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構性存款,什麼人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囔囔71986704


本金只要是50萬以內就百分之百安全,50萬元之外存在虧本風險。當然存在風險的!有些結構性存款一年期能達到5.5%的收益率,但是這只是個預期收益,能否兌現還是個未知數,收益浮動就是最大的風險點,不如智能存款、大額存單這樣的存款產品,實實在在的收益,穩定安全。


結構性存款別看名字上帶著存款二字,但是屬於理財產品,採用存款+衍生品的模式,存款是保本的,收益要看衍生品的收益情況,衍生品包括匯率、期權等,結構性存款就是保本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的收益取決於與之掛鉤的衍生品收益情況,並不固定。

結構性存款收益具有不確定性,銀行對外營銷宣傳時都有一個最高收益、最低收益,這個一年期5.5%收益率就是最高收益,最低收益率就是存款定期一年的利率,差不多有2%左右。假如結構性存款掛鉤的衍生品收益情況不高,只能是拿個存款利息,最高收益常常拿不到的。



大額存單屬於純粹的存款產品,安全性能與普通存款並無二異,區別就是認購起點比較高,最低20萬起存,利率按照銀行掛牌利率上浮20%——50%,三年4.3%的收益率還是比較划算的。大額存單的收益隨著認購起點和存款期限的增多會更多。

大額存單的流動性也高於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雖說存入時有期限約定,但是可以提前支取,而且靠檔計息,不會損失太多利息。結構性存款在期限內屬於封閉性產品,不能提前贖回,流動性比較差。



[總結]從安全穩定角度上選擇,就選擇大額存單,收益不會太高,但是穩定,適合投資理財保守型客戶。從收益角度來看,就選擇結構性存款,適合有一定風險能力承受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一種理財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弊端,不可能所有優點都集於一身,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財富公元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其實已經推出很多年了,但是直到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要求銀行不得發行保本理財產品之後,結構性存款才火爆了起來,因為目前的結構性存款基本都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簡單的來說就是普通的定期存款與金融衍生品相結合,比如你購買10萬元的結構性存款,銀行將98000元存於定期,剩餘的2000元用於購買金融衍生品,這樣98000到期的本息合計10萬元,你就保本了;剩餘的2000元投資金融衍生品(期權、掉期、期貨等),如果獲利,則你的收益遠遠高於存定期,當然如果虧損則你連原來10萬的定期利息都沒有了。所以結構性存款更相當於原來的保本理財產品,這也是為何在《資管新規》落地後,它能夠快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所有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嗎?

非也,雖然目前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絕大部分都是保本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不屬於保本的結構性存款,至於說保本的比例,則以協議書的規定為準,因為保本的比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按分配定期存款的比例來決定)。

什麼人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有投資過銀行理財產品的人都適合購買結構性存款,特別是對本金要求絕對安全的,那麼100%保本型結構性存款是最適合的。其實結構性存款,跟銀行理財兩者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只不過一個可以控制虧損額(結構性存款),一個無法控制(理財)。


鯉行者


我是昇財經,CFP國際金融理財師,願和你分享這個知識。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

結構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是銀行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比例的衍生品組成結構性的金融理財產品。其組成可以分為兩部分,大部分資金與普通存款一樣,運用在低風險、較低收益的產品上,以獲得穩定的收益保證整個產品本金的“安全”;小部分資金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上,以獲得整個產品的收益部分。

結構性存款並不是個新鮮事物,早在九十年代年代末,國內部分銀行就推出了組合存款,就是如今的結構性存款前身,但由於收益性不如銀行保本型理財,一直不溫不火,市場佔有率極低。

  近期結構性存款升溫,最重要的原因是保本理財受限逐漸退出舞臺。2017年末下發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也就是保本理財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能夠保證本金安全,又有一定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就開始受到老百姓的青睞。

結構性存款的運作原理

那麼結構性存款是怎麼既能保證本金安全,又能有收益呢?

我們來舉個例子,假設現在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和債券收益率為25%,股票或期權的收益率為50%(當然也有可能全部損失),那麼某結構性存款募捐金額100萬元,計劃拿出80萬元投資存款和債券,20萬元投資股票。那麼它的預期收益率可能是((80*125%+20*150%)-100)/100-=30%(股票盈利的情況下),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是((80*125%+20*0%)-100)/100=0%(股票全部虧損的情況下),這樣就保證了股票前部虧損的情形下仍然保證了本金的安全(本金未受損失),預期也可以達到理想狀態下的30%,略高於存款,低於股票(盈利的情況下)。

當然還有一種的運作是,60萬投資存款,40萬買股票,那麼收益率就能使(60*125%+40*150%)-100)/100-=35%(股票盈利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60*125%+40*50%)-100)/100=-5%(股票虧損50%的情況下)。

什麼人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我認為尋找保本型理財的替代者的投資者,適合買結構性存款;既想本金不受損失,又希望收益率能超過普通存款的投資者,也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另外,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可以享受隨時支取,靠檔計息,就是提前支取時滿三個月按三個月定期利率計算部分利息,滿六個月按六個月定期利率計算部分利息,我覺得這種更適合投資。

以上就是我對結構性存款的解讀,歡迎批評指正。


鑫財經


所謂的結構性存款,就是“存款+期權”。是指將一部分資金用於存款,另一部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商品、信用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自從去年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繼落地後,結構性存款就被認為是“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最佳替代品,也因此被各大銀行視做攬儲的重要工具。

根據2018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的理財新規的具體要求,結構性存款完全納入商業銀行的表內業務核算,同時按照存款管理。相應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按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

但是,結構性存款並非“保本”型理財,也依舊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只不過真正的結構性存款中投資銀行存款的部分風險很小,且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提醒大家,記住結構性存款的保本指的就是保銀行存款那部分。而它的風險又是什麼呢?

結構性存款的風險其實主要還是取決於投資金融衍生品的資金比例,如果用於買入衍生品的比例越高則可能的風險越大。從這個角度來說,投資者尤其是保守型投資者在定製結構性存款時,可以直接將保本水平調至100%,也就是“純保本”型。而敢於冒風險的投資者也可以定製“部分保本”型的產品。

總的來說,結構性比較適合看重本金百分之百安全的普通投資者,即對收益要求不高,低風險偏好的類型。最後強調一下,結構性存款的保本說到底只是針對存款部分,因此大家在選擇時不要只被預期年化收益率吸引,還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東震木


一、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百度解釋: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該產品適合於對收益要求較高,對外匯匯率及利率走勢有一定認識,並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客戶。

通俗點講,就是結構性存款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用作存款,一部分用於衍生品投資,博取較高收益,比如匯率、指數、基金、黃金價格、利率、股票等等,基本結構為:存款+期權。所以說它的收益也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存款產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收益與掛鉤標的物的收益表現相關,因而其利息是浮動的,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預期的高收益並不能100%拿到。


二、結構性存款收益計算方式

結構性存款產品會設置不同的收益觸發條件,不同條件下所獲取的收益率也是不同的。達到了約定的條件,就能拿到預期高收益,反之,就只能拿到一個較低的收益率。


三、結構性存款是否保本?

結構性存款是否保本,要看該產品與投資產品的掛鉤情況。如果是部分,或者僅僅是收益掛鉤投資產品,那麼就保本,不會虧損本金,如果連本金也掛鉤,那麼就有損失本金的可能。所以,在購買結構性存款時,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合同。

目前外幣結構存款部分不保本,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


四、什麼人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有著本金保障性高、低風險的特點,適合低風險承受能力的用戶、保守型投資者,但是結構性存款都會掛鉤某個金融指標,雖然結構性存款都有明確的存款投向和風險提示,以及所掛鉤的產品達到什麼樣的觸發條件才能獲得預期收益,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對未來行情的判斷作出選擇並承擔相應的風險。但實際上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比較欠缺,很難去理解結構性存款的不同收益對應的觸發條件,如果沒有對金融衍生品有一定了解,投資人也難以判斷其真正的風險所在。因此,投資者對掛鉤的標的資產最好熟悉,才能評估是否能博到預期較高收益,否則收益率其實跟定期存款差不多。


銀行創新推出的存款業務除了結構性存款還有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就是相較於普通定期存款更靈活的一種方式,智能存款產品門檻靈活,有幾百元到萬元不等,且在利率方面比普通定期存款更有優勢。收益隨實際存款天數浮動,在靈活支取的同時,最大限度提高用戶的收益,可以說既有活期存款的便利,又有通知存款的利息收益。



截圖來源於比財app,比財,國內首家直銷銀行理財收益比價平臺,涵蓋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直銷銀行理財產品,歡迎大家關注瞭解!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資產、風險承受能力、資金安排規劃等實際情況去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銀行理財產品。


比財


我的結論是結構性存款可以買。為什麼?通過幾個問題來解釋。

1、結構性存款是什麼?

目前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一般常見的是一種保本浮動收益型的存款產品,通常掛鉤某一浮動利率,可以理解為債券和期權組合成的衍生產品。

2、結構性存款收益浮動,能拿到收益嗎?

拿幾種比較常見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做解釋。一般銀行會設定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浮動收益掛鉤某種參照標。根據參照標的的利率和執行水平(某一事先確定的利率)的關係確定取最高收益率還是最低收益率;根據觀察期(起息日至到期日的所有工作日)內利率取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的相應的時間佔比來確定到期收益率。

3、銀行銷售人員說保證本金安全性,這是真的嗎?適合買嗎?

結構性存款一般是保本的,由於結構性存款整體風險較低,但相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收益較高,可以在保障本金和最低收益的同時可能獲取更高收益,因此適合風險厭惡程度較高且對流動性需求不大的投資者。


財鹿尖尖角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一種跟利率、匯率以及存款業務等相結合的創新存款。但是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業務,而是屬於一種理財產品,所以這點大家要分清楚。

結構性存款分為很多種類,比如匯率結構性存款、利率結構性存款、債券結構性存款、信用結構性存款、黃金結構性存款、石油結構性存款、指數結構性存款等等種類;

結構性存款有三大特點:

  1. 高收益;

  2. 保本金;

  3. 流動差。

結構性存款的風險跟很多因素有關係,主要是根據以下幾種分析:

  1. 利率風險

  2. 匯率風險

  3. 流動性風險


  4. 信用風險

  5. 政策風險

  6. 市場風險

  7. 提前終止風險

什麼人適合買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屬於一種理財產品,分為保本機構性存款和非保本結構性存款;所以正對兩種結構性存款適合的人群是有所區別的。

(1)保本機構性存款

保本機構性存款適合那些穩健投資的人,而又追求高利率的人理財;畢竟結構性存款雖然本金是沒有任何風險,但收益率是浮動的,也許是高於存款利率,也有可能低於銀行存款利率;這種保本機構性存款是非常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

(2)非保本結構性存款

非保本結構性存款意思就是本金可能出現虧損,但也有可能年利息會非常高,也可能零收益的利息本金還虧損;這類結構性理財產品適合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追求高利率高挑戰的人群購買,有挑戰之心的人理財。

以上就是關於結構性存款的分析,還是要提醒一點,結構性存款不是銀行存款業務,不要看到有存款就是認為是銀行的存款業務,希望大家不要混淆了。


老金財經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結構存款吧,結構存款不是普通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簡單來說,就是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比例的衍生品組成結構性的金融理財產品,其組成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比普通存款一樣,運用在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上,以獲得穩定收益保證產品本金相對安全,另一部分就要投資到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中,以獲得產品更多的收益。

結構性存款的預期年化收益,因每家機構投資產品並不相同,所以預期收益率也並不一樣,部分產品相差較多,不過大多數預期收益率在4.3%左右,但具體產品合同上的預期收益率大多為區間數值。

那什麼人適合購買結構性存款呢?

我們認為有兩類人適合購買,一類是資金相對充裕,希望獲得較高資金回報的個人,一類是想尋找本金相對穩定,收益率又能超過普通存款的個人,因為結構性存款並不一定能保證本金絕對安全,具體收益要從衍生品交易來看,所以對能夠接受損失又期盼高收益的個人來說,較為合適。

況且,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可以享受隨時支取,靠檔計息,舉個例子就是原定存1年,但剛過6個月時,大家急用錢,這時就可以按6個月的定期利率計算部分利息,進行提前支取,這種計息方式與大額存單相似,較為合適投資。

那大家在購買結構性存款時需要注意什麼?

上面提到過結構性存款雖然也稱為存款,但它並不是單純普通存款,它的產品實際收益會和存款利率與投資資產收益相掛鉤,即使整體風險不大,但是少部分結構性存款可能會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大家投資時需要注意預期收益率的區間數值。

此外,結構性存款和結構性理財差異較大,結構性理財收益率高達6%甚至7%,但結構性理財風險較大,與結構性存款的風險截然不同,大家千萬不要為了高收益就輕信他人,從而忽略高風險,得不償失。


度小滿金融


結構性存款的歷史還真不算太長,國內是從2004年初開始出現的,當時主推的是小額外匯結構性存款。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末,國資背景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是8.8萬億。同樣是央行的數據,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國銀行存款總額是68.4萬億,增速嚴重放緩。結構性存款大概是存款總額的八分之一左右,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數據,有個直觀概念。



結構性存款一季度新增1.84萬億,這個新增速度已經很快了,高於去年全年新增規模。一邊是存款規模減少,一邊是結構性存款規模增加,由此可見結構性存款越來越被市場接受。

不過結構性存款可真心不是存款,大家不能因為名字裡有“存款”兩個字就把結構性存款理解成銀行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將投資金額的大部分用於銀行存款,保證本金安全,同時拿出一小部分用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用於博取整體收益上的提升。

比如投資10000塊錢,把其中9900塊錢用於銀行定期存款,100塊錢用於高風險投資。這樣即使這100塊錢都虧了,9900塊錢所產生的利息也足以彌補損失。但如果這100塊錢賺錢了,很可能會賺100塊錢甚至更多,這樣整體算下來,投資的10000塊錢收益就要比銀行存款高很多。



結構性存款根據投資風險不同可分為固定收益型、保本與收益率區間掛鉤型和掛鉤匯率區間型,其實主要就是看用於高風險投資的那部分資金最終投向哪了。

結構性存款收益有可能會比存款利息高,也有可能會比存款利息低,所以適合那種願意承擔一定風險,博取更高收益的投資人。但這種風險承擔能力又遠不如股市或者股票型基金高。


坤鵬論


結構性存款的話,其實就是1年內收益最高保本存款產品,起存金額不同銀行是不一樣的。

一般的最高收益較同期基準利率上浮150%以上,每期產品具體收益按市場情況變化。

掛鉤黃金-6個月的產品作為例子的話。產品期限6個月,COMEX黃金在期末觀察日與期初觀察日兩天的價格變動不超過±500美元/盎司,產品可獲得最高收益4.03%,否則收益為1.55%。

一般適合購買的產品的客戶是保本型客戶以及境外客戶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