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出爐 將強化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汙染防控和企業拆除活動全過程監管

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近日印發《雄安新區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提出,雄安新區將強化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汙染防控和企業拆除活動全過程監管,加快整治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推進“智慧土壤”建設,開展重點區域試點示範,探索建立具有雄安特色的“健康土壤”先行區,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

堅持三項原則,探索“健康土壤”管控模式

“在生態環境部和河北省政府支持下,雄安新區已優先開展了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散亂汙’企業排查、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等工作,初步掌握了土壤環境風險及分佈情況。”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環境監察專員、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曹海波介紹說,總體來看,雄安新區土壤環境質量較好,局部地區存在汙染。

《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出炉 将强化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防控和企业拆除活动全过程监管

曹海波介紹說,立足雄安新區實際和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實際,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啟動《建設方案》編制工作,經過多輪次徵求意見,數易其稿,最終形成《建設方案》。從《建設方案》中看到,雄安新區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將遵循3項基本原則:

保護優先,防控新增汙染。通過建立土壤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等方式,強化環境准入和日常監管,嚴格落實現狀調查、總量控制、達標排放。同時,建立重汙染企業退出機制,有效切斷土壤汙染來源,切實防範新增土壤汙染。

分類施策,實行精細化管理。將先行區劃分為清潔區、風險區、汙染區,實行土壤環境分區精細化管理。對風險區,集中開展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和整治,管控重點區域土壤環境風險;對汙染區,優先開展風險管控或治理與修復,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管控再開發利用汙染地塊環境風險,探索區域“健康土壤”管控模式。

夯實基礎,創新管理模式。強化雄安新區土壤環境長效監管機制建立,設立土壤環境管理專門機構,推進“智慧土壤”建設,提升土壤環境監管監測能力,探索建立汙染地塊聯合監管、土壤汙染防治項目規範化管理、土壤保護生態補償、投融資創新等機制。

部署十大任務,有序推進“無廢雄安”建設

在明確建設思路和總體原則基礎上,《建設方案》就雄安新區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部署了十大方面32項重點任務。

“這十大任務中,有些工作雄安新區已經著手展開,比如加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方面,新區已經就歷史遺存的製鞋業下腳料、鋼渣鋁灰等工業固廢開展了清運處置工作。截至2018年底,安新縣共清理製鞋業下腳料、廢線皮子等工業固廢33萬噸。”曹海波介紹說,在強化工業汙染源頭治理上,2018年,新區三縣新排查整治“散亂汙”企業1433家,有效切斷了土壤汙染來源。

《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出炉 将强化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防控和企业拆除活动全过程监管

打造“健康土壤”先行區,《建設方案》提出,新區將建立土壤環境分區管理制度,實施土壤環境“一張圖”管理,探索“健康土壤”防治模式。雄安新區將突出重點區域,開展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建立在產和關閉搬遷歷史遺留汙染源整治清單;根據排查結果,開展汙染源整治。

有序推進“無廢雄安”建設,《建設方案》提出,優化雄安新區固體廢物管理體制機制,探索新區固體廢物全程管理模式;開展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整治;嚴格危險廢物規範化處置管理;建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強化建築垃圾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廢棄農膜回收機制;建設高標準垃圾處理和綜合利用設施。

強化工業汙染源頭治理,新區將全面整治“散亂汙”企業,實施嚴格的重金屬汙染源監管,督促企業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嚴格監管重點行業企業拆除活動。

防範新增土壤汙染,新區將合理確定產業發展結構和規模,制定土壤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細化禁止類和限制類產業的管控要求,建立重汙染企業退出機制。

此外,《建設方案》就推進“智慧土壤”建設、創新土壤環境管理體制機制、構建區域協同聯動體系等重點任務做了部署。

《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出炉 将强化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防控和企业拆除活动全过程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