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摄政王载沣老照片:远赴德国道歉,德皇要求他下跪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一带发展迅速。对此,德国公使克林德十分不满,他气势汹汹地坐着轿子到衙门质问清廷。不料,在去的路上,发生冲突,克林德被神机营击毙。事情发生后,八国侵略军以此为借口,对清廷进行威胁,兵临城下。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逼迫清廷派王公大臣赴德道歉。慈禧、光绪帝无奈之下只得派醇亲王载沣(清末摄政王)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谢罪致歉。来看一组清末载沣老照片。这一张照片是载沣。

载沣是第二代醇亲王,是老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皇帝的弟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溥仪称帝期间,他是监国摄政王,清廷大权的实际掌握者,其地位可谓显要煊赫。因义和团运动,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杀后,载沣于1901年被慈禧太后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并任命张翼、荫昌为侍郎,随同载沣出访。这一张照片是1901年7月12日,18岁的载沣以“头等专使大臣”名义离京赴德,为克林德被杀一事亲自致

1901年7月12日上午,载沣一行从永定门启程,下午到达塘沽,登上了轮船招商局的安平号海轮。7月15日,轮船到达上海。又换乘德国的拜安号轮船前往德国。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航行,8月23日到达瑞士西北边境靠近德国的巴塞尔。这一张照片是醇亲王载沣出访德国,途经港时,与港督合影。


载沣远赴德国时途径上海,所到之处官兵封路,排场甚是壮观。此时的载沣只有18岁,但却肩负远赴德国赔礼道歉的重任。载沣离京时曾公开表示:此非荣耀之行,不必铺张。到上海时,见接待过于隆重,又强调"要节俭”。这一张照为载沣途经上海时经过南京路的情景。

这一张照为出使德国船经香时载沣与港督和其家人及侍郎、将军等官员合影。照片中可以看到此次“道歉谢罪”之旅使每个人神态各异。此次载沣出访是以亲王的身份去德道歉,所以对于礼仪问题十分在意。当时的清驻德公使吕海寰在载沣出使前就曾向德外交部询问会见的礼仪,可德国方面却迟迟没有答复。直到8月19日在载沣快到德国时,德方突然通知吕海寰:“德皇在白厅坐见,王爷行三鞠躬礼,递书,致颂。切照臣下觐君礼节叩首。”

到达德国后,德皇为了刁难和羞辱载沣,要求载沣向其行跪拜之礼,逼他下跪。18岁的载沣得知后直接拒绝,他说:"宁蹈西海而死,不甘向德皇跪拜。大清王爷怎能在‘洋鬼子’面前下跪呢?”为了这个跪拜礼,双方交涉了十几天。最终,德方妥协,让载沣与其随从皆行鞠躬礼。这一张照片是载沣与内阁大学士张翼副都统荫昌赴德时的留影。


9月4日中午,载沣在荫昌的陪同下来到了德国皇宫。载沣向威廉二世行三鞠躬礼,递呈国书,宣读致辞,表示深感抱歉。面对一国亲王的“道歉”,德皇十分地傲慢,不仅坐着受国书,还措辞严厉地指责载沣。行鞠躬礼致歉后,载沣本想顺路到英、意等国访问参观以“开眼看世界”,但遭到德国坚决反对,说“若往欧洲英意比,有违专诚之意”。载沣无奈,只得放弃。这一张照片是载沣到达德国时的场景。

载沣这次赴德道歉之行,开拓了眼界视野,加深了对国外的了解。这一张照片是1901年,赴德向德皇致歉的载沣在"巴伐利亚号"装甲蒸汽战列舰。照片中的人物有:陆军大臣荫昌,清廷全权公使张翼,醇亲王载沣,德意志帝国海军分舰队冯-希施特少将,战舰舰长。载沣回国后,慈禧太后对他这次赴德之行的表现,甚为满意。有人赞载沣:“从今一代擎天柱,要仗吾王手自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