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髒辮”或者叫“雷鬼辮”,是一種髮型,一種把小股頭髮旋轉撕扯並收緊成一整根辮子的獨特髮型,它在我們的印象中常見於黑人朋友的頭頂,並且形態各異。髒辮在中國相對較罕見,不過作為流行文化,它還是在年輕人間慢慢開始擴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玩意挺酷,挺新奇,儘管沒有嘗試一次的勇氣但依舊對它充滿好奇,好奇到總是在問我“你弄成這樣怎麼洗頭啊?”。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髒辮”的英文叫法是“Dreadlocks”,至少在英文語境下它好像沒有髒的意思在裡面。我們總是會說,這種髮型源自黑人文化,因為非洲地區乾旱缺水衛生狀況又不好,當地的人們為了健康要麼剃光要麼就將頭髮編起來,這樣不容易髒還可以避免昆蟲的騷擾。聽起來非常有道理,不過這種民俗並沒有很詳細的記載,因此它給人們留下“很髒”的印象,這確實是個誤解。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儘管你可能很難相信,髒辮絕不是一個新興的事物,反而能夠追溯到3、4千年以前。它最早被記載在米諾斯文明的壁畫中,而在古埃及的遺蹟墓穴中也曾發現過編髮的雕塑,甚至還曾挖掘出編有一頭髒辮的木乃伊,經過了如此漫長的時光那些編在一起的頭髮仍未改變。

與如今大部分人為了時尚和個性而編髮不同,髒辮在古早時期與宗教和習俗有著很強烈的聯繫。“Dreadlocks”,“locks”,鎖?這確實有鎖的含義在裡面,而這跟宗教掛鉤的最早是印度教。在印度教中,神明溼婆的追隨者和苦行者,他們會將頭髮編成髮辮並盤於頭頂,只有在獨特的儀式下才會散下來。這被視為是一種非常神聖的行為,並且是對世間虛榮的一種無視。同時,在佛教中出家人也並非全部都是剃度後的光頭,也有一部分人通過編髮綹的形式來與塵世戒斷,宗教不同但在理念上是相似的。此外,鎖的含義也蘊含其中,一些苦行者或是僧人會將這種頭髮的編束視為對精神與能量的約束,更進一步也會被視為是接收能量的入口。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這並非宗教專屬,就像光頭不一定是和尚,它不過是一種頗具象徵意義的髮型,尤其在非洲,不同部落之間的編髮風格都會有差別,這也賦予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意義。比如馬賽族主打紅色,他們的部族戰士會把自己的辮子染成紅色,對於那些部落中的巫師薩滿,他們也會更傾向於編這種髮型,相信各位多少都在電影、遊戲中看到過類似的形象。

雖然這種編髮習俗歷史悠久,但它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符號的年歲卻不長。上世紀70年代,著名的雷鬼音樂家Bob Marley一頭漂亮的髒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它便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樂手、演員、甚至是運動員都開始梳起這種髮型。它的宗教意義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對主流文化的叛逆與排斥,這大概也是為何髒辮頗受說唱歌手鍾愛的原因。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髒辮文化遍及全球,美國黑哥甩著一頭小辮兒唱著饒舌,印度僧侶盤起他們的天線接受能量,但我們在中國,並且生活在21世紀,並並且的是,這只是一種髮型,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去喜歡的髮型,不要把事情複雜化,打太多標籤在上面。

別總疑惑“該怎麼洗?”,如果你真的好奇就該瞭解它從編制到養護的所有事情,或許某一天蠢蠢欲動就轉化成了行動,但在那之前還是先了解一下要做哪些準備。

不論是真發編辮還是橋接假辮,一定長度的真發還是有必要的,由於編髮的過程會使頭髮長度削減一半左右,所以想要實現真發編辮的話,預先留好的頭髮也要相對長一些,否則效果恐怕會不盡人意。

除了要有一頭健康整潔的秀髮外,編髮前還需要做些心理準備,由於編髮行為本身對頭皮的牽拉很嚴重,刺痛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那些敏感人群而言長達數小時的頭皮疼痛大概就有些難以接受了,更不要說這一過程在每次打理時都會重複。因此,耐心的和決心確實是必要的,同時如果你從未為頭髮上過心,這比編髮與維護的開銷也需要準備好,可能這會超過你的心理預期。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至於具體的編髮過程其實並非十分複雜,但想要一頭既漂亮又穩固的髮辮兒還是要去找專業的編髮師傅,在中國可能有點困難,但相信未來會越來越便利。

髒辮以根為單元,滿滿一頭編下來要幾十根之多,本人髮量較多最初一口氣編了90根,算是相當大的數量了。每根髒辮都是由一小縷頭髮“交叉”而成,在這個過程中頭髮經歷了旋轉、撕扯以及勾拽。首先該縷頭髮會被旋轉成圓柱狀,隨後向著髮根的方向邊撕扯邊壓扁就像上圖那樣。在如此往復多次後,頭髮會變成一根毛躁的像柴火棍兒似的形狀,此時就要用鉤針把凌亂的毛髮收緊,待全部收緊後就是一根圓潤的髮辮兒了。

這樣的操作不斷作用在每一縷頭髮上,直到滿頭髒辮為止,而這一過程通常需要幾小時甚至一天都被消耗掉。此外,根據髮尾是否被收緊,髒辮還被區分成了散尾和圓尾,後者就是我們經常能夠見到的圓頭棒狀的辮子,女生相對而言更傾向於散尾,它更像是一縷頭髮也更美觀,不過這就因人而異了。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一頭的辮子有了,於是終於到了你們最感興趣的洗髮環節。髒辮確實會讓生活變得方便,至少每天起床後不用梳頭了,然而它對清潔方式上的要求反而又增加了不少麻煩。

首先要說的是,髒辮不會改變以往的洗髮習慣,洗髮的間隔以及洗髮液的選擇都不必改變。不過,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在頭髮未乾的情況下擠壓它們,例如頭髮不幹就去睡覺,這樣會使得髮辮快速變形,變扁影響美觀。此外,也不宜大力揉搓髮辮,這同樣會導致變形,以及加速髮辮的鬆散速度,歸根結底就是在保持清潔的基礎上儘量降低洗髮對髒辮形狀的損害。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頭皮而不是髮辮。事實上,密實的髒辮的確非常衛生,汙漬不會滲入到髮辮中,簡單的沖洗就足夠了。相對的,清洗的難點在於頭皮,在不揉搓髮根的情況下徹底清潔頭皮很難,對於部分洗髮液而言不施加揉搓也難以產生泡沫。此時“浴球”就能頂上大用途,它可以快速打出泡沫,同時還可以代替手指以更溫和的方式清潔頭皮,更舒緩的擦洗甚至是點蘸都是可以的,極力推薦!


別再問我怎麼洗了 關於“髒辮”看這兒就行


個性是需要代價的,從編到洗再到隔月去編髮師傅那打理,這些事情都需要消耗掉不少的精力財力,這或許就是髒辮對城市人提出的小小修行?

髒辮的確十分具有象徵意義,但它終究是隻是一種髮型,一種愛好。不要因為自己或是他人嘗試了這種在中國尚且罕見的事物,就報以偏見或是質疑。也不要受制於這種“傳統”的想法而膽怯於去嘗試這種獨特的編髮,這不過是一種非常個人的生活態度,甚至是一種十分健康的生活態度。小眾文化正在中國的年輕人間生根發芽,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全新生活方式不一定都適合我們,但我們也不該排斥他們,不斷尋找、嘗試,並堅持自我就是面對新文化的最佳方式。

保養髒辮?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