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股市每次大跌,都那麼毫無徵兆?

清風看市8


股市的每次大跌都有徵兆,只是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或者說明知道有風險,但是抱著僥倖的心理去賭,賭那80%的風險不會發生,20%的機會會降臨。題主提到,每次股災都毫無掙扎,且列舉出這麼多大跌的天數,其實這本身就是對股市認識不夠的一種表現。每次股市大跌前都會有先知先覺的資金提前行動立場,而這表現會在走勢上表現出來,大多數人沒有解讀出走勢背後的信息,不代表走勢沒有預警,而是你沒有解讀出來。下面我們從技術面來解讀下這幾次大跌的原因?

2015年1.19號大跌7.7%,2015.05.28大跌6.5%

1.19號的大跌不難判斷,學過技術分析的基本都能做到,1.15號,1.16號再次上攻1號點高點,但量能縮量,很明顯資金還沒有做好上攻的準備,本次突破很容易就能判斷出是假突破,接下來回調是正常,只是當時疊加了利空消息,因此出現了大幅的調整。

5.28號的大跌以及5.28號之後的大跌都沒有必要做技術分析,一個指數的市盈率就解決了這些問題,那一段行情筆者經歷過,記的很清晰,雖然筆者是以技術面分析為主,但是,看到創業板那過100的市盈率時,心慌了,剛進入5月份,就離開了這個市場,也因此躲過了股災。

我不相信創業板100倍以上的市盈率不會是我自己看到,也不會只有筆者自己知道這裡風險來了,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無視。指數都有100倍的PE,個股會是什麼情況可以想象,普遍的進入高估區域,加上當時配資成風。高估值加高配資的市場環境,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發大跌。

就是從技術面也可以提前預判,5.28號的大跌是因為第二次盤背,日線上經歷了一中樞加一個盤背,從6號點開始的上漲再創5號點新高後,就進入了風險區域,之後每一天都有可能出現大跌,因為這是結構決定的。

6.7月份的單日大跌是因為日線兩中樞盤背後下跌導致的,8月份的大跌是下跌趨勢中向下出中樞導致的1月份的大跌,也就是11號點以後的大跌,注意看,同樣是創不了前面新高後,向下出中樞時出現的。當然,當時疊加了熔斷,其實不疊加熔斷,同樣會出大跌,因為向下出中樞的結構決定了。

總結:技術分析就是這樣,在一個上漲趨勢中,出現盤背,或第一次創不了新高後,都是風險點,也就是纏論中所說的二賣,可以統計一下上面單日大跌的位置,90%的是在二賣之後,向下出中樞的位置。這是因為,當一個趨勢中,如果有一次向上攻不能創新高時,預示著這個趨勢很有可能會發生轉折,越到趨勢的後期,這種可能越大。同時,空頭積蓄的力量越大,一旦取得發洩的時機,也就是走勢從震盪到向下的趨勢,自然會肆無忌憚,也就伴隨著大陰線的誕生。

上面都是歷史的走勢,就我們當下的大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60分鐘構築出第二個中樞,如果下週創出新高是兩中樞後的新高,且是大漲之後的新高,與2015年指數日線上5號點之後的新高一樣,是風險的所在,當然這是短線的風險。而如果創不了新高,就如2015年日線上1號點之後的走勢,如果在這段時間點上恰好出個大利空,很有可能再走個1.19號的大陰線,這就是結構的力量。如果本週末出個大利空,你會說這裡出大陰線沒有預期嗎,明明60分鐘結構早就告訴你,現在是風險區域,只是很多人無視了風險吧。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證券市場每一次大跌,其實都有蛛絲馬跡;但因為各種利好和利空消息彼此交叉,使得投資者無所適從,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其中,部分財經媒體的誤導,亦使得股民的投資思路走偏。

只要能夠基本上把握證券市場的大趨勢,在次高點能夠全身而退,已經是成功的投資者了。即使是基金和券商,亦很難規避每一次市場下跌。無論是中小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均需要有自知之明,因為這個世界沒有“股神”。

而且股市的上漲還有一種慣性,即政策性利空已經很明顯的時候,市場依然毫不理會,繼續非理性上漲。此時此刻,一些對於金融政策非常敏感的投資者,反而因此錯失很多賺錢的機會。

雖然新華書店及網上書城擺滿了各類證券投資書籍,但是,真正能夠反映市場規律的還是幾句老話:“漲過頭必然跌過頭”、“在恐懼中貪婪,在貪婪中恐懼”、“無限風光在險峰”、“股市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

李大霄之所以這次預測A股市場的底部能夠成功,就是因為掌握“久漲必跌,久跌必漲”的市場規律。李大霄對於題材股的牴觸,已經在最近一段股市行情中績差股下跌中得到驗證。3月29日滬深股市強勢反彈,就是得益於貴州茅臺等上證50指數股的拉抬。

而下跌市道中,往往還有一批逆勢走強的股票;比如3月26日到28日三天股市下跌,但是一批藍籌股還在上漲,這就是投資者誤判大盤的重要原因之一。


陸燕青


當然是毫無徵兆,因為如果有任何徵兆的話只要通過做空就可以暴富,所謂的徵兆不過是事後的解釋罷了。同樣的道理就是沒有人可以預測明天的行情,因為如果假設可以預測的話,通過槓桿操作他就是下一個世界首富,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但我們可以通過趨勢判斷和資金管理儘可能降低暴跌帶來的損失。順便說一句,除了下跌趨勢中的暴跌(那時我早已清倉),所有上漲趨勢中或結束時的暴跌我都未能避開,這是我的操作策略必然要承受的,但它給我帶來的好處是牛市可以堅決持股(至少底倉不會丟掉),而不會像大多數人每天猜頂摸底,樂此不疲,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學會接受不完美,學會捨得,學會做那個大多數人眼中的“傻子”,財富自然隨之而來!講給有緣人聽~


小小金融工程師


其實每次大跌之前都是有徵兆的,只不過很多人沒有好好地進行研究,亦或者是明明已經看到了風險,但是仍然被盈利的渴望所矇住了雙眼。

我就基本面和技術面的一些預示舉一些例子。

基本面一個很重要的大跌徵兆便是政策因素。股災前期證監會嚴查槓桿,限期降低或者清理槓桿。此時配資者不得不賣出手中的股票,大量拋盤導致股價快速下跌,而股價快速下跌勢必又導致更多配資盤爆倉,十倍槓桿爆倉帶動五倍槓桿爆倉,再帶動兩倍槓桿爆倉,最終引發連環暴跌。



之前的熔斷政策也是同理,明明已經存在跌停板的情況下,仍然加上熔斷制度,大盤漲跌幅達到百分之5時就暫停交易,達到百分之7就停止交易。這個制度推出就必然導致暴跌,因為存在磁吸效應,一旦跌幅達到百分之5就會直接向百分之7跑去。



技術面判斷提前預測暴跌也有幾種方法,一種便是頂背離,當股價連續創新高時,技術指標卻不連續創新高,就會產生頂背離形態

另外也可以從均線進行判斷,牛市時期,K線遠離均線過遠就有回調均線的需求,牛市多暴跌的原因便在於此。而股災時期,K線在均線之下被重重均線壓制,必然導致股價暴跌。

總而言之,暴跌還是有預兆的,只不過不要被之前的上漲矇住雙眼!


率率談股市


股市中任何一波大跌和大漲都是有徵兆,只是沒有了解透原因而已,如果能熟悉政策面,就能窺探到風險,再配合技術分析,都可以做到儘量規避風險。

以最近的行情分析,2018年破位3000點是中美經貿問題,導致3000點最後一根支撐稻草壓垮,開啟了年內的千點跌幅。


2018年券商異動是政策底開始,然後第二次到達2440點也是券商猛烈拉昇,這種上漲都是一陽掃弱勢的格局,都是有提前徵兆,券商為什麼走強,就是各種政策利好券商,也是為了紓解質押危機。

2019年3100點的下跌就是中信證券看空人保評級,清理配資導致的調整,讓指數在3000點徘徊,不過今天的發力還沒出現消息,但是週末肯定有消息。從整體來看,為什麼很多人在一直還看空到大盤會破2440點?大盤會破2800點?是因為對政策的解讀不深入,對內外環境不瞭解導致的一直熊市思維。


為什麼股會走好?

目前的股市已經提升到相對的高度,金融活實體經濟好,並且在新人新政中激活了流動性,此時的個股在上次的上漲中僅僅出現了清理配資的利空,沒有其它的影響因素,就美股下跌,而美股的下跌是經濟下行的影響,但是美國股市今年是震盪,A股最差也是震盪,不可能大跌。加上國內降稅減費,預計還有一次降準,還有外資今年將加大入市,6月富時羅素也進來了,此時股市不漲點讓外資抄底嗎?而今年的股市有一項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加強制度建設,這不正是希望A股不斷走好嗎?最重要的是科創板還沒有出來,出來前都是安全的。


所以,政策面是看好的,技術面也是看好,如果認為還能破2440點的人不僅政策面學習的不深入,連技術面也是瞭解的不行,技術面已經說明了,今年3100點不是高點,如果大盤破了2800點,那今年最差也是震盪,高拋低吸的機會也很多。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這話說的好像大漲就一定有徵兆了??其實無論是大跌還是大漲都是毫無徵兆的,這就是股市的魅力。在股市裡最可以確定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股市會發生什麼,你也永遠不知道未來的哪一個超級打理好,或者超級“黑天鵝”會出現!

所以每一次的大漲可能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利好刺激,每一次的大跌也有可能是因為從天而降的“黑天鵝”出現,這都是無法預測,措不及防的股市狀況,習慣就好!!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只要學會認定週期的變化,以及趨勢的形成,其實就可以無視這些大漲和大跌的影響!


簡單的說如果你認定了這是一個上升趨勢,並且確實是牛市行情,那麼就算出現了“黑天鵝”,也是一個大跌回調上車的機會!反而如果出現了重大利好,就能夠刺激市場爆發更高的漲幅,這就是在上升趨勢中利好被放大,利空被縮小的道理!

而在下降趨勢之中,就算出現了重大利好可能也只是一個反彈,而出現了重大利空,則是一個加速和加大熊市下跌時間和空間的情況!


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投資者,不要在意短期內的大漲和大跌,要懂得根據週期和趨勢的力量進行長線價值投資,這樣才可以真正做到大概率的勝利!


琅琊榜首張大仙


肯定是毫無徵兆啊,就是有徵兆你也逃脫不了,這就是主力操縱股票的一貫手法。有時誘多有時誘空,眼看股價在節節攀升貌似上漲趨勢已經打開其實這是典型的誘多行情,就等你進來然後一網打盡。相反眼看股價在走陰跌趨勢像死魚一樣毫無生機,其實主力是在做底部橫盤整理,接下來就是大幅拉昇,你上車了嗎。估計很多散戶朋友會問主力手段怎麼這麼多啊,弄的我們防不勝防,要是經常玩短線的朋友應該很熟系主力的操縱手法,慣用的伎倆也就這麼多可是屢試不爽,每次都能有很好的效果。難道股民都不長記性嗎,不是這樣的,大多數股民當然能記住曾經受過的傷,只是有時貪婪能夠佔據上風,說白了就是利益衝昏了頭腦,好了傷疤忘了疼。


天天影攝坊


問這個問題的人,我覺得是一個沒有能夠好好研究股市的新手。短期之內股市的走勢的確非常難以預測,特別是某些盤整時期,變盤時期的。但是。如果我們真正考慮股市的內在動能。股市走勢的內在原因,我們會發現所有的上漲和下跌都在邏輯之中。

整個市場處於估值非常高的情況下。當槓桿率非常高的情況下。當行業經濟急轉直下的情況下。風險就在不斷地集聚。股市不是理想的估值模型。它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市場整體高估,股民情緒瘋狂,風險非常大的時候。即使股市還在大漲,他在任何時候下跌都是合理的。

當市場的走勢嚴重偏離估值模型。朝著反方向運行的時候。我們把這種行情定義為誘多或者誘空。2018年跌破3000點以來,每一次幅度較大的下跌,都是空頭陷阱。

當然還有一些情況是市場情緒和市場內在因素髮生變化對股票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估值相對合理的區間內,如果流動性發生變化,或者說經濟增長受到一些挑戰的時候。會出現短時間的偏離估值的下跌。


九江股友


提前告訴你,好讓韭菜跑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本質上只是散戶不知道不關注,而市場早已反饋。

2018年1月底2月初a股的下跌是跟隨者美股的暴跌;3月底的暴跌是美國對中國加徵600億關稅引起;緊接著是中興事件/范冰冰事件;格力不分紅事件/美股繼續暴跌/長生生物,這一切的開端都意味著不是一次暴跌,但是總有股民覺得沒事。

有跌必有漲,2017年初的新疆基建計劃/一帶一路/前年雄安等熱炒一波後市場開始回調,直到5月份,上證綜指收跌3016點後開始反彈。政策先行,證監會升級了監管措施,msci納入a股,資金尋求安全性角度,市場開始走白馬慢牛。

看完這些你有什麼感觸麼?


有財的紋姐姐


所有金融市場的運行都是無序的,技術面也好,基本面也罷,無數的人在尋找市場運行背後的規律,也就題主所講的:每次大跌的徵兆。迄今為止無人成功,沒有人能夠找到。

作為技術面交易者,我也曾經苦苦追求大漲和大跌啟動的規律。幻想著能在行情啟動之前找到端倪,提前進場;掌握了這個規律,我不是找到印鈔機,我是擁有了一座制鈔廠,市場財富自由指日可待;但是我失敗了。

正是我認為我找到它,我才開始從市場中盈利了。

第一:未來是未知的。

今天早上頭條的朋友問我:黃金怎麼看?我說:不知道。

問的都是廢話,我肯定不知道黃金會怎麼走。如果知道黃金走勢,黃金市場每天萬億美元級別的交易量,我都能成為世界首富。

我想說:所有交易都是面向未來,我們買入股票看漲的預期,明天才能見分曉。明天怎樣誰能知道呢?未來是什麼樣子誰能告訴我?

我不能預測未來,大家都不能,但好像你交易的年限久,你就該知道行情走勢,你就能夠預測未來。

第二:不能預測如何交易?以不可知為前提,以技術指標為基礎建立起交易模型。交易模型其實是一個標準,可以捕捉隨機走勢中符合交易模型的信號。非信號的隨機漫步走勢同你我無關。

在英國的格林威治0度線,是人為設定的,有了這根線就有經緯度,有了座標,輪船,飛機改怎麼飛就很清晰了。想一想如果這根線設置在廣州或者紐約其實作用都一樣有效。

交易模型就是這根線,有了這根線你就能丈量行情。至於這根線是布林還是均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這根線。

總結: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跌也無徵兆呀。


外匯期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