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3000點,哦不,再也不見!

再見3000點,哦不,再也不見!

我這種莽夫窮苦出身的傢伙,從來都是喜歡縱橫馳騁、沙場點兵的將軍,一腦袋草料的我,對謀臣士子們的權謀之策向來嗤之以鼻,莽夫嘛,生生死死多些快意就好了。但有一個典故,很早就讓我記憶深刻,並對我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那就是合縱連橫。

很簡單就兩個人一件事:面對雄秦霸起,蘇秦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而他的師弟張儀則事秦王對六國"孤而離之,遠交近攻"最終以秦朝一統天下而蓋世稱雄。從歷史資料看兩人對大勢的判斷基本一致,都認為六國衰弱,強秦將一統天下。而蘇秦也知道合縱必然失敗,連橫必然成功。只不過受到某些原因影響而被迫逆勢而動罷了。

講這個典故的意思,是想到了滬指站上3000點,仍然有大量的觀點認為市場不會好轉,只是熊市中的反彈。我感覺,這就像看不清楚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一樣,實在是跟自己的錢袋子作對哇。

一、否極泰來,政策加碼,還不夠嗎?

當一件事爛到極致,往往就意味著翻轉的機會。

2018年10月19日上證創下2449的新低之前,整個市場一片哀嚎,依稀記得當時市場的慘狀:9月初,安信旗下一支新成立的基金5天時間僅募資2.6萬元;轟轟烈烈的獨角獸基金最後夭折;首批14家目標養老基金全部低調發行。而券商更是慘淡,32家上市券商半年業績下滑23%,上半年有21家券商降薪,其中7家券商降薪幅度超過兩成,總裁員數超過2500人。市場讓人窒息,滬深兩市破淨股數量達到270餘支,2元以下個股49支;徹底擊垮了市場最後一小撮做多力量的信心,融資爆倉聲不絕於耳。這市場也就爛到這個程度了吧?

事情的發展即在預期中,又在預料之外,我們誰也沒想到否極泰來的政策支撐來的這麼快。隨著2018年10月19日高層的公開發表談話後,10月31日的會議明確提出"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這可是6年來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2月22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定調,更是給火熱的行情空中加油,隨後易先生也接過監管帥旗,走馬上任。

再見3000點,哦不,再也不見!

市場的反應是熱烈的,已經連陽7周的上證,2月25日一開盤,就跳空高開,最終當天上證收漲5.6%收在2961.28點,兩市當日成交額突破1.3萬億。

對資本市場的政策支持是系統性的,除了把資本市場的地位提高到更高一個級別外,給出具體的方向和呵護政策也是非常到位。資本市場的未來方向在哪裡呢?實行註冊制的科創板就是未來,真正讓優質的創業公司得到資本支撐,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並享受資本紅利,這就是方向。而科創板的推出可謂一日千里,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第一批種子公司了。

除了方向,在呵護政策上資本市場也在享受這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剛剛結束的會議上,房產稅再也不是遮遮掩掩和羞羞答答了,年內完成立法已經成為公開承諾,一個450萬億的市場已經不能再承載資金池的作用了,而從趨勢看,總市值才56億的二級市場,極有可能接過大旗。

定位、方向、資金,這3個方向的支撐政策能不能喚醒市場呢?夠嗎?如果不夠,4月1日降低增值稅,5月1日降低社保,算不算加持呢?這還喚不醒市場,那麼可以加碼的事情還很多嘛!不信,咱走著看看哇。

二、資金自己在說話

沒有資金參與的市場,怎麼可能走的好呢?再好的公司也得不到資本的支持。回過頭來看這一輪市場起步,在資金層面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8年10月19日—12月31日,屬於舒困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19年1月1日以來,屬於增量資金入市階段。

先看舒困階段,這一階段基本屬於管理層干預和重塑市場信心的階段。股權質押是壓在上市公司和券商們頭上的第一塊大石頭,也是影響投資者信息最迫切的事情;進入2018年11月份後,包括深圳、北京、上海、江蘇等各地地方監管部門都公佈了舒困資金規模和支持辦法,效非常高,最終形成了4000億的上市公司質押舒困資金。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4000億舒困資金的重要性,我查到了有關數據,在這裡羅列出來,各位感受。

相關的數據我是在2019年1月17日以後查實的,因為這一天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時發佈了《深交所:債券交易實施細則》、《上交所:優化制度安排,化解業務風險》,核心是為已經度過搶救期的股權質押規範退出機制,這意味著質押危機告一段落了。隨後我看到數據是這樣的:

2018年10月19日,A股質押總比例為9.87%,公司總數為3486家,質押筆數為13.43萬筆,總股數6428億股;至2019年1月18日兩所發佈通知後,質押總佔比為9.67%,公司總數為3410家,總筆數降低為8.82萬筆,總股數6316億股;而到了2019年3月15日,這一組數據分別為,質押總總佔比9.88%,公33司總家數3360家,總筆數7.46萬筆,總股數6255億。其中最後代表意義的是質押公司總數降低了126家,質押總筆數呈現出快速下降,降低5.97萬筆,降低44.4%,從趨勢看,基本上到期後逐筆結清成為常態。

在舒困階段,高層還緊急批覆了3000億美金QFII,這些資金在獲批後就已經全面入市了,只是比較可惜,我查不到數據來源。

我們再來看第二階段,增量資金入市階段。這一階段,一個明確的信號是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不管別人怎麼說,我認為這就是給出了明確的資金信號。在此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市場資金在自發性的湧入、湧入、湧入。

實際上,巨大信息差已經使得我們落後很多。最具有旗幟意義的北上資金在2019年開年後,就呈現出持續流入的狀態,最終2個多月的時間快速完成了1300億資金的流入。與之對應的是私募基金,2018 年 12 月底,私募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為 51.19%,股票持倉超過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為 53.47%;而到了2019年2月底,私募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為68.88%,較12月末上升17.69%;股票持倉超過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為 78.64%,較12月末上升25.17%;其中股票倉位距離歷史最高還有17個點。還在路上的增量資金包括明確上半年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明晟中國和羅素中國兩大指數,預計也會帶來6000億的被動資金。

不過,截止到目前我們也看到,新股民是大量缺席這次快速啟動的,直到2月22日最後一次公佈新開戶情況的時候,也不過才只有31.61萬新戶,這隻有歷史頂峰164.44萬戶的19.22%,這也為後市的持續埋下了伏筆。

三、市場估值本身並不高估,機會大過風險

有了政策,有了資金,市場本身是不是具備投資的價值呢?畢竟估值高高在上,投資的價值就沒有了。

1、整體估值還在低位。

再見3000點,哦不,再也不見!

我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上證指數、創業板綜指、中證500、上證50、滬深300,這5大指數的TTM,可以看到上證50TTM9.99倍,滬深30012.36倍,上證綜指12.99倍,中證500TTM20.06倍,創業板綜指37.95倍。不說跟歷史牛市去對比,僅僅現在的絕對估值,並沒有進入高估區域,應該說是處在合理的投資區間。這樣的估值和中國可預期的發展空間,對國外其他風險投資資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2、上市公司享受行業出清。在沒有類似互聯網等新的大規模的產業革命出現之前,強者恆強的二八定律總是適用的。2015年-2018年上證50大藍籌們的大象起舞就是最好的憑證,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招商銀行,在各自的領域裡愈發強大;而這樣的事情目前來說,已經延伸到更加細分的行業龍頭、龍二上來,這些龍頭散佈在滬深300和中證500其間,業績持續保持超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快的態勢,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道理很簡單,存量市場,只會是大吃小,強者越來越強。而且,這些優質的大藍籌、細分行業龍頭並不貴,例如中國平安估值不過13倍,招商銀行不過11倍,森馬服飾不過19倍,索菲亞不過20倍,這些優質的個股無一例外PEG都是<1的。

3、科創板進一步淨化整體生態。A股市場目前的利益板結、亂象叢生,根本無法勝任國家"資本支撐實體"的規劃,要想改變當前的生態,可以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要想完成"資本支撐實體",另闢蹊徑的科創板就成為了最重要的載體。科創板的意義並在於新推出的版塊價值,而是其被賦予的註冊制、市場化定價發行、權責利重塑等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機制建設。可以預見,如果我們的資本市場也能實現納斯達、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更加市場化的發行和孵化,別的不說,2018年出海赴美上市的34家獨角獸還會出去嗎?期待科創板的推出,更期待整個A股投資市場的淨化,能夠讓投資者們真正受益風險投資的價值。

你看,我囉裡囉嗦這麼多,是不是很辛苦呢?你來抬頭看看我家的窗,外面的月亮還挺亮。我如此口苦婆心只想說一件事情,不要認不清楚市場走牛的趨勢,更不要跟趨勢做對,短期的調整隨時可能來臨,可長期的趨勢已經形成;與賺錢相比,你的小情緒一文不值。擁抱市場吧,跟3000點說聲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