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萬勐:只因缺少專利意識,VCD便被他國奪去!

如今VCD、DVD早已不稀罕,而由VCD發展起來的家庭影院,逐漸成為千家萬戶的必備家電之一。一個合肥人的小發明,既在中國家電史上為“合肥造”畫上了濃重一筆,又為全世界愛好電影音樂的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這位人,現在的年輕人很少知道,但是父母他們那一代,卻知道一個名詞:“萬燕”牌影碟機。當初風迷中國一時的影碟機,便是姜萬勐一手發明創立。

姜萬勐:只因缺少專利意識,VCD便被他國奪去!

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壓縮)技術引起了時為安徽現代集團總經理姜萬勐的興趣,他憑直覺立刻想到,用這一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張小光盤上。此後,姜萬勐先後出資57萬美元,於1993年9月,將MPEG技術成功地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研製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VCD。同年12月,他又與美籍華人孫燕生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各取了姜萬勐、孫燕生名字中的一個字作為公司名稱。

1993年,這是本世紀末消費類電子領域裡,中國可能領先機會的唯一一年。為此,姜萬勐進行了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數字:1993年中國市場上組合音響的銷售量是142萬臺,錄像機的銷售量是170餘萬臺,LD影碟機100萬臺,CD激光唱機是160餘萬臺。當時的LD光盤是四五百元一張,而VCD機的光盤價格卻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預測,VCD機每年的銷售量將會達到200萬臺左右。

姜萬勐:只因缺少專利意識,VCD便被他國奪去!

1994年,人們才逐漸認識VCD,在這一年,萬燕生產了幾萬臺VCD機。不僅如此,姜萬勐還要開發碟片,總不能讓老百姓買了槍而沒子彈。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購買了版權,推出了97種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萬燕”傾其所有,開創了一個市場,確立了一個響噹噹的品牌,並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術,獨霸於VCD天下。

萬燕的初創是成功的,也是輝煌的。但是,萬燕卻為將這項技術和樣品去申請專利,以至於為此付出了慘重的後果。因為在萬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臺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各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對象。這些樣機被這些公司廠家紛紛拆卸,進行探索與改造,使得核心技術遭到竊取,並不斷研發出與VCD競爭的產品。這些外國公司和廠家在不斷升級技術和改造產品後,對核心技術進行了專利申請,使得萬燕無法對自己的產品採用相同的改造和技術升級,甚至還需要向外國的公司付產權費!

姜萬勐:只因缺少專利意識,VCD便被他國奪去!

在此之後,人們對VCD的影碟機愈發喜愛,甚至到了每家必備的地步。我家至今仍存放著VCD,但這不是萬燕的,而是外國公司的。父親說當初花了他兩三個月的工資大概1600多,我不禁愕然。90年代的一千多,比現在的一萬還值錢,不知道我視錢如命的母親是如何答應我爸的。顯然VCD這麼貴,是收取了產權費,使得價格上漲到如此地步。

多年後,在記者向他問及此事的時候,他的回答相當坦率:“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己認為申請不申請專利似乎意義不大,關鍵是要讓產品儘快佔領市場。”但也許正是這一念之差,使姜萬勐失去了一次極好的統領市場的機會,同時也使中國在這一產業的發展中失去了本應占有主動權的半壁江山。若是有了這個專利,中國乃至世界的VCD機發展史將是由中國人書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