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淮陽伏羲陵不能像黃帝陵那樣上升為國家大典?

汽車買賣買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這是個外行的問法,沒有所謂的【國家大典】的概念。

中國是禮儀之邦,歷來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和禮節的國家。

新中國成立後設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典禮局。

1958年精簡機構時,典禮局撤銷,其工作改由國管局交際處和外交部禮賓司辦理。2015年恢復重建國家典禮局。

如果說國家大典,只有閱兵、國慶大典等活動有資格這麼定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有的傳統祭祀、祭拜活動,影響大流傳廣遠的都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活動都是以“XX祭典”“XX大典”的形式申報確立。

這些祭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沒有所謂【國家大典】的概念。

伏羲大典

關於祭典伏羲的活動,已經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兩個。

第一批名錄裡的 X—37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肅省天水市)

第二批名錄裡的Ⅹ-37太昊伏羲祭典(新樂伏羲祭典)

淮陽伏羲陵也包括在第一批名錄的太昊伏羲祭典裡面。也就是說這兩個地方舉辦的太昊伏羲祭典都是國家承認的。


文開石


一、年代久遠,與黃帝的身份概念不完全相同。我們常說三皇五帝,伏羲是皇、黃帝為帝,顯然伏羲的的年代更為久遠,而伏羲所做的貢獻是創造文字、八卦圖等,對他的評價也是中華文明創始人,所以伏羲在對我們的血緣關係上與黃帝相比更為模糊,因此無法成為我們真正的始祖。

二、後世記錄較少,神話成分複雜。黃帝創建了有熊國,當時的國都就在黃河中下游,包括以後的夏商王朝也是在這一區域,都是有史可查,有據可依的。但伏羲的神話色彩非常濃厚,我們無法勾勒出他對當時的時代究竟影響有多大,所以我一般把他比作是文明始祖,在淮陽和天水進行祭祀,從客觀層面上沒有黃帝更具代表性。

總之,我認為在伏羲生活的年代是中華文明的雛形階段,黃帝時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主體,所以從國家層面上,當然要將黃帝作為人文始祖進行祭拜,而伏羲則是民間對先祖的敬畏和崇拜。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一般認為伏羲生於甘肅天水,建都在周口淮陽並葬於此,所以兩地也在2006年一同像國務院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淮陽太昊陵因單日人次達82萬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所以雖不是國家大典,但盛況的規模依然是空前的。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喜歡請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在夢古看來,時間給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傳說中人首龍身的伏羲不在河南,也不在安徽,而在這裡——天嶽。

世人皆知“五嶽”,卻鮮有人知五嶽之上還有個“天嶽”。天嶽山即幕阜山,海拔1596米,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全脈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有幕阜山(1595.6米)、黃龍山(1521米)、九宮山(1543米)、大雲山等山峰。“天嶽”,是中華龍脈發源之地,雷神居住之所(伏羲的父親,也是龍身)、伏羲誕生之地,中華最早記載國家天文與星佔於一體的場所,舜帝在湘、鄂、贛交界處的幕阜山征戰三苗,設立了國家天文觀察中心,中華道家思想發源地、道教之第二十五洞天,秦始皇專拜之地,中華文化發源之地。

伏羲時代開創發展陰陽八卦成為中華文明之根,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龍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幕阜山(後世起名墓伏山,意思也是埋葬伏羲的山),

秦始皇曾四次巡遊尋仙封禪祭神,在公元前219年第一次和公元前210年的第四次巡遊登天嶽山祭神,五嶽中只有東嶽泰山有此殊榮。試想一下,秦始皇為何兩次到達被後世稱為蠻夷之地的湖南來祭祀?幕阜山“皇壇”,有四十八燈,四十八柱供奉著手捧八卦的伏羲神像,即六爻八卦八方。古代有著嚴格的傳承製度,對於山嶽名稱的確定,絕不會隨意任取。理由只有一個,幕阜山天嶽,即是伏羲的陵墓。《河圖》記載:“自西陵東北陸行百二十里,有方山,其嶺四方,素崖如壁,天清朗時,有黃影似人像,山上有神祠場,特生一竹,茂好,其標垂場中,場中有塵埃,則風起動此竹拂去如灑掃者”。東陵,是東皇太一之陵。《楚辭集註·九歌》注:“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東皇太一)即伏羲也”。

這裡是蚩尤三苗勢力範圍,後被趕至“三危地區”,人口遷徙流動,記憶流失。另,不準民間祭祀天帝太一神伏羲,這是最高統治者的特權,故民間鮮為人知,也沒公開祭祀傳統。

回到您的問題。黃帝、炎帝、蚩尤,都是伏羲的後人。祭祀黃帝,也是必須的,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傳說黃帝和炎帝打敗了蚩尤,實際上蚩尤和炎帝是一起的。蚩尤失敗後,炎帝蚩尤九黎遺民(黎民百姓)與黃帝部落融合,這就是炎黃子孫的由來。其不服失敗勢力一直遷徙到三危之地,南方深山老林,為苗族,瑤族等前身,或許也有一部分遷徙到海外西方。黃帝炎帝蚩尤的後人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因此說56個民族是一家,我們是同源同根。

夢古覺得,國家要站在中華民族高度,重視這些華夏共神。他們是我們的先祖,是我們文明萬世延綿的根基所在。











夢古人生


所謂三皇五帝,三皇:燧人,伏羲和神農(炎帝)。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其實這都是後人造就的一套古史系統,根本無稽可考,是否歷史上存在這麼一個具體的人都很難說,所以什麼出生地呀,陵寢呀應該都是不存在的。現在的考古研究,連夏朝都沒搞清,何談三皇五帝?

當然,一個民族需要精神寄託,但精神寄託也要相對統一。既然三皇五帝都是上古之傳說,並無史實依據,那麼就以千百年來民間的主流意識,把黃帝作為祖先的祭祀對象吧。

陝西黃帝陵(當然也是傳說)是政府政要最早公開祭祀的,那麼國家祭祀最好就祭祀黃帝,其他就由民間自發去祭祀好了。


驫犇鱻


鄭州伏羲陵和天水伏羲廟先爭出個真假先後來


寶雞同城


正本清源一下,從來不是什麼淮陽伏羲陵、而是淮陽太昊陵。太昊是東夷人,過去淮陽是東夷勢力活動範圍,至於伏羲在淮陽的傳說,是因為漢代劉歆為促進民族融合,把北方之神太昊,與南方之神伏羲合二為一,才有了你這樣所謂的“伏羲陵”之說。因此,現在是正本清源的時候了,就是太昊陵,也不要說太昊是伏羲的什麼號(太昊陵裡面的導遊就這麼說)。


日暮鄉關雲飛渡


其實很簡單,因為甘肅省天水市公祭伏羲大典已經是國家級別的。



淡雅幕59587692


因為已經有甘肅天水國家公祭伏羲大典,在每年的6月22日在甘肅天水的伏羲廟舉行,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所以不會有淮陽了。


隴右鄉風


前年開車去過伏羲陵,從規模等級看絕對是一流的景點。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因素周邊民居環境有些破敗,看來旅遊業並沒有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收入。






遊騎俠


黃帝陵是衣冠冢,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大典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