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文史資料:吳伯義·在呼和浩特市土默川走來走去




土默特文史資料:吳伯義·在呼和浩特市土默川走來走去

土默特文史資料:吳伯義·在呼和浩特市土默川走來走去

我們下鄉的土默特左旗,當年隸屬於烏蘭察布盟,後來劃歸了呼和浩特市。我們距離呼和浩特確實很近,不到一百里,而且火車、汽車都可以通達。

當年我們作為知識青年的時候,到呼市就是一下火車便邁開了雙腿,走來走去。那時候一則是呼市市區的面積不大,二則是當年的市內公交不太發達,三則最主要的是我們沒有多少錢。走路是省錢的唯一辦法。

從呼和浩特火車站往南走,就是新華廣場,從廣場往東就是展覽館、電影宮等等文化設施,往西走就是民族商場、百貨大樓等等商業網點。這裡是呼和浩特的新城區,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的行政部門都在這裡。當年的青城賓館就是上講究的大賓館。

我們知青組有一次特意來呼和浩特,要看看老鄉們掛在嘴邊的麥香村,也是下了火車直接步行到舊城大南街的老店。

麥香村,開業於1929年,是由當時大南街“寶和興”雜貨鋪掌櫃姜明善(山西祁縣人)出面,與潘秀仁(原國民黨綏遠省黨部書記),賈聯魁(原國民黨部庶務股長)集資開辦的。當時以50元大洋為一股,共集資3000餘元,租用了大南街路東大煙商有珍的房產,改建成有五大間並帶二層樓的門面。

飯莊果然是裝潢考究,一律青磚貫頂,朱漆彩繪,相當排場,字號“麥香村”的招牌,相傳是當地書法高手韓斷逵所寫。

麥香村的稍麥遠近聞名,稍麥二字原寫作“稍美”,是沿用明代的寫法,明代史料記載“北方麥子在四五月間,麥稍有一層白霜”而稍麥在製作收口處,也有好似白霜的麵粉。乾隆年間,有位叫楊米仁的詩人在《都門竹枝詞》中有“稍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的詩句,這樣,“稍麥”二字從明代一直沿用到現在。

我們到了麥香村,看了老店的裝潢,深感塞外的青城也有這樣的老字號,不亞於我們天津的狗不理。再看了看燒麥的價格,考察了菜品的價碼,我們就敗下陣來,共同只要了一份過油肉,大家每人都要的是清湯麵。不過,總算是見識了麥香村。

老城的召廟很多,我們參觀了大召。大召寺是玉泉區南部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

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範圍的影響。大召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著名的藏傳佛教的文物單位。輝煌的召廟建築、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

當年的我們不太識貨,只是走馬觀花看了一圈。後來我多次到呼市,又重新拜謁了這座古剎。

我們班在後山的一個同學,每到一個階段,乘長途車到呼和浩特,去電影宮看一次電影,也是步行到達。

我有一次步行到了郊區的桃花鄉,又折返到了內蒙古電影製片廠,愜愜地走了一天的路。

參加工作以後,我多次到呼和浩特市出差,還是習慣於走來走去。比如去教育廳、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農學院,我都是從火車站步行到達的。去內蒙古大學那一次,還順便進了一趟滿都海公園。

我的同學們都詫異於我的走來走去,他們說呼和浩特可不小。可不是,如今的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市域面積為17224平方公里,轄四區、四縣、一旗,常住人口為300萬人,市區常住人口206.49萬人。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併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併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蒙古文的《俺答汗傳》中,書中記載:“大名揚天下的聖主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在水公猴年(藏曆,即明朝隆慶六年,1572年),召集舉世無雙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陽、哈屯河之濱,始建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壯美麗的呼和浩特。”這裡的“哈剌兀那”,蒙古語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為呼市西北烏素圖谷匯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綏遠通志稿》中之“札達海河”。

《俺答汗傳》中的呼和浩特之稱,是迄今為止所見最早的記載。

如今的呼和浩特市已經有了軌道交通,一百多條線路的公交車四通八達。尤其是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開設了青城一號和青城二號兩個免費的公家線路,這大概是城市公交少見的舉動。

土默特文史資料:吳伯義·在呼和浩特市土默川走來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