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漢市沒有管轄縣級市?

愛2你0要1留151750504


武漢作為全球第一的大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域城市化的大城市,都是市直轄區的高效扁平化的行政結構,這點也是武漢得以領先其它省會城市甚至直轄市的一個重要的優勢。

全域城市化、城區化,使得武漢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得以統籌進行,規避了各自為政的弊端,高效地經營城市和進行資源配置,避免了城市內部的惡性競爭和重複建設。

大城市除了管轄市轄區開發區經濟功能區還要管轄縣市,這是一個相對落後和低效率的管理體制,當然也是一些城市城市化程度還比較低的因地制宜之舉。眾所周知,縣和縣級市的自主權要遠比市轄區大,而且各自為政,還容易重複建設和導致惡性競爭。

相比之下,上海天津廣州直到2010年後年才全域城區化,其它省會城市至今沒有實現全域城市化,這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


武大東湖


縣級市只歸地市代管,而不是管轄。武漢沒有代管縣市原因很簡單。

一,武漢剛建國時就沒有縣。1979年時候原屬於咸寧地區的武昌縣和孝感地區的漢口縣劃給武漢。1983年時又將孝感地區的黃陂縣和黃岡地區的新洲縣劃給武漢,這時武漢也只有四個縣。1992年時漢口縣改區,改為蔡甸區,1995年武昌縣改區,改為江夏區。1998年時黃陂縣和新洲縣雙雙改區,改為黃陂區和新洲區,四個縣改成區全部完成。就不存在撤縣建市,代管縣級市了。

二,武漢從民國一直都是大城市,行政級別高,華中地區中心城市,經濟發達,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框架也一直往郊區延伸,很容易把周圍的縣市納入城區。不管縣也好,縣級市也好,和區是一樣的,區是是要承載一個城市發展的建成區規模,而縣沒有這個義務,縣市的不符合武漢的發展需要,因此後來的黃陂和新洲縣改市。


蒲公英老街坊


改革開放,國家實行外向經濟,以國企為主的武漢企業受到巨大沖擊,國家一方面需要內陸經濟大市輸血支持沿海省份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內陸城市又得不到政策和項目的支持,導致內陸很多城市出現衰落。

改革開放前十年,武漢已意識到企業和人才的危機,也開始大膽改革,是內陸最活躍的城市,出現了天下第一街漢正街,中國第一位國企洋廠長等,但從90年代開始,有些因素制約了武漢發展,從此20年默默無聞,而這期間,許多城市開始擴張,代管就管成自己的了。而武漢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搞好,自然就不會被擴張了。這期間,象成都、長沙、杭州、鄭州、合肥等城市都大肆擴張了。

其實,武漢把現有地盤建好了,按照規劃中的2049年到2500萬人,足夠了。

中國人虛榮心太重,什麼都比大,比多。城市應該象香港、深圳、上海、新加坡等那樣發展,不能比人多,比地盤大,比GDP總量大。要比單位面積產出的GDP,象香港那樣,巴掌大的地方能生產更多的GDP。日本雖然比中國GDP少,但人家一個小島能產生那麼多GDP,我們有什麼理由沾沾自喜?

有些人很膚淺,總量大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靠人口和地盤堆積的GDP沒多大意義,有的城市一棟樓的GDP幾個億,有的城市一條街頂一座城,那才是實力,那才叫牛!

武漢還有足夠空間,三環到四環,四環到五環,如果都建成市區,只留服務業,把工廠和菜地分散到周邊城市,至少夠武漢發展50年。

我經常看到有些城市擴張後都在和武漢比,都要超武漢,象成都、杭州、長沙等,我沒時間算這些城市每平方公里的GDP.象香港那樣在有限的空間生產更多的GDP那才值得驕傲。用一個十平的小店年賺幾十萬與種10畝地收入一萬,哪個更牛?

所以,武漢不必追求代管,吃多了就會撐住,消化不良,高質量發展現有地盤就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無語石1


這個問題很簡單。武漢幾個縣改區的行政區,幾乎都是跟中心城區劃相連。如蔡甸區跟漢陽區,黃陂區跟漢口,江夏區跟洪山區,新洲隔江也是洪山區。另一方面,設立縣級市,必須有一定經濟實力,且與中心城區有距離!如成都市下轄的都江堰市,不但有一定規模,其境內有兩個5A景區(都江堰景區和青城山)。其它幾個縣級市中間都與中心城區隔著一個縣或兩個縣。武漢的幾個郊區都與市中心城區相連,不存搞單獨的市了!


手機用戶山正饒


武漢周圍被吸乾,沒有縣能成為縣級市。


哎不滿意


乾脆設立武漢省,正部級。


用戶1559175139832


取消地市管縣市,由省級直管


手機用戶11497088407


原來的縣都改區了,黃陂、新洲、蔡甸、漢南等。現在都叫遠城區。


秋小天的童話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都沒有管轄的縣級市都改區了,武漢也一樣啊。還在管轄縣級市的城市幾乎都是落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