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她從沒拿過影后?

點擊上方 藍字 訂閱置頂

宋雯婷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湯唯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她從沒拿過影后?

vol.089

大家新年好。

因為我元旦出門玩了,所以今天才看完備受爭議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先說一下,對於這部電影,我個人的認可度是比較低的。

我相信我基本不屬於會被批判為“看不懂這部電影”的那類人,但我之所以覺得它不好,是因為我認為,在這部作品裡導演開始體現出一種強烈的炫技願望(並且失敗)和無效自我表達。

影像層面,《地球》仍有可圈可點的設計,比如蟒蛇、比如蜂蜜、野馬等等,但是這些設計有兩個問題。

第一、它們都是破碎而做作的。比如說像白貓李鴻吃蘋果的片段,直到看完觀眾也是摸不著頭腦的,所以它在功能性上是完全負向的。

而這樣的“單調的設計”本身並沒有問題。類似的橋段在貝拉·塔爾的電影《都靈之馬》中裡有更單調的展現,但那個電影是宗教感極強的,在這裡沉默吃飯的情節既是現實折射,也把食物對於人“生存”的重要性放到了最大,它是極豐富地積累著觀眾的情緒以實現表達的。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都靈之馬》中父女慢吞吞地吃了五次土豆,全片由大量長鏡頭組成,但是它卻是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的獲獎影片,這正是因為其長鏡頭充分地服務於其故事的主題。

在更通俗的《鬼魅浮生》中,也有女主角五分鐘哭著吃了一個蘋果派的設計,它也非常單調,但是女主角對於男主角的感情,在那五分鐘體現得深刻而曲折,非常動人。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電影 《鬼魅浮生》女主吃蘋果派的經典鏡頭

反觀《地球》中,諸如蘋果、凱里這樣的“強設計性”符號反覆呈現,可它實質上不論對敘事還是美學都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顯得非常刻意;

第二、這些設計大多並不是原創——它們均脫胎自著名導演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比如桌子上的是被被火車震落這樣的情節,就來自《潛行者》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電影 《潛行者》

這樣的“一脈相承”,不論大家理解為致敬還是借鑑,但他對於新觀眾(主要指對於老塔沒有了解的觀眾)來說總是佈滿了“欺騙性”的,既不友好,也不獨特。

敘事層面,《地球》更是常常給人一種“諱莫如深”的感覺,每個人都彷彿很有故事,但抽絲剝繭一看,導演捂得嚴嚴實實的“謎語”竟然只是“故弄玄虛”:

每個人的故事都那麼浮於表面,缺乏實感。

觀眾失落,是肯定失落的。

不過今天我要講的重點也並不是《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個電影本身,而是它的女主角——

湯唯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01

正如大家所知,湯唯真正走入大眾視野,是因為李安導演的一部名作:

《色,戒》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在《色,戒》這個故事中,湯唯扮演為黨國工作的青年學生王佳芝,為了接近反派頭子易先生(梁朝偉 飾),王佳芝不惜出賣色相與肉體。

由於王佳芝天性純真,所以相比其他帶有強目的性的特務,她反而更容易被老謀深算的易先生相信。但也因此,她在與易先生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感情,在黨國謀劃刺殺易先生的關鍵時候,王佳芝選擇了放棄立場,保護易先生,最終丟掉了性命。

這就是王佳芝的故事。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我想任何一個看過《色,戒》的人,只要不帶有偏見,都會承認湯唯與王佳芝這個角色就像是一體的。

不論我們承不承認湯唯後來的演技,都必須承認王佳芝這個角色湯唯演繹得非常傳神——

因為湯唯演出了王佳芝複雜的心理過程和隱蔽的慾望。

與她其他的角色不一樣,她在王佳芝這個角色裡,演得不是皮,而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她演出了一個時代犧牲品的血肉。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那麼問題又來了,何為角色的血肉”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不同角色裡亦是不同的,但它總歸是不同環境滋養出來的不同的、貫通的“人格”。

在王佳芝這個角色裡,這種人格主要凝練為她對自己的兩種“慾望”的探索。

一、愛慾。

王佳芝是一個有正義感的女孩,當她作為一個普通的女學生時,她會去跟同學演話劇高喊“中國不能亡”,但她的這份正義感,其實給她的勇氣也僅限於喊喊口號。

真正讓她獻身成為特務的重要原因,跟她曾經喜歡的黨國地下工作者鄺裕民(王力宏 飾)有關。

他對她首先送以柔情,感謝她對自己工作的支持: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再抒以激情,鼓勵王佳芝的加入“一起幹一票大的”: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王佳芝是猶豫的,但是在鄺裕民的柔情與激情的感召下,她糊里糊塗地加入了:

“我願意跟大家一起”。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她的加入純粹是正義感使然嗎?我看不見得吧。

那種春心萌動的少女心氣,以強烈的態勢在王佳芝的身體裡像野草一樣瘋狂生長起來。她渴望愛。

而後,她一再犧牲,可她對於愛的期待卻始終沒有從鄺裕民那裡得到滿足。反而是她的鬥爭對象易先生,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一再攻破她的心理防線,讓她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依戀。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王佳芝在最後放走易先生的時候,她知不知道自己將要為此付出性命呢?她知道。

但是她知道那個代價有多嚴重卻仍然選擇付出代價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她最終確認了自己對這份莫名其妙的“愛情”的忠誠——

她也不是為了救易先生而死的,她是為了不背叛自己而死的。

二、“抖M”。

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情感聯繫很多人都聊過,但是很多人沒有聊過的是,王佳芝本質上是享受易先生對她的某種“性虐待”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王佳芝所有在性愛裡的享受,也正是從易先生折磨她開始的。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學生運動時,王佳芝還是一個感情空白的女學生。

可是趕鴨子上架,鄺裕民提議她與另一名男生偽裝成夫妻接近易先生,她不得不照做。

要勾引易先生,必得想辦法成為她的女人,要成為他的女人,又不能在床笫之事上一片空白——

王佳芝的性愛,是在這樣一種荒誕的情勢下開始的。這一點也不愉快。

而後幾經曲折,她終於逐步獲得了易先生的肯定,但是易先生並不信任她,所以易先生與她的第一次關係,是以一種類似於“強姦”的方式進行的。

“皮帶”、“捆綁”、“後入”這些暴力元素在他們的第一次關係中有充分的體現。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這個接觸對於王佳芝來說,當然是不愉快的,但是這也意味著她與易先生關係的開始。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不愉快,才會有後面他們水乳交融的愉快,才會有易先生逐漸卸下防備的信任,才會有他去給她買鴿子蛋示愛的種種——

所以,為什麼《色,戒》中的幾段床戲都不能減呢,因為它們是充分佐證敘事的。在易先生和王佳芝的感情演變裡,性愛是他們最重要的溝通方式。

所以聯繫上一點,我們會發現,王佳芝所謂的“愛情”背後對自己的誠實,其實亦是指她對自己在於易先生髮生關心的過程中的誠實,亦是指她放棄“民族大義”,選擇“兒女私情”的不體面。

這不體面,一來是因易先生的身份而不體面;而來也是因她們之間私密關係的這種含有“SM”元素的形式而不體面。

但王佳芝最後的行為證明了——她能從易先生那種幾近變態的性發洩中獲得某種成就感和快感,這是她角色“人格”的隱秘之處,也是王佳芝只能是王佳芝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終極辨識度——

也是就是我們說的“角色的血肉”。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這兩層慾望內在是有一致性和強邏輯性的,湯唯把他們都詮釋出來了。

但是當我們翻開湯唯的獲獎履歷,會驚奇地發現,《色,戒》給李安帶來了數之不盡的獎盃,比如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獎金獅獎(第64屆)、臺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金像獎亞洲

最佳電影,甚至提名了當年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

梁朝偉亦因此拿下金馬影帝等數座影帝獎盃。

反觀湯唯,撈到的卻全是提名,真正因此捧回的獎盃不過只是內涵曖昧的“新人獎”(金馬)罷了。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這就很奇怪了,明明湯唯演得不可替代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是因為這些獎項都有失公允嗎?還是因為她的裸戲受到大家的詬病呢?

演員沒有得獎的具體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要從演技層面解釋這個原因,其實並沒有不公平。

因為——

湯唯在《色,戒》中的表演所體現出來的,更多地是一種與角色的適配性與自發性,而不是一種自覺性與主動創造性。

而我們對影后的要求往往是她對於角色有自主控制與調節能力的,不需要過分依賴導演。(當然,某些影后也比較水,這個我們日後再說)

02

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湯唯的表演並不成功(也並不失敗)。

我們並不否定這裡面有導演的原因。 (事實上,任何角色的成與敗都離不開導演的作用)。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因為不光是湯唯,另外幾個很好的角色如張艾嘉黃覺,他們這次都體現出了一個好演員的素養,但是她們的人物最後也非常擰巴、平庸。

我指的湯唯這次表演的不成功,其實是在很基礎的層面上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她前半段(萬綺雯部分)基本上沒有走進自己角色。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比如一開始,凱里中年羅紘武(黃覺 飾)在尋找12年前殺掉自己好友白貓的兇手,他找到了兇手的情人

萬綺雯(湯唯 飾),覺得萬綺雯長得很像自己思念的媽媽,所以開車跟著萬綺雯。

萬綺雯不爽對方跟著她,於是她就走到車窗前問羅紘武為什麼要跟著自己。

羅紘武帶有感情地從錢包裡拿出媽媽的照片,開始對萬綺雯說她長得像自己的媽媽。

黃覺非常有感情,但是,電影裡這一幕卻是非常尷尬的。為什麼?

因為黃覺在說黃覺的,湯唯在演湯唯的——

她一眼都沒有去瞟那個照片,直接表現了她的不耐煩不在意,並沒有對那個照片做出任何反應。

固然我們說表演沒有對錯,但是我們說的這個“沒有對錯”是建立在表演的基本邏輯成立的前提之上的。

這裡湯唯在基本邏輯上就出現了嚴重的食物,因為即使你萬綺雯對羅紘武手裡的照片和故事一點興趣也沒有,但是當它作為一個你沒有預料到的新的刺激出現在你面前時,你必須有反應,這樣兩個演員之間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有交流,才有戲。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緊接著羅紘武又對萬綺雯說“你妝花了…”

萬綺雯立刻解釋說自己妝花是因為火車晃得太厲害。

但是,說這個話的湯唯,依然是沒有任何動作或者內心反應體現她“在意自己妝是花的”的這個事實的。

她對於“妝花了”的反應動作全部體現在“說”上面,而沒有任何肢體語言是能佐證她在意或不在意自己妝花不花這個事情的。

為什麼她需要用肢體語言解釋自己在不在意?

因為“火車晃得厲害”實際上是萬綺雯對於自己妝花的辯解。

為什麼她要辯解?

因為本能上,一個會去化妝的女孩子肯定也是會在意自己的妝花沒花的。既然辯解了,那麼一定是在意的,既然在意,就不可能沒有下意識地“補救”動作,雖然這個動作一定是對於“補救”無效的,但是她的人物心裡活動的映射。

但是從電影來看,湯唯沒有體現出她的這些意識。所以我們會說湯唯至今對於表演的主動性的把握,依然是不好的。

03

與許多女演員不同的是,湯唯的氣質裡,沒有那種隨意流露出輕佻感、虛浮感。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反而她站在那裡,她臉部比較鈍感的線條和肌肉,與她的精氣神相融合,總體上有一種遙遠的美感,不會很銳利,更不至於精明,反而是一種繾綣的天真感。

她的這種個人特點,能直接跟電影這種媒介的特質相冾,有些角色,她定好妝站在那裡,靜態的時候她會非常符合人物的感覺。

然而問題是,為什麼湯唯所有她看起來都很像那麼回事兒的角色,她又全都演不深呢?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首先我要先說一下什麼叫做“演不深”?

是這樣的,當我們談一個角色演得好不好的時候,我們是要談演員對於角色的理解的。

一個角色,你能把你對她的理解強化到哪一層,會直接決定你的表演高度。

因為表演這件事,在你打好基本功入了門之後,技巧層面比來比去也再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了,而理解層面則會最終決定你是否能夠成功創造角色——

演員對於故事和人物理解得越深,她也就有可能演得更好,也就是“演得更深”。

技術層面的問題我們剛剛已經簡單說到了,與對手戲演員之間的交流啦什麼的;但這些問題是相對容易克服的,導演能調。

但是在導演努力調了表演技巧的基礎上,湯唯卻依然難以創造立體的人物角色的原因是什麼呢?比如說像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一個那麼好的劇本,一個那麼全面的蕭紅,為什麼她最終沒有將她刻畫出來呢?

答:因為湯唯對於所有女性角色的理解都是無辜的、傻白甜的。

包括王佳芝。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大家先別急著反對我,我來慢慢給你們解釋。

要討論湯唯演的蕭紅,其實還是不適合拿歷史中的蕭紅作為參照對象,因為編劇和導演介入了蕭紅的故事,她們有他們的理解。

我們姑且在編劇、導演的理解上來看待蕭紅。

在《黃金時代》中,許廣平(丁嘉麗 飾)對蕭紅有一句描述是這樣的:

“她怎麼這麼會寫飢寒和貧窮?飢寒和貧窮誰不曉得呢?可沒人像她寫的這麼觸目驚心。”

這句話裡其實是有信息的——

那就是蕭紅不僅深深地理解飢寒與貧窮,她還深深地憎惡飢寒與貧窮(否則她不至於把飢寒與貧窮刻畫得那樣具體),同情掙扎在飢寒與貧窮下的勞動人民。

這理解、憎惡、同情的情感,蕭紅書裡是如此表達的:

“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裡,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到寒涼就在他們身上,他們想退去寒涼,因此而迎來了悲哀。”

這是多麼悲憫、多麼哀傷的情感啊。

湯唯當然是需要在她的表演裡回答許廣平的那個問題的,那就是“蕭紅為什麼這麼會寫飢寒和貧窮?”

那個年代,目睹過、經歷過飢寒與貧窮的人太多了,為什麼獨獨她蕭紅寫得這樣好?

這內在的原因,大家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回答,但是不論如何回答,總繞不開蕭紅心靈中的敏感與尖銳的。

她定是比常人想得更多,覺察得更細,走得更遠,才能在文章中展示出來呀。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所以湯唯要演繹的蕭紅,是一個很複雜的女人,她以一根筆從哈爾濱一路南去,見過那吃人的世界,她總是問人生為何如此淒涼寒冷,她是又弱又強的,也是足夠不快樂的。

但是她是怎麼演的呢?

舉個例子。

有一天蕭紅回到家裡,見到小屋子中間有一袋米被擺在屋子中間,愛人蕭軍(馮紹峰 飾)懶散地躺在床上看書,看都不看一眼那米。

於是她一叉腰、一抹鼻子、提起米左顧右盼地把米挪到了一旁。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這段表演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見到米,挪開米,是一個家庭主婦正常的反應。

但是,請問,從這個片段裡,你能感受到蕭紅自己當時生活環境的極度貧困、極度飢寒嗎?你能感受到蕭紅已經過這樣的生活,過了很久了嗎?你能感受到蕭紅對於幹家務、做粗活兒的熟練程度嗎?你能感受到蕭紅對於這樣看不到盡頭的窮苦有一種厭倦和無奈嗎?

我說的這些,正是演員不能用語言表達,而要用“表演”傳遞的東西。

一個演員,演一個人物,不僅僅是說她說過的話,住她住過的屋子,而是浸入她曾浸入的環境,陷入她曾陷入的愁苦。

否則,這個人物到底為什麼只能孕育在那個年代、那個時空呢?

蕭紅有蕭紅的特殊性,但是湯唯演的蕭紅沒有——那是一個極偶像化的蕭紅。

再舉個例子。

蕭紅蕭軍到了上海之後開始給魯迅寫信,寫到第七封了,魯迅約他們去見面。去的路上,蕭紅與蕭軍坐在公交車上。

公交車很擠,周圍有農民帶著巨大的包裹、擒著雞,他們是站著的。

蕭紅察覺到了這些農民的存在,但是湯唯的反應是輕描淡寫地看一眼站著的農民和他們巨大的包裹,然後裝作沒有看見,繼續看向車窗外。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對那些擠到她的農民,她甚至是有一丁點兒嫌棄的。

我不能說湯唯這樣演不對,但是試問如果蕭紅對於勞動人民的眼光是這樣的不走心,她又怎麼能寫出“驚心動魄的貧窮與飢寒?”

假如有人一定要說湯唯這樣演也可以的話,那麼蕭紅其實就不復存在了。因為這屬於擅自更改了一個人的內核。

後來蕭紅與蕭軍的感情出現了問題,經常去魯迅家裡獨自坐著,一坐就是半天。

許廣平說:

“她痛苦、寂寞,沒地方去才到這裡來的。”

這簡單的一句話中有兩個簡單的詞: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痛苦、寂寞。

乍一聽,痛苦、寂寞,這樣的詞語說起來總是特別輕鬆的。

但是真要理解,卻特別難。

因為所謂“孤獨”或許仍是與人群有關的,是缺乏一種陪伴;可寂寞,卻是與“世界”有關的。

所謂“寂寞”從不是因為沒有陪伴,亦不是因為沒法傾訴,而是首先有一種墜落感的吧,有一種脫離子宮的絕望,將要掉到哪裡去呢?

這是寂寞的人所不知道的,因為不知道,而又想知道,想去找想去抓,所以有了痛苦。

她們內心裡啊,那麼強烈地察覺到那份與從前的剝落,只是也不得不接受著自己的無能為力。

不斷剝離,不斷抗爭,不是正如蕭紅的命運嗎?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但只理解到這裡,依然不夠。

很多人一定沒有想過,寂寞本質上還是一種“自戀”。

若不是如此,作家也不至於深陷於自我的。

若不是如此,蕭紅也不必選擇寫作來作為情感的寄託不是嗎?

湯唯不明白這一點,她非常努力地去演了,她很漂亮,也很可愛,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但是她耽誤就耽誤在她不會問自己那些蕭紅問過自己的問題。

到底失去兩個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呢?

到底背棄血脈相連的父母親人、與患難生死的男人劃清界限、投入新的感情卻又狼藉收場,這些,具體都是一種什麼滋味呢?

甚至湯唯也沒有想過,為什麼蕭紅的生活已經艱苦困難至此,她還要不停地、耗盡生命一般地瘋狂寫作?到底為什麼寫作是蕭紅的信仰?或者莫不如說是蕭紅的依賴、蕭紅的企盼?為什麼呢?

湯唯如蕭紅那樣伏案而書,但是她從來沒有摸到過蕭紅的複雜——蕭紅骨子裡對於人性的懷疑與不信,使得她甚至是有點冷漠的,有點兒… 可憐。

汤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从没拿过影后?

然而,在湯唯理解的蕭紅,過於“美好了”,“美好”得就像自己從來不需要為自己的痛苦負上一丁點責任似的。

這世間的事,哪裡又這樣容易呢?

所以從演員、到好演員、到影后,這一層一層,都是有明確鴻溝的。

要做最好的演員,非得要懂一點人間疾苦不可。

你要心裡有一份兒同情,才能看到一個可恨之人的可愛,以及一個可愛之人的可恨。一點一點地去積累自己的感受與經驗。

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慢慢地透亮起來。走進角色,必然會更輕鬆。

你們看啊。

雖然我總是在說“打磨角色”,但反過頭來,我說的又何嘗不是“打磨自己”呢?

演員的目標是成為“更好的演員”,你我的目標何嘗又不是成為“更好的人”?

演員成為更好的演員的方式是不斷地直面內心的光明與黑暗,你我成為更好的人的方式又何嘗不是如此?

故作聰明總是很容易被拆穿的。

演員面前有導演的鏡頭,普通人面前有銳利的眼睛。

除了誠實,沒有什麼是不會被看穿的;但只有誠實而缺少內容,人生又會顯得那麼無趣…

這麼說起來,要做一個很好的人,真是一點也不比做什麼影帝影后簡單啊。

往期精選

如果您想第一時間閱讀我的推送,還請將公眾號

・置頂・

… Everyone is hurti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