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經濟怎麼樣?

曲低亦和寡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大洋洲,陸地面積約769.2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六,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面積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雖然澳大利亞面積大,資源豐富,但它的人口只有2500萬,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因此會有不少人羨慕澳大利亞,只要賣點資源,也可以過上好日子,澳大利亞素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稱號。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水平相當高。2017年澳大利亞GDP為1.323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3,根據IMF預計,2018年澳大利亞的GDP將會達到1.43萬億美元,人均GDP也預計達到5.67萬美元,位居世界第10。

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這些年來它的經濟增長率維持在2%~4%之間,雖然相對我們來說,這個速度不算快,但在發達國家行列中還是不錯的。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經濟已經連續創下了26年沒有出現衰退的紀錄。從技術層面上說,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才算是經濟衰退。據瞭解,澳大利亞上一次出現經濟衰退,還是1991年第二季度。即使2008年發生國際金融危機,也沒讓澳大利亞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

其實,澳大利亞的製造業很弱,幾乎沒有著名的國際品牌,其經濟主要依賴於農產品和礦產資源出口。2018年財富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中,澳大利亞有西農、伍爾沃斯集團、必和必拓、澳洲聯邦銀行等7家企業上榜,這7家企業除了必和必拓是礦車企業,其它6家均為零售或者金融企業,這些企業可能平時我們都沒怎麼聽說過吧!


錦繡中源


首先我們聊一聊大英帝國的全球化體系以及四個白人自治領,英國當時輸出亞當斯密一套自由經濟理論道貌岸然,其實對他的所在殖民地推行一種計劃經濟的政策,比如說一些地方,人家農民本來種各種東西自給自足,但是在全球化貿易體系下,農民的產出越來越單一化,有的地方只種棉花,有的只種茶葉,有的地方像澳大利薅羊毛,單一化的經濟帶來了產能的巨大提高,給大英帝國帶來了巨大好處,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讓很多國家越來越過分依賴這個貿易體系,受不了產量和價格的波動,而產量和價格往往又是需求端決定的,我們把這類依靠單一經濟混飯吃的國家叫荷蘭病。

相對來說大英帝國四個親兒子,南非,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國家的經濟還是相對多元化的,南非是當年的產金大戶,今天被曼德拉搞垮了先不聊,加拿大的現在和過去幾十年我們看到的那個僅次於美國的那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其實已經是兩個國家。加拿大目前石油出口佔到GDP的4分之1,其實已經和中東一些產油國沒什麼兩樣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佔到了GDP的20%,其中中國又買走了80%的澳洲鐵礦石。人們會問,中國也是各種礦產豐富,包括石油天然氣的國家,為什麼中國的能源要依賴進口,比如中國年產石油2億噸,但是年消耗5億噸,其中3億噸當然依賴進口,鐵礦石也一樣,甚至煤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儲量國,南方的煤礦全依賴澳洲煤炭,所以也讓澳洲的煤炭出口也成為了世界第一,澳洲曾經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或者又曾經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但今天澳洲也不可避免的得了荷蘭病,前兩年大宗商品暴跌,澳洲的礦業大亨女首富還削減了所有員工10%工資,自己也從300億美元身價縮水到100億左右,所以也就倒逼了澳洲政府的經濟轉型。

現在的澳洲經濟主要有三駕馬車拉倒,第一就是礦,中國作為一個小時生產1600輛汽車的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和強國,年鍊鋼11億噸左右,目前全世界長度前五座大橋,全部都在中國,世界10大港口,7個在中國,2025年,中國將擁有3.8萬公里的高鐵線路,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總和,所以中國對澳洲鐵礦的需求是長期性的,小小的波動不會受太大影響,澳洲本土也沒有鍊鋼需求,首先澳洲人力成本高,人口又少,基建需求很小,你讓他破壞環境鍊鋼,他還不如直接問中國買。

第二就是旅遊,澳洲給中國開放了10年簽證就可以看到其意圖,還收1000澳幣,美國十年簽證也才收費1000人民幣,澳洲各個城市PM2.5保持在20-30之間,相信國人願意花錢常跑澳洲,有人說澳洲的農業怎麼樣,澳洲農產品目前很熱,但是農產品產能有限,他只能滿足中國很小的一塊需求,這個世界爭著當中國糧倉的國家還有很多,比如南美的阿根廷,澳洲農產品加工到是有點優勢,加工成各種保健品賣中國,雖然量不算大,但最近也招來了馬雲介入這個行業,潛力無限。

第三就是澳洲的留學,2012年澳幣兌美元達到1:1,而現在才0.7左右,美國的學費又昂貴,好的學校5萬美金一年,澳洲的學校基本3萬澳幣一年,是美國的一半,所以澳洲的教育可以滿足中國中產階級的巨大需求,並且澳洲學校還可以對留學生採用雙重標準,相同的考卷給本地人80+,讓中國學生Fail重交4000澳幣重修,還有移民局給了一些專業雅思8.0的門檻,雅思考試中心也能發一筆,中國不斷輸送留學生去澳洲消費,居住,拉動澳洲的多元化,畢業了大部分人直接回國不給澳洲就業市場添堵,也不沾染澳洲任何的福利,留學一直是澳洲政府最划算的一筆買賣,發展下去澳洲的大學可能會被看做是一個支柱產業。

綜上所述,澳洲的經濟要看著中國,中國如果出現大的波動,比如房地產,鋼鐵需求要是腰斬,那可能這個國家就完了,澳洲的負債目前可佔到GDP的60%


用戶5378631644


澳大利亞人口不多,不到2500萬,但是他們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所以澳大利亞人比較富有。2017年經濟總量高達1.39萬億美元,人均GDP高達5.56萬美元,增長率為1.96%,實現了經濟繼續增長無衰退的壯舉。

澳大利亞經濟連續27年增長無衰退

自1990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已獲二十餘年連續增長。要問全球發達經濟體中哪個國家經濟連續增長時間最長,那麼這個紀錄非澳大利亞莫屬。

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本週三(6月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其一季度GDP環比增長1%,這標誌著澳大利亞經濟的無衰退增長進入第27年。從經濟學上來說,一個國家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才算是經濟衰退,而澳大利亞上一次出現經濟衰退,還是在1991年的二季度。

同時澳大利亞還是唯一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經濟卻沒有衰退的發達經濟體,有專家分析表示,澳大利亞經濟長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其效率的提升。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從1973—1974年度到2014—2015年度,澳大利亞生產率年均提升2.3%。

澳大利亞通過出售資源起家

澳大利亞是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以豐富的資源而聞名。據瞭解,澳大利亞的多種礦產出口量佔全球第一,農產品出口量佔全球第四,同時還是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這些天然的優勢,使得澳大利亞出口旺盛,並拉動了其經濟增長。研究分析認為,淨出口對澳大利亞GDP的貢獻率達到0.3%。

政治或將成為影響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因素

澳大利亞政府這些年一直在頻繁地更換領導人,不僅僅在政黨之間,還有兩次是在政黨之內,如果這種情況以後繼續出現,國內的動盪對澳大利亞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影響都很大。

澳洲8月末的一次總理更換,特恩布爾下臺,由斯科特·莫里森所取代,後者也從此成為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30任總理,以及過去11年裡的第6位總理。總理頻繁更換的政府是很難貫徹實現所制定的政策的。

同時,現在全球的貿易局勢緊張,這對極為依賴國際市場的澳大利亞,將是極為不友好的,而全球經濟的一個總體表現也會影響澳大利亞的經濟,澳大利亞未來經濟是否還能保持增長也不一定了。


金十數據


澳大利亞是發達經濟體。2017年澳大利亞國民總收入(GNI)12879億美元,排名前前第14位。按2460萬人口計算,澳大利亞國民收入達到了5.24萬美元,這個水平亦是位居全球前列。以上是澳大利亞的核心經濟數據。這些數據足以說明,澳大利亞經濟規模較大,經濟發展水平很高。

在老百姓眼中,澳大利亞除了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也說不出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澳大利亞沒有註明的產業品牌,沒有世界聞名的經濟產業,也沒有註明的大型企業。說實話,澳大利亞經濟主要依賴於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資源出口,它沒有什麼製造業。

現在的發達經濟體中,尤其是經濟規模較大的經濟體,都有註明的製造業品牌。比如德國的寶馬、奔馳;法國的標緻、雪鐵龍;韓國的三星、LG。甚至經濟體量比澳大利亞小得多的瑞典,也有響噹噹的製造業品牌,如薩博、沃爾沃等。澳大利亞製造業很弱,幾乎沒有著名世界品牌。

我們看看澳大利亞有那幾家世界500強企業就知道了。2017年,澳大利亞僅有6家世界500強企業,而且排名後靠後。

相比於經濟規模相近的韓國,澳大利亞的企業簡直弱爆了。2017年,韓國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是澳大利亞的2.5倍。澳大利亞的6家企業中,幾乎沒有一家是製造業企業。只有必和必拓一家礦產企業屬於工業領域,還不是製造業。其餘的5家均為零售或者金融企業,但他們也沒有世界影響力。

說實話,澳大利亞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真的很弱。有人說他是體格大一點的希臘,這也不足為奇了。


財經知識局


澳大利亞是一個富裕的國家; 它從各種來源產生收入,包括與採礦有關的出口,電信,銀行和製造業。它具有市場經濟,人均GDP相對較高,貧困率相對較低的特點。 在平均財富方面,澳大利亞在2013年瑞士之後排名世界第二,儘管該國的貧困率從2000/01至2013年從10.2%上升至11.8%。瑞士信貸研究所將其確定為2013年全球財富中位數最高且平均財富排名第二的國家。

澳元是該國的貨幣,包括聖誕島,科科斯(基林)群島和諾福克島,以及獨立的太平洋島嶼國家基里巴斯,瑙魯和圖瓦盧。隨著2006年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和悉尼期貨交易所的合併,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第九大證券交易所。

在經濟自由指數(2017年)中排名第五,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十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排名第六,為56,291美元。該國在聯合國2016年人類發展指數中名列第二。澳大利亞所有主要城市在全球可比居住性調查中都表現良好; 墨爾本連續第四年入選2014年經濟學家2014年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名單,其次是悉尼的阿德萊德和珀斯的第五名,第七和第九名。2010年,澳大利亞的政府債務總額約為1900億美元- 佔GDP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房價最高和家庭債務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由於商品價格上漲,強調出口商品而不是製成品是澳大利亞自21世紀初以來貿易條件顯著增加的基礎。 澳大利亞的國際收支差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7%,並且持續超過50年的鉅額經常項目赤字。澳大利亞在過去的15年中平均年增長率為3.6%,而經合組織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5%。

由於2008 到 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澳大利亞是唯一沒經歷衰退的發達經濟體。 然而,澳大利亞六大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一直處於衰退狀態,這反過來影響了澳大利亞,近年來嚴重阻礙了其經濟增長。從2012年到2013年初,澳大利亞國民經濟增長,但一些非礦業國家和澳大利亞的非礦業經濟衰退。

霍克政府於1983年推出澳元,部分放鬆了金融體系的管制。霍華德政府隨後部分放鬆了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並進一步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特別是在電信行業。間接稅制在2000年7月隨著10%商品和服務稅(GST)的推出而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澳大利亞的稅收制度中,個人和公司所得稅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

2012年5月,全國就業人數為1153.79萬人,失業率為5.1%。青年失業率(15-24歲)為11.2%。2013年11月中旬公佈的數據顯示,福利受益人數增長了55%。在2007年,228,621名新入職失業津貼受助人獲註冊,在二零一三年三月總數增至64,6414名。根據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自2011年以來,來自各種職業的新合格專業人士的全職就業人數有所下降,但畢業生在畢業後三年增加。

自2008年以來,通脹率一般為2-3%,基準利率為5-6%。包括旅遊,教育和金融服務在內的經濟服務部門約佔GDP的70%。澳大利亞自然資源豐富,主要出口農產品,尤其是小麥和羊毛,鐵礦石和黃金等礦產品以及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雖然農業和自然資源分別僅佔GDP的3%和5%,但它們對出口業績貢獻很大。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是日本,中國,美國,韓國和新西蘭。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國,葡萄酒產業每年為該國經濟貢獻55億澳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