被送到了鄭國居住。八月庚辰日,託付完後世的宋穆公沒有遺憾的離開,與夷即位,是為宋殤公。

公子馮是穆公的親子,而他想要傳位的與夷則是自己的侄子、哥哥宋宣公的兒子,穆公為何會作出這種選擇,這還要從宋國的一件往事說起。


那是九年前,公元前729年,從父親宋武公手裡接過國家已經十九年的宋宣公感覺到身體越來越支撐不下去了。

宣公有一個兒子,名叫與夷,與夷自小就被立為了太子,儒艮沒有意外,這就是宋國的下一任國君。

但宣公並不怎麼想,他對與夷始終有所不滿。與夷雖然勇敢,但卻好戰,動輒就想要與人作戰,這讓宣公對與夷始終感到不怎麼放心。

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宣公有了另一個符合規矩,卻又不怎麼符合當時常理的想法。在宣公十九年,自己快要不久人世之前,宣公決定實現自己的這個決定。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宣公讓位】

這天,病重的宣公把自己的弟弟公子和以及朝中重臣悉數召到了面前,然後宣佈了一個讓大家震驚的消息:“自古以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都是天下的通理。不論哪種方式都是祖宗傳下來的,在我的考量之下,我不打算把君位傳給與夷,而是決定把國家託付給和來照顧,希望大家盡力輔佐他。”

大臣們對這個決定並不難以接受,只是有些意外。公子和為人寬厚、仁義,不喜兵戈,臣子都很欣賞這位公子,是一個合適的接班人,而且還是宣公的親弟弟,是有資格做國君的。

但公子和卻大為震驚,急忙拒絕:“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是多少代先君的規矩,我不能做這個國君。”宣公卻堅持自己的決定:“和是一個仁義的人,要比與夷更能給宋國帶來安定,將來也一定是一個仁君。這件事我已經決定了,別人就不要再說什麼了。”公子和推讓了三次,最終接受了兄長的決定。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卒,弟和立,是為宋穆公。


這是宋穆公得以即位的前塵往事,當年由於穆公是一個更加仁義的人,使得兄長宣公將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君位傳給了自己。宋宣公也是個仁義的國君,為了宋國、為了百姓,放棄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把國家給了自己仁義的弟弟。

這件事讓宋穆公記了一輩子,直到臨死前依然念念不忘。而事實也說明了宋宣公確實沒有看錯自己這個弟弟,穆公在位時,宋國沒有與他國起什麼大的衝突,百姓也過得非常安穩。甚至到了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穆公的這顆仁義之心依然影響著他的決定。

這才牽出來魯隱公三年,這件穆公鄭重託付給孔父嘉的非常重要的事情:穆公決定死後效仿自己的哥哥,放棄自己的兒子,而將君位傳回給當年本應該即位的侄子與夷。

如果不論之後發生的事情,宋宣公應該會對自己的弟弟非常感激,立自己的弟弟保證了國家多年的安定,日後自己的兒子仍然坐上了國君之位。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這算是這對仁義國君兄弟最好的結果。

但事情總不會那麼如願,由於這兩代為了實現自己的仁義理想而把君位折騰來折騰去的國君,宋國在穆公死後不再安定,好戰的宋殤公應了父親對他的判斷,即位之後讓國家連年征戰,引發了嚴重的內亂,最終使得自己被臣子所弒。包括孔父嘉在內的多為重臣在幾次內亂中相繼被殺,宋國就此逐漸衰落。


在這裡要說說這位孔父嘉。孔父嘉,宋國人,子姓,宋國公族,是宋始祖微子啟之弟微仲的九世孫,宋五代國君宋湣公六世孫。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微子啟】

孔父嘉的妻子長的容貌俊美,被宋國的另一位重臣華督所覬覦。這華督是宋國的太宰,與孔父嘉同是宋國的最高級官員之一。為了得到孔父嘉的妻子,而且因為素與孔父不和,華督藉口宋殤公窮兵黷武、造成宋國民不聊生的情況都是孔父嘉的過錯。

這種橋段在歷史上都快演爛了,但歷史卻又不斷地重演,孔父嘉最終為華督所殺,妻子被華督霸佔。而搞得國家動盪不安的宋殤公還能在君位上坐著靠的都是孔父嘉的支持,因而對於殤公來說是萬萬不能失去孔父嘉的。但是多年的窮兵黷武讓殤公在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支持,沒有了孔父嘉,前來救援的殤公在途中被手握大權的華督所弒。華督將被迫流亡鄭國的穆公之子公子馮迎回宋國立為國君,是為宋莊公。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孔子世系】

孔父嘉雖然被殺,但其子木金父逃脫了追殺,在魯國的鄒邑避難並就此住了下來,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全,並且銘記父親的遭遇,木金父將父親的字作為了家族的氏。而這個氏,便是孔,這個避難來到魯國的孔氏家族在此繁衍了下去,五氏後誕生了一位聖人,那就是孔子。因而孔父嘉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身份,他是孔子的六世祖。從根源上追溯,孔子是宋國子姓貴族的後代。

孔父嘉並非不知道宋殤公的德行與能力,但這可以說是宋穆公臨終唯一的囑託,答應了主君的事就一定要遵守,這是士人的操守與道德。孔子所信仰的禮與道,是骨子裡流傳下來的。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宋宣公與宋穆公不戀君位,仁義為君,宣公寧可捨棄親子也要將國家交給一個仁義之主,而穆公則為了回報宣公的仁義之舉同樣捨棄了兒子。雖然從仁義的角度二人的行為很令人稱道,但是頻繁的不合常理的傳承君位,使得得位者內心不安,而未得位者則心生不滿,最終給國家帶來了隱患。仁義是好事兒,但做不好也會壞事兒。

┃通鑑┃《春秋》另一面(十)—說說仁義的宋國國君兄弟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