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免費,但是有的家長卻覺得花費得更多了,家長的錢究竟花在了哪裡?

905214897


首先確定,義務教育確實免費,家長感覺花錢多有多種原因……

一是現在義務教育已經免除了很多費用,基本沒有什麼收費……只是有一部分代收費而已……

二是目前還能收費或者代收費的項目大體有:校服費(很多區縣已經有國家買單)、寄宿制學生公寓用品費、就餐放、近期還有託管費……這些收費全部都是自願繳納……且每一項收費代收費項目,均有上級批文及物價部門頒發的收費價格,在校園醒目處張貼……沒有張貼的就是沒有許可的收費……

三是不排除個別學校搭車收費,超標收費……家長感覺多了……應當關注不能收的費用:教輔費,作業本費……也是易於亂收費的現象……

四是還有一種大家容易忽視的收費,有些孩子假借學校收費名義,會給家長要錢,自己給同學過生日,或者買零食玩具,上網……值得警惕。我就發現了好幾起……所以,老師沒佈置的,沒張貼的收費應當及時與老師溝通……避免出現此類情況發生……

五是學校應當嚴格按照有關批文進行收費,沒有批文的一律不收……亂收費的紅線不能碰……

總之,收費有許可,家長感覺多了的原因多多,還應當隨時與老師溝通,學校不該收的費用,一分也不收,家校共同構建和諧校園……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我是學生家長,選擇地不錯,孩子勤奮。沒怎麼多花錢。但是其他我所見的孩子家庭可真啥得花錢,教科書主科全補,還外補其它特長課,一月花幾千補課費。這在北京,不值一提,但在他父母月收入兩叄千的情況下。就象山壓榨著為人父母的血呀,在四川,貢井老家,鄉鎮農村去市區學校讀個書,一年學校還要收幾千上萬的資源費更不可想像。農村都沒有孩子們的地,我家一份地沌收入都達不到三千。農民養孩子就是在拼命呀,一份地一年補一百來元,專家還不明白人家為啥不願生二胎。你要不是專家,給你一份地,叫你養兩孩子,你才會明白。


吳伯康271


和現在的學校說錢?呵呵,眼睛看到的一切都要錢,別的他們都說了我就不說了,說點他們沒說的吧,我的孩子基本每個星期都是幾十塊錢,一個小學考試測試訓練輔導補習(去老師家裡補習,不去的幾乎一個學期都不理你的娃,還必須簽訂自願補習協議。)雜七雜八輪流上陣的卷子書本都得買,不及格補考再買卷子(所有的都是學校內指定的地方買)

現在上初中住校了,只能說又進了一個大坑。我家離學校很近就幾百米,學校的伙食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食堂承包給校長的舅子,全是買市場剩下的爛菜葉,饅頭一般人都是咬不動的,炒菜是沒有油的,湯就是炒菜完了的洗鍋水,呵呵,你們別以為我誇張,小地方基本都是這樣,大城市肯定不敢。

這還不算啥,你可以走讀,但是生活費每個人都必須交,你吃不吃都是不退錢的。所有學生都不準帶電子設備進學校,否則沒收,就是怕有人錄像舉報。很多孩子一學期完了生活費都沒有用,拿去買火腿腸方便麵之類的東西,呵呵全是過期的!

附近學校都開會商量好了一樣,都一樣。而且你如果因為這些事情和學校鬧僵了想去別的學校?沒門兒!為了孩子讀書大家都是忍了。



Drunkthenextmonth


義務教育免費,是指1-9年級義務教育階段的免除學雜費、教材費。同時對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生活費用補助。公辦中小學完全依靠財政全額撥款。

那麼為什麼許多家長卻覺得花費越來越多了呢?

中小學生還有些花費,需要經過學校,舉幾個例子

1、校服。

現在政策規定校服是處於自願原則購買,但有哪個家長敢不買呢?校服開銷是一個大項,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有一定壓力。校服普遍存在外觀難看,做工粗糙,面料低劣,尺碼不準,價格偏高的問題。作為一個世界第一的服裝生產大國,全國數量過億的在校中小學生,每天穿著這樣質次價高的校服去上學,是莫大的諷刺。

上海中小學情況,校服春秋裝,夏裝,冬裝置辦全一般要超過1000元。

2、餐費。

餐費是學校代收。上海中小學一般是每天中午一頓飯,交10元左右,加上政府補貼(各個區財政補貼不統一),浦東是補貼後16元的標準。

學校的飯菜,普遍反饋是難吃,營養偏低。我家的小孩不算挑食,也對學校的午飯表示嚴重不滿。最糟糕的是冬天,有時飯菜已經完全冷透了,孩子中午一口也沒吃。這樣的飯菜嚴重影響兒童身體健康。

算下來,餐費每月按21天算,自費部分要繳納210元

3、書費。

教材以外的書,難免要花錢。學校一般發個課外閱讀書目,家長自行購買。一般在學年開學,寒暑假,學校都會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書目。現在提倡素質教育,需要學生拓寬知識面,課外閱讀必不可少。一般發的書目是這樣的:

另外加上還有各科的輔導書練習冊輔助報刊之類,老師要用它們留作業,是必須要買的。

這些每學期大概要花費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主要是課外閱讀的文學書太多了。

4、醫療保險

這個是學校代收費用,家長常常誤以為是學校在收費。

上海中小學生有住院醫療基金,現在是每人每年90元。

5、文具

這個要家長自己掏錢的。美術課需要各種繪畫工具,音樂課買個口風琴,數學課要買圓規三角尺,其他諸如黑籃紅三色筆,鉛筆鋼筆中性筆,還有練習本。上海這裡學校會免費發十幾個本子,但不夠用,還是需要自己買一些。

這些零零碎碎也要花點錢。

以上雜七雜八的錢,加在一起也不少。但還不是學生花費的大頭。

大項目是補課費。

這個錢沒花到公辦學校,但給家長的感覺是公辦學校免費了,我花的補課費更多了。

以上海為例,輔導班,班型25-30人的,中等收費每次200-350元。如果補語數外三科,按照最低200元一次算,每個學期17次課,寒暑假中間算10次課,全年總計54次課,每科需要10800元,三科需要32400元。這算是比較節約的了。

如果再參加奧數、口語、興趣班,小班課,那就花錢如流水一樣。

家長算的是孩子教育支出的總賬。所以即便義務教育不收學雜費、教科書費,家長還是強烈地感覺到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錢越來越多。


仁觀天下


我國義務教育是國民免費教育。這個"免費",主要是指免學費、雜費、書費等。按道理講,有關學生學習方面的費用是不用交的,也就是通常所講的義務教育"零收費"。事實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公示收費情況時,也應是"零收費"。而學校維持正常運轉的經費,主要來源於上面下撥的辦公費、內宿生費等,按學生總數人均劃撥。這些款項也是有嚴格使用範圍的,基本屬專款專用。

但是,每學期開學時,學生又總得繳一定費用,各校數目不一,而且有些學校還不少,以至於不少家長感覺學校收費還越來越多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收的是什麼款?又花哪去了呢?

從上面學校收費項目看,其實這些都是"代收費":資料費是學校為上面統一證訂的"非免"性教材和教輔代收的;保險費是為保險公司代收的;餐費是為學生用餐代收的;另外,還有學校收取了校服費,校訊通等費用,也屬代收費。這些款項,學校是截留不了的,是不存在獲利之談的。

除此以外,有學校還會收取一定的"補課費",這項費用,是存在違規嫌疑的。只有這項費用用於教師課外輔導的“勞務費"。

不過,從老師角度講,多數老師不願犧牲節假日去補課,因為遠不如在校外機構補一節課待遇高,而且還擔責任和壓力。

但對家長角度講,多數家長是樂意的。因為這比在校外機構補課要實惠和放心得多。當然,這補課是自願的,如果家長不願意,是可以選擇不補的,也是不會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的。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不少家長,由於經濟條件好了,或者對孩子教育更重視了,往往不惜代價,花高價去私立學校上學。而私立學校基本不屬於“免費“教育,交費自然會很高。


三味聊教育


義務教育免費,是學校的學雜費、書本費免了,家長減少的僅僅是這幾筆開支,一年也就幾百元吧(具體數目不太清楚)?

為什麼在免義務教育收費以後,家長還會覺得花錢多了呢?

因為在免義務教育費的同時,家長對孩子素質的提高、興趣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高度重視起來,相應地花費在這些方面的支出增加,自然就覺得花錢反而多了。

一、素質教育方面,現在的孩子,除了文化課,基本上音、體、科技方面都有涉獵,這些課程即便學校設置了,但器材肯定需要自己買,如:參加學校樂團的,小號、大號、小提琴、大提琴、笛子等等要選一門,樂器、相應的學習書籍,都要自己買。再如,參加學校籃球隊的,要買配套的衣服,防護用品等。

二、興趣方面,在廣泛涉獵文體項目的同時,孩子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較強的興趣,為發展特長,有些家長會報相應的音樂、體育、科技課外班,這些班價格不菲,如鋼琴,一小時300元,只是普通老師;如機器人,購買器材的費用絕對不是一般工薪家庭所能承受的。

三、文化課補習方面,一般從小學開始,家長就開始給孩子報英語、數學輔導班,因為,如果獲得這兩科的某些證書或獎項,在升學方面是佔有優勢的。

同義務教育學雜費相比,上述三個方面的支出數額都很大,這也就是家長覺得花錢更多的深層次原因。


飛飛飛飛的魚兒


義務教育段確實免費了,但家長們也確實覺得孩子上學花費更大了。桃子老師來回答這其中的原因。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義務教育段的“兩免”,即國家免收學雜費,國家免收教材費。再來看看我們孩子現在上學交的費用:

1、地方教材費和本子費。也就是現在自願購買的“書本費”,這部分費用確實不低,小學生在200元左右,中學生在四百元左右,高中生在一千元左右。關鍵是有些地方教材價格高的離譜,一本國家免費的彩印數學課本7元左右,而一本黑白印刷的練習資料會有20元左右。關鍵是家長們開學繳費時依舊認為這就是學費。

2、課後服務費。這是一個大頭,雖然仍是自願但家長們其實差不多都交著,收費不等,每學期500到幾千都有。家長認為是學校收費了,也歸為孩子的學的。

3、有些學校還會有住宿費,餐費等等,這也是個大數。

4、孩子校外的補課費,這個費用真的無法估計,有的家長一學期光補課費上萬。

家長們的認識就是這些都是孩子的學的,比起自己小時候一學期交個兩三塊錢學的,現在的孩子“學費”真的大的很。

在此希望家長們區分費用項目,不能通通歸於學的。也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規範各種收費,以切實減輕人民的教育負擔。


桃子老師tz


時代變了,生活方式變了。你只要讓你的小孩按照大傢伙當年的學習狀態幹,一樣不花錢,還更少。走路上學,自己帶飯,或早飯吃糯米飯頂著中午喝水空肚子回家才吃晚飯。當年也有條件稍好的家庭自己買輔導書和資料,沒有的借同學的自己抄,還得看人家樂意不。老師佈置作業寫黑板上自己抄回去做。對了,現在先進了,老師可能會投影在黑板上,你的孩子就努力抄吧。你都知道也願意花點錢買個電瓶車,用手機提高工作和生活中辦事效率,放到小孩上你就看不明白?想當年做作業解題的時間還沒抄作業時間長。好好想一下吧。


製圖員No33


剛回答完類似的問題,再回答一遍吧。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所謂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並不是全部免費,有一個名詞叫“兩免一補”指的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免學生學雜費和課本費,補助貧困家庭學生的住宿費。其他的費用可都不免的哦。


作為一名教師,我給你說說家長的錢都花到哪了:

1.教輔費。(半自願)發了免費的課本之後,要買教輔(就是各科資料,做題練習用),老師會讓你去新華書店買,你也可以不買,也就是說讓你的孩子只看課本,不做練習。

2.作業本。(半自願)這個不用多說,還是上面那句,可以只讓你的孩子看免費的課本,不做作業。

3.各種測試用試卷費。(半自願)我們這是學校給學生買的,你們那裡如果讓你掏錢買,你可以不買,不考試就是。

4.保險。(自願)我們這每一學年開始都要有個50元的學生意外保險(另外一個8元的校園保險學校已經給買了),你也可以不掏錢,但是,如果萬一你家孩子在校外出意外,不要訛詐學校。

5.校服。(我們沒有,不知道是不是自願)我們這沒有幾個學校要買校服,我們學校就不用,你不想買可以來我們學校。

6.生活費。(自願)這是對寄宿生而言。我們這裡有國家免費營養午餐,但是早飯晚飯自己花錢,不知道你讓不讓孩子吃飯。

7.報紙費和課外讀物費。(自願)這個雖然上面有任務,但在我們學校絕對出於自願,不過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特別是農村老師,我是特別希望我的學生多讀點書,多讀點報,多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當然,你們城裡可能不需要。

8.其他費。(自願)其他的我還真想不起來了,(評論裡有說擇校費,你們那裡不是就近入學嗎?自己擇校怪誰!)你們那裡應該有補習班費,但是這個不應該是學校收的吧,另外,還是那句話:不想上輔導班來我們學校,我們學校的老師從來沒辦過輔導班。
最後,說一句,不要把自己掏的錢埋怨給學校強制收取!在現在依法治國的時代,我不知道別的行業和地方,總之學校如果有違法收費行為,你是一舉報一個準,並且還能上頭條。幹嘛不去舉報?


鑫鼎賽亞


83年中年小豬一枚。

之前上學時,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很輕鬆,教材很薄,內容也很少,也沒什麼亂七八糟的科目。校服就一套,早上家裡吃完早飯自己去學校,中午回家吃飯還能睡一覺,下午也是回家吃飯。沒學過鋼琴,沒畫過畫,娛樂也就是和朋友下河遊游泳,冬天滑滑冰,一雙鞋穿爛了再買一雙,學習不好家長打一頓,也不會去安排老師去補習,也沒有什麼擇校的觀念,因為學校就這麼幾所,就近上唄,家長當然不覺得怎麼費錢。

現在的孩子,高中生的課本堆的比天高,有各種不知名、不知道幹什麼的教材。上學也沒辦法步行了,打車是常態,校服一年四季很多套,吃飯也沒時間回家吃了,鞋子要Aj,椰子,家庭好的還要報很多興趣班,一節鋼琴學下來三百是常態。孩子學習不好,擇校要花大量錢,補課要大量花錢,不花錢怎麼能體現家長的重視呢。

哎!其實啊,與其說學校變了,不如說社會變了,家長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