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農村土地流轉每畝才200塊錢,這是為啥呢?種地真的不賺錢了嗎?

棒奔霸


去年開始的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基本接近尾聲。三權安置分立,保護現有農民耕地使用權,同時讓土地真正利用起來,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一.每畝土地流轉200元/年?

土地流轉的目的就是讓土地產生價值,至於租金其實因地而異,因區域而異。我國地貌類型比較複雜,有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使用價值和利用價值不一樣,給予的租金也是不一樣的。在平原地區,部分地區旱澇保收的肯定比梯田租金高很多,機械化程度高,信息化種植利潤空間大,自然彙報高。

近幾年振興鄉村的崛起,農村出現很多混合現代農業,土地的產生價值也在上升,這種趨勢一直在擴張,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村土地出讓金會更值錢,我們拭目以待。

二.種地真的不賺錢嗎?

農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礎,任何國家都離不開農業。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盤活農村經濟才是硬道理。

在我國,由於國情的特殊性,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很多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戶,不足人均一畝田地,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農村小農經濟的發展,其次就是土地地貌特徵限制,很難實現規模化種植,發展現代農業 當然,現在農業的生產成本逐漸增加,尤其是化肥、農藥、種子、人工成本節節攀高,很多程度限制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我國糧食價格,一直維持很長時間穩定價格,農產品的價格浮動,其實對農民種糧積極性也是很有影響的。然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農民進城務工收入已經超過農村作業,所以很多農民選擇棄耕傾向流轉。

以上淺薄見解,多多關注。




廬江小虎


若是2O0元每畝在我們這裡是可以勝錢的,我們這裡400的都有,算一下帳看看能剩多少錢,包地一公傾要五千元,化肥二千二、三,種子一千二,農藥一百左右,柴油一千左右,滅查一百五,收六百這還不算人工和農機損耗,秋天每公傾能收一萬七八千年糧食(指的是玉米)這是正常年景,若是乾旱年景,就得澆地,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記得有一年連買油的錢都沒有了,只好去油站佘油,到秋玉米價不好,一大年白乾,現在價格稍好一點也利不了幾個錢(去了來年投入的),我們村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年齡大的不種了,只有五十歲左右的種上有老下有小出不去打工的種地,多種一些來夠年吃年用,我們這要是風條雨順年景還是可以的起碼來說柴油錢省了。這兩年玉米每斤七八角錢,算一算能剩多少啊,一年玉米換不了一瓶水,玉米造酒精加汽油裡和汽油一個價,做飼料都升值啊,我們的玉米為啥不值錢啊。


東東89264


其實這個問題是根據地域來說的。有的地區200元/畝,有的地區700-1200元/畝。不是絕對的。至於種地是不是掙錢,還真是不好說。就目前糧食價格而言,700元/畝以上種地肯定不賺錢。而且一不留神就只有賠錢。究其原因就不說了。

在這裡我要說個現象,我們從平臺上可以看到矛盾的現象:一邊是沒人種地撂荒,一邊是流轉土地流轉金高。這對矛盾又是怎麼回事呢?可以說我們的農村、農業與'農民與現行社會是一個“亂象”。對此,我們'的專家沒有指出,我們的地方政府沒有顧及。但因此造成的浪費、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我相信有一天都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只是那個時候走了多少彎路,造成了多少損失,誰來負責就不好說了。

有待改善吧!


衛興潤


大家好,我是頭條號“鄉野定西”,一直從事基層三農工作,認真、獨立、專注三農問題是我堅持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流轉土地租金低,總體來說與農村土地資源廣闊有一定關係。我國土地資源豐富,加之近年來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大量土地撂荒,復墾難度大、成本高,很多生產經營者不願到農村投資開發,所以出現流轉租金低的現狀。

其次,種地賺不賺錢?當然是一分為二地看,有的賺錢也有的虧本。大部分小規模的開發利用沒有最大限度挖掘出土地利用價值,投入產出不均衡,肯定是虧本經營的;而近年來,諸如田園綜合體之類的農業項目,與設施農業、林下經濟等模式緊密結合,將旅遊、康養引入,積極宣傳、開發利用,還是有利可圖的。

關注三農,關注“鄉野定西”,更多回答,更多三農政策解答,期待與您分享。請下方留言交流





鄉野定西


我們是一個山區的小農村,最開始中水稻,除了自家吃飯,還養殖了幾十只雞,每戶也會養一到兩頭豬,因為天氣原因,只能種一季水稻,4個月的時間,山區都是剃田,無法機械化,只能人工用牛來耕種,一年到頭沒有別的收入,每年只有等到8月(農曆)收穀子的時候,除開自家吃飯的糧食,賣出去也就收成1萬多多塊錢,這點收入包括種植要付出的人工、化肥、農藥、生活開銷、孩子上學等。為什麼農村孩子都想過年過節,因為只有等到了那一天才有可能添新衣服,辦年貨,平時裡都是自家制作的醃菜 乾菜作為生活。

然而年輕力壯的青年為了生計,選擇了背井離鄉出去打工。這也史種植質量下降,大多都是年滿50歲以上老人在家務農,由於交通的不方便,商販也不願意來收購,需要自己擔到鎮上售賣,這個時候商販都會趁火打劫使勁壓價,最後到手的都是微博的收入。所以在我們這邊地有很多,大面積的荒廢,有的田間都長樹木了,也無人願意去耕種,尤其如今這個時代,各項成本都高,種植只能勉強維持生計,都說農民是天,農民是地,連自己都不能養活了,還談什麼土地流轉呢,種的越多虧的越多累的最慘,如果沒有第三方或是國家的支持山區的農民由於先天的劣勢,永遠都沒法利用好土地價值,因為無論種植什麼都賣不出價格,得不到回報,只能夠自己食用,


楊陳根


種地真的掙不了多少錢,如果國家不補貼的話每個人掙不了錢,其實按我自己的思想的話,我只有種幾畝地,我可以比100多畝,我還賺錢,以一百多畝多我只有怎麼減少人工費,如果我種十幾畝地,我就種哪一樣賺錢,我就種那一樣,我只有個小小的比喻,如果種高粱的話,就人算收500斤兩塊錢1斤,才1000塊錢。不過我種十幾畝地的話。我就種甘蔗,甘蔗一畝地都能買到兩萬塊錢,你沒說哪一樣賺錢。


多愁善感的苦命人


農村土地承包後實行流轉是目前農村中常見的事,流轉費用每畝地200元一1000元左右價格不等,關健是看土地的性質,是否能聯片種植,是否有配套的灌溉設施,公路以及種植作物的價值而決定流轉費的高低。就目前農村發展前景,每個農戶種的幾畝地就算風調雨順,除了成夲也掙不了幾個錢,很難維持日常開支,年輕能勞動的不得不放棄這些土地外出務工,所以說存在200元一畝流轉費現象。那些建房,娶妻,養老,醫療,入學的費用還得為之其奮鬥,面對黃土地辛勤耕作只能解決吃飯問題。


東立11


為什麼流轉土地價格200元甚至會更低呢?到底種地賺錢不賺錢呢?這要一分為二的去看,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肯定只能是餓不死,因為我國人均土地幾分,一家人的土地一年的收入還不如一個人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高。別說人均幾分地,就說人均5畝吧,如一家四口人會有20畝地,除去所有成本別說不賺錢,就是每畝賺一千元,20畝地才賺二萬元,如果這家四口人,二個成年人二個孩子,在農村種地只能收入二萬,如果進城打工,男的月收入五千,女的月收入二千,一年幹十個月就能收入七萬,當然孩子要有老人看管了。這就是為什麼200元還沒人願意去承包土地的根本原因,別說人均幾分地了,但是剛才說了,任何事都是一分為二的,地域不同收益也會不同,比如一些城鄉結合部的高效農業就很不錯。


故鄉人河北邢臺


種地爭不爭錢看在什麼地方。我們這裡的土地伹全一般在四到七百。四百是種糧的,我們這裡種地一年倆料。小麥現在的長勢很差,因為天旱一尺多高開始出頭,產量晨定不行,所以今年包地裡絕對不爭錢。


用戶3479654496769555


因為啥都漲價,費用高,地不值錢,糧食不值錢?農民不知道咋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