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後悔藥此地卻有後悔饃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

後悔饃是洋縣特有的一種小吃,發源於洋縣槐樹關和龍亭一帶,最開始它的名字不叫後悔饃,叫炸餅。可是為什麼後來叫後悔饃呢?這裡有一個傳說。

世上沒有後悔藥此地卻有後悔饃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

相傳在清初年間洋縣還叫洋州府,那一年洋州大地十個月大旱,平川地方還落有收成,丘陵地方靠天吃飯是顆粒無收,遇到慌年,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商家更是發災年財。在洋縣酉水一戶劉姓人家,在槐樹關街上開了一個餐館,主要賣麵食,麵皮,油條,炸餅之類的東西。去槐樹關趕集的人是最喜歡炸餅,第一價格便宜,遇到災荒年命都難保也沒多少錢吃其它東西,第二就是炸餅拿在手裡邊吃邊走,不耽誤回家趕路時間,所以賣炸餅就是店家一天最主要的收入。

世上沒有後悔藥此地卻有後悔饃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

由於炸餅賣的快,店家就動起了歪主意,為了節省成本,他讓夥計往炸餅里加一些紅薯絲和土豆絲,做為紅薯和土豆在槐樹關一帶很盛產,也不值錢。家家戶戶都有。所以加進去後並沒影響口感,生意還是那麼紅火,災荒年間的人那管的了好吃不好吃,只要便宜,能填飽肚子就很開心了。由於生意還是那麼紅火,這個劉姓餐館老闆又動起了歪主意。

世上沒有後悔藥此地卻有後悔饃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

他把炸餅用的鐵鍋拿到槐樹關下街張鐵匠的鐵匠鋪去,讓張鐵匠把鍋底砸突出來,張鐵匠不明其意也就按劉老闆的意思做了,又到逢集日劉老闆就讓夥計拿出炸餅模具繼續賣炸餅,趕集的人都覺的新鮮,都想買個樣子怪異的炸餅嚐嚐。這樣一做這一集的生意比上一集還好。這劉老闆私下偷笑。同時他又動起了歪主意,他把廚房用的鐵勺拿去又讓張鐵匠把中間給做突出來,要突的更多一點,這樣用的材料更少,他賺的也就更多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此地卻有後悔饃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

逢集日又到,劉老闆讓夥計繼續開門做炸餅,不承想這模具炸出來的炸餅又小中間又薄,純屬哄人的東西,但這個小模具也有他的好處炸出來的炸餅邊沿和中間又黃又脆,看起來很誘人,雖然不能當飯吃,但看起來誘人的樣子也想買一個嚐嚐,特別是小孩看見特別想吃。後來人們送給劉老闆一句口歌叫:劉家炸餅紙張薄,兩個螞蟻抬上過河。不叫炸餅叫後悔饃,吃也後悔不吃也後悔!這一傳統小吃止今還在槐樹關,酉水,金水一帶廣為流傳,不信!如果有機會遇逢集日,你還能買上一個後悔饃嚐嚐!

世上沒有後悔藥此地卻有後悔饃不吃後悔吃了也後悔

山野樵夫(王漢鋒),漢江微信平臺編委,陝西洋縣人,就職長慶油田,擅長抒情散文,詩歌!文章發表《中國石油網》閱讀專欄簽約撰稿人《中國石油報》《長慶人家》《鐵人》《漢江》《華陽詩社》《秦風週刊》《嶺南文苑》《品讀漢中》等網絡媒體和紙質刊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