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坑了兩次曹操的蔣幹最後結局如何?

tanyou1


在《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周瑜之所以能夠成功地火燒赤壁,有一個關鍵的歷史人物就是蔣幹,這個蔣幹兩次被周瑜戲弄,坑了兩次曹操。他被演義描繪成跳樑小醜,被世人所嘲笑。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蔣幹真的就是一個蠢到骨子裡的小丑嗎,還有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探究一二。



在《三國演義》著實將蔣幹給黑了一把,他兩次過江,兩次中計被坑。第一次過江是赤壁之戰戰前,曹操讓蔣幹充當說客,勸說周瑜投降。此時,周瑜正在頭疼蔡瑁和張允幫助曹操訓練水軍。恰逢此時,蔣幹渡江而來。周瑜知道蔣幹的來意,於是將計就計,擺下了群英會,又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場醉酒大戲,誘導蔣幹盜了所謂蔡瑁和張允的“降書”,利用反間計除了蔡瑁和張允二人。事後蔣幹自以為立了大功,還沾沾自喜。

蔣幹第二次過江,簡直就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當時,龐統雖然想出了連環計,但是周瑜正在為如何讓曹操乖乖上鉤而頭疼。恰逢此時,及時雨蔣幹又來了,他將龐統引薦給了曹操。於是乎,在龐統的忽悠下,曹操中了龐統的奸計,用鐵索將戰船連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提供了機會。

《三國演義》中通過這兩次過江,將蔣幹描繪成了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丑。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蔣幹並非如此,他是嚴重地被黑了。在《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記載蔣幹不僅人長得帥,而且還是一個辯論高手,打遍天下無敵手。在赤壁之戰時,曹操聽聞蔣幹的大名,真的就派他去勸降周瑜。隨後,這個蔣幹以私人身份拜見周瑜,周瑜知道他的來意後,不僅直接拒絕了投降,而且還帶他參觀了軍營和自己的收藏品,兩人相談甚歡,絕口不再提投降之事。



後來,蔣幹回到曹操軍營後,稱讚周瑜氣度非凡,並非是言辭所能離間的,還勸曹操放棄招降周瑜的念頭。而關於蔣幹最後的下路,無論《三國演義》和正史中都沒有交代,但是根據他一貫的行事作風來看多半是四處遊歷,繼續做他的風流隱士,相忘於江湖。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蔣幹的結局是:赤壁之戰,曹操慘敗狼狽逃跑,蔣幹為救曹操性命,和曹操互換衣服,被張飛誤殺。今天聊聊可憐、可笑、可氣的蔣幹:

蔣幹,是曹操的部下,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

蔣幹兩次過江,兩次中計。不僅導致曹操赤壁之戰慘敗,葬送曹魏的20萬人馬,連曹操本人也差點命喪黃泉。今天講講“群英會蔣幹中計”的故事。

一、赤壁之戰的背景:

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準備渡過長江,消滅南方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而孫權和劉備羽翼未豐,對抗曹操猶如以卵擊石。

在諸葛亮的努力勸說下,孫權終於同意和劉備聯手對抗曹操。周瑜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但是,孫劉聯軍只有5萬人,實力還是不如曹操。

二、北方人不習水戰:

雖然曹操的20萬大軍兵強馬壯,但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曹操只好讓東吳降將蔡瑁、張允二人日夜操練士兵水上作戰,但士兵暈船的問題依舊嚴重,令曹操頭疼不已。

三、蔣幹自告奮勇勸降周瑜:

就在曹操一籌莫展之際,帳下幕賓蔣幹自告奮勇道:“我與周瑜是同學,我願以三寸不爛之舌,渡江勸說周瑜投降。”

曹操問:“此去需要何物?”

蔣幹道:“只消一童隨往,二僕駕舟,其餘不用。”

就這樣,蔣幹駕一葉扁舟,昂然前去說降統兵數萬的東吳大都督周瑜。你說,蔣幹這是哪來的自信呢?

四、周瑜“聞絃歌而知雅意”:

卻說周瑜得知蔣幹來訪,便知來意,笑對諸將說:“說客來了!真是瞌睡遇枕頭啊!”

然後,周瑜穿戴整齊,帶領眾將士迎接。

蔣幹說:“公瑾別來無恙啊!”

周瑜說:“老同學,你遠涉江湖,為曹操做說客,辛苦了!”

蔣幹愕然,沒想到被周瑜搶了先,早準備好的說辭全憋在肚子裡。只好說:“我只是敘舊罷了!”

周瑜大笑道:“我雖不及師曠之聰,聞絃歌而知雅意!”(師曠:春秋時著名樂師,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他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蔣幹臉上掛不住了,說:“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請告退。”

周瑜挽住蔣幹的手臂說:“開玩笑罷了。”然後大設筵席,宴請百官,為蔣幹接風。

五、群英會:

席間,周瑜指著諸將向蔣幹一一介紹,然後說:“這些都是江東豪傑,今日此會,可叫‘群英會’”。

然後,曹操解下佩劍交給太史慈說:“今日宴飲,只敘朋友交情,如果有提東吳和曹操軍旅之事的人,即刻斬之!”太史慈應諾,按劍座在酒席邊。

蔣幹驚愕,不敢多言,

周瑜喝得盡興,還舞劍作歌,唱道:“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眾將拍掌和之,滿座歡笑,唯有蔣幹坐立不安,滿肚子的勸降之話說不出口。

六、精兵糧足的虎狼之師:

飲至半酣,周瑜拉著蔣幹的手,親熱地走出帳外。只見左右士兵,英姿颯爽,執戟而立。周瑜問:“我的軍士,頗雄壯否?”

蔣幹欽佩道:“真熊虎之士也!”

周瑜又引蔣幹參觀帳後堆積如山的糧草,問道:“我的糧草,頗足備嗎?”

蔣幹折服道:“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周瑜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福禍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這樣的說客復出,任他口若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說完,周瑜放聲大笑。

蔣幹又驚又懼,面如土色。

七、周瑜蔣幹抵足而眠:

酒足飯飽,周瑜親熱地挽著蔣幹走向臥室,說:“久不與你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周瑜佯裝大醉,和衣臥倒,片刻鼾聲如雷。蔣幹白來一趟,心事重重,難以入睡。

八、蔣幹中計:

蔣幹輾轉反側到三更天,下床悄悄來到周瑜書桌翻看。

突見有一封信皮寫有:“蔡瑁張允謹封”。蔣幹大驚:“難道蔡瑁、張允暗中勾結東吳?”

蔣幹打開信,只見信中寫道:“我們投降曹操,迫於形勢而已,等有機會,取曹操人頭,獻給東吳。”

蔣幹把信揣入懷中,還想再翻。只聽周瑜翻身含含糊糊說著夢話:“老同學,幾天之內,就讓你看曹賊的首級!”

九、蔣幹再中計:

蔣幹連忙回床裝睡。等到四更天,只聽有士兵進入營帳輕聲喚醒周瑜。周瑜假裝剛睡醒,茫然問來人:“床上睡的是何人?”

那士兵說:“是你老同學蔣幹,昨晚是你請他抵足而眠,難道忘了?”

周瑜假裝懊悔道:“我喝醉了,失態了。”

那士兵道:“江北有人到此…”

周瑜連忙喝道:“低聲!”

周瑜回身呼喚道:“蔣幹!蔣幹!”

蔣幹只裝睡著。

周瑜和士兵悄悄走出帳外,竊竊私語。蔣幹豎著耳朵聽,只聽那士兵說:“蔡、張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後面語言更低,聽不真實。

十、反間計成功:

蔣幹顧不得和周瑜打招呼,匆匆趕回曹營,求見曹操,說:“周瑜雅量高致,言語不能勸降。”

曹操很生氣說:“事不成功,反被恥笑!”

蔣幹屏退左右,神秘興奮地說:“雖然沒有勸降曹操,卻打聽到一個秘密……”

曹操原本多疑,聞言見信更火冒三丈,即刻召見蔡瑁、張允二人說:“我想讓你們現在攻打曹操!”

蔡瑁、張允說:“軍士尚未操練成熟,不可輕進!”

曹操大怒說:“等你們練熟,我的首級就要獻給周瑜了!”

蔡瑁、張允二人不解其意,驚慌不能作答。曹操命左右武士將二人推出去斬了。

須臾,武士獻上蔡、張首級。曹操一見血淋淋人頭,猛然省悟暗暗懊悔:“我中計了!”

眾將忽見蔡、張首級,驚問齊故,曹操不肯當眾認錯,含糊道:“二人怠慢軍法!”眾將都嗟呀不已。

十一、蔣幹又生一計:

殺了蔡瑁、張允,損失了僅有的熟悉水上作戰的將領,曹操日夜著急,吃不香,睡不下。

蔣幹也替曹操著急。尋思回江南找找可用之才,恰逢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龐統表示願意幫助曹操。蔣幹很高興,興沖沖帶著龐統來見曹操。

十二、龐統獻計:

曹操久仰鳳雛大名,愛才心切,喜出望外。曹操求教龐統: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暈船暈水,可有辦法?

龐統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曹操信以為真,聽從了龐統的建議,把大小船首位相連,浩浩蕩蕩,攻向孫劉聯軍。

十三、赤壁之戰:

不想卻中了諸葛亮的“連環計”。

諸葛亮用“苦肉計”使黃蓋詐降,然後借東風,火燒連營。曹操20萬大軍頃刻間葬身火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十四、蔣幹結局:

被孫劉聯軍火攻後,曹操狼狽逃走,遭到劉備的截殺,危在旦夕。蔣幹為了救曹操性命,在葫蘆口和曹操互換衣裳,被張飛誤殺。結束了可笑的人生。

十五、聊聊可憐、可笑、可氣的蔣幹:

由於蔣幹的愚蠢,連坑了曹操兩次,還葬送了20萬士兵的性命。後人用歇後語“蔣幹盜書”,來比喻算計別人不成反而誤中他人之計而不自知。

蔣幹有學問,四書五經都爛熟於心;蔣幹也有膽量,敢在刀光劍影之中乘一葉扁舟去說服統兵數萬的周瑜;蔣幹也夠忠心,能用生命保衛曹操。

但大家都說蔣幹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腐儒,空有一肚子學問,卻一點也沒用到點子上,只能幹些別人瞌睡來了,他趕緊送個枕頭的蠢事。幹一件事壞一件事,成為後人談笑的資料。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三國演義》裡把蔣幹黑的永遠抬不起頭來了。蔣幹兩次去找周瑜,第一次是盜得書信一封,曹操殺了蔡瑁張允。第二次是引來了鳳雛龐統,獻了連環計。把蔣幹描述成一位猥瑣不堪的人。演義裡沒有說蔣幹的去處,或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蔣幹是九江名士,是為辯論家。曹操帶兵南下時,蔣幹是曹操的主薄。曹操久聞周瑜名氣,長得俊美,有才能,派九江蔣幹去說服周瑜來降。蔣幹確實去了,但他看到周瑜氣勢,說話有禮有節,連話都沒說,就回去了,並告訴曹操,周瑜是不可能投靠他的。歷史上的蔣幹也沒有資料顯示他的結局如何,但是,以蔣幹的才能,應該會有善終的!


路遙lgy


歷史上卻有蔣幹其人,字子翼,漢朝末期三國時代人,是當時有名的名士,鼎鼎大名的辯論家。

不過,在歷史上知道蔣幹的人並不多,在羅貫中老爺子的如椽大筆下,蔣幹成了名不符實,目光短小的邊緣人物,是他兩次獻計,接連讓曹操做出錯誤判斷,曹軍在赤壁大敗,讓曹操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遇。

在《三國演義》中蔣幹都做了什麼蠢事呢?

曹操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荊州土地,荊州是大郡,在前任主人劉表的經營下,錢糧兵馬不計其數,在漢朝那是數一數二的,更重要的是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水軍,在蔡瑁張允的調教下在氣質這一塊把江南的孫家勢力卡的死死的,這不,曹操得到此二將立刻給他們加官進爵,為的就是讓他們在平定江南時充當先鋒。

這個時候,蔣幹自稱和對面的周瑜是同學,毛遂自薦去勸降周郎,周瑜有大才,立誓報答孫家的知遇之恩,怎會輕易投降。於是略施小計,讓蔣幹盜得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錯殺了二將。然而周郎破曹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避難江東的龐統雖想出了連環計,但如何讓龐統平安過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竇?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蔣幹又來了。是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輕信了名士龐統獻的連環計,導致了赤壁大戰的慘敗。

不過,無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沒有正面交代蔣幹的結局,據我推測,蔣幹應該在赤壁大火中被燒死或者是自知有彌天大罪偷偷跑了,隱姓埋名罷。


唐東星說歷史


三國演義是個笑話,不要當真。赤壁之戰時蔣幹估計都沒來


不應該32


史實沒有發生這事,演義沒有交代後事。

估計是扔江裡餵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