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當感謝楊振寧的夫人——翁帆女士

2003年10月,楊振寧的髮妻杜致禮因病去世。當年底,楊振寧開始在中國定居,長住清華大學。2004年9月,將近82歲的楊振寧開始給本科生上課。同年10月份,楊振寧給極少數親友發郵件告知自己要和28歲的翁帆訂婚。消息傳出後,引發軒然大波。

各種抹黑和諷刺在網民編的段子和謠言中持續發酵已13年。13年來,不論是楊振寧還是翁帆,幾乎沒有直接對那些諷刺和謠言做過回應,這又讓一些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的人更加神經亢奮。13年前的那場場軒然大波至今還在社會迴盪。

國人當感謝楊振寧的夫人——翁帆女士

楊振寧和翁帆

楊振寧回國後的這十多年是在享受?院士朱邦芬前不久曾對此駁斥,並給出了楊振寧歸國後在五個方面的貢獻:

一,作為有遠見卓識的科學領導人所起的引領作用;二,作為物理學家在物理學研究領域所做的具體科學研究;三,作為教育家在培養中國年青一代傑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貢獻;四,作為科學史研究者,寫下了一系列傳世之作;五,其他方面的貢獻。總之,楊振寧這十多年做的貢獻,比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做的還要多、還要重要。

楊振寧早前曾評價自己,自己最大的貢獻是改變了中國人不如外國人的心理。如果要我評價楊振寧回國後的貢獻,他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科學領軍人物為中國培養出、引進來大批人才固然貢獻巨大,但我依然認為他還有其他的卓越貢獻。

一位耄耋之年的偉大科學家,本可在美國的養老院裡安享晚年,卻將自己最後幾乎所有可用的精力最徹底、最無私的奉獻給中國的科學事業。這樣的舉動無須謳歌,任何一位良知未泯的人都該為之肅然起敬。可這些年來,無端的謾罵和諷刺一直伴隨著楊振寧這個偉大的名字。在一個缺乏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善舉會被猜疑、被諷刺,為了功名利祿連教授都會普遍自吹、普遍造假的國度裡,楊振寧就是一股清流。他太清澈了,清澈的不給他潑點汙水人們就會覺得他不正常。只有貼上“老不正經”、“回國來享受”等“合理解釋”的惡毒標籤後,他才能被這個愚昧、世俗、功利、狂妄的社會“看懂”,並且被放在娛樂板塊裡。

清者自清,楊振寧不需要回應對他的那些謾罵,也根本不需要理睬那些謾罵。他的無私奉獻、對祖國的牽掛足以作為堂堂的正能量載入史冊。在價值迷失、迷信橫行、唯權力金錢是瞻的社會,科學界也難免被侵蝕。中國要建大型加速器,楊振寧公開反對。試問,國內有幾位科學家敢像楊振寧這樣站出來公開表示反對?在一些人看來這叫勇敢,對楊振寧而言這只是平常舉動。異類的楊振寧不隨波逐流,不屈從於流言,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國的科學事業上,這是難得的可貴!他是眾多想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點貢獻卻又因種種顧慮而不敢或不願前行的學者們的榜樣!以身作則,喚起人們在汙濁、勢力背景下追尋科學的勇氣,並引領著前行。我認為,這是楊振寧回國後的最大貢獻。

國人當感謝楊振寧的夫人——翁帆女士

楊振寧出席活動

前不久,楊振寧和夫人翁帆前往了貴州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FAST,95歲的楊振寧身體硬朗,思維敏捷。健康是楊振寧能夠奉獻的關鍵,誰是楊振寧健康長壽的最大功臣?當然是翁帆。楊振寧從82歲到95歲,這十多年來每次有楊振寧參與的活動,他的身旁總會有翁帆陪伴。平日裡楊振寧的生活起居也是由翁帆照顧著。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翁帆,孤身一人在中國的楊振寧不會是現在這樣的狀態。

國人當感謝楊振寧的夫人——翁帆女士

楊振寧到訪中國天眼

中國人欠楊振寧太多,同樣也欠翁帆太多。十幾年來翁帆沒日沒夜的悉心照顧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位弱女子,需要多麼強大的力量才能堅持下來,更何況她自己以及家人還遭受著來自網絡流氓的漫天獰笑和嘲諷。十幾年來,我們沒有見到翁帆的一句怨言。翁帆平凡又偉大的行動和噴子們的汙言穢語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翁帆身上閃爍著做人的優秀品質。如果罵他們的人尚能明辨是非,應該為曾經的無禮鞠躬致歉,並感謝翁帆為楊振寧的付出,感謝楊振寧為祖國的付出。

十三年前有媒體希望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姻能夠成為一段愛情佳話。今天我們已經感受到這段愛情佳話的魅力和正能量。如果要我找一段比這更值得記住的愛情佳話,我真的想不出來。願國人能夠重新認識楊振寧和翁帆,感謝楊振寧和翁帆,您高尚的品質會永遠被歷史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