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子也得有人幫:劉秀得國與南陽豪強關係考證

西漢末,王莽篡位後,天下大亂,劉秀跟隨兄長在南陽舂陵起兵,反抗新莽,最後劉秀建立東漢,統一天下,開東漢近二百年基業,近現代國內外史學家無論持什麼政治立場普遍認為東漢是依靠豪強地主建立起來的王朝,決定了東漢王朝的先天不足,難以比肩西漢的強盛,對此不予置評。因劉秀家族出身南陽舂陵劉氏,史學家進而認為東漢開國的政權基礎是南陽豪強,這一論點貌似有據,卻是似是而非,難以成立,完全忽視了東漢開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劉秀雖起兵於舂陵,卻因兄長被殺,劉秀幾乎隻身赴河北,在河北起家而有帝王之資,近乎二次創業,劉秀得國因河北而興,本是從東漢開始就有的史論共識,如如應劭《漢官儀》曰:“光武中興,以幽、冀、幷州兵騎克定天下,甚至在劉秀的帝鄉南陽都有這樣的民謠流傳,更始時,南陽有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是時更始在長安,世祖為大司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並僭專權,故謠妖作也。後更始遂為赤眉所殺,是更始之不諧在赤眉也。世祖自河北興。故試對此問題簡要辨析之。


位面之子也得有人幫:劉秀得國與南陽豪強關係考證



一、被誇大的劉縯勢力及更始政權與南陽豪傑關係辯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劉縯家族是南陽舂陵非常強大的豪強勢力,加入更始政權後,在推翻王莽政權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南陽豪傑歸心劉縯,是新市、平林兵樂於劉玄懦弱、放縱才擁立劉玄為帝,後因劉縯功高震主,被劉玄疑忌殺害,此說部分符合事實,卻沒有指明為什麼南陽豪傑敵不過綠林兵勢力,而在劉縯攻拔宛城,劉秀昆陽一戰消滅王莽政權主力,功業達到頂峰時,劉縯被輕易殺害,而劉秀毫無反抗之力,只能屈膝服軟,這在於劉縯兄弟勢力被誇大,南陽豪傑與更始政權特別是劉玄的關係也需重新辨析。實際上綠林軍對劉縯兄弟有救命之恩,劉縯兄弟在剛一起兵之際就大敗於小長安,在其全軍覆沒之際綠林兵增援劉縯,舂陵兵才轉危為安。(使宗室劉嘉往誘新市、平林兵王匡、陳牧等,合軍而進,屠長聚及唐子鄉,殺湖陽尉,進拔棘陽,因欲攻宛。至小長安,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樑丘賜戰。時天密霧,漢軍大敗,姊元弟仲皆遇害,宗從死者數十人。新市、平林見漢兵數敗,阜、賜軍大至,各欲解去,伯升甚患之。會下江兵五千餘人至宜秋,乃往為說合從之埶,下江從之。),而綠林兵擁立劉玄時,綠林兵勢力遠大於劉縯兄弟勢力,劉玄早已跟綠林兵合作,綠林軍擁立劉玄本是歷史的必然。東觀漢記、後漢紀皆承認義軍以新市、平林為本,這才是綠林軍擁立劉玄成功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劉玄為劉秀族兄,同樣是根正苗紅的南陽舂陵劉氏,雖史書不乏南陽豪傑皆歸心劉縯,劉玄被擁立後懦弱無能,毫無人君之像,南陽豪傑失望的記載,但這恐怕只是東漢建國後史書記載的諱飾之詞。劉縯最後被殺而毫無抵抗之力,不僅由於更始政權中綠林勢大,也在於南陽豪傑對劉縯的背棄,南陽豪傑同樣是更始政權的既得利益階層,更始政權實為綠林農民起義軍與南陽豪傑之聯合政權,在劉秀破王邑、王尋於昆陽,劉縯攻克宛城,兩兄弟功業達到頂峰之際,劉玄及綠林諸將能突然發難,誅殺劉縯,本同劉秀兄弟同時起兵的南陽豪強李通從弟李軼的背叛是重要的原因,我們更能見到勢力已經做大的南陽豪強驚人的沉默,幾無一人為劉縯說話,制止更始的殘殺行為。如果說更始政權中綠林農民軍勢力是劉縯被害的直接兇手,南陽豪傑其實是袖手旁觀的幫兇。在更始政權克洛陽、下長安,一時有重振劉氏河山、一統天下之勢,大肆封賞功臣時,南陽豪傑和綠林諸將一樣同樣是最大的受益者,劉玄所封宗室六王皆為南陽劉氏,南陽豪傑中李通被封為西平王、李軼被封為舞陰王,李松為丞相。(更始乃先封宗室太常將軍劉祉為定陶王、劉賜為宛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大將軍劉嘉為漢中王、劉信為汝陰王,後遂立王匡為比陽王、王鳳為宜城王、朱鮪為膠東王、衛尉大將軍張卬為淮陽王、廷尉大將軍王常為鄧王,執金吾大將軍廖湛為穰王、申屠建為平氏王、尚書胡殷為隨王、柱天大將軍李通為西平王、五威中郎將李軼為舞陰王、水衡大將軍成丹為襄邑王、大司空陳牧為陰平王、驃騎大將軍宋佻為潁陰王、尹尊為郾王。唯朱鮪辭曰:"臣非劉宗,不敢幹典。"遂讓不受。乃徙鮪為左大司馬,劉賜為前大司馬,使與李軼、李通、王常等鎮撫關東。以李松為丞相,趙萌為右大司馬,共秉內任。),甚至劉秀的髮妻陰麗華之兄跟隨劉縯一起起兵的陰識也被封為陰德侯,行大將軍事,做為更始政權的顯貴,南陽豪傑是更始政權統治的重要支柱,很多人想象中的更始政權中綠林農民軍勢力和南陽豪傑涇渭分明、水火不容的情形其實並不存在。


位面之子也得有人幫:劉秀得國與南陽豪強關係考證



二、劉秀巡撫河北及劉秀興起與南陽豪傑

更始元年十月,劉秀以更始政權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專制封拜的名義巡撫河北,開啟了異常艱鉅的河北創業之路,一方面劉秀有了專制方面的巨大權力,另一方面由於猜忌,劉玄並沒有讓劉秀領兵赴河北,同時劉秀也面臨巨大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跟隨劉秀前往河北的幾乎沒有南陽人,大部分是以馮異為首的潁川人,就是後來對劉秀忠心耿耿的鄧禹、賈復、陳俊等南陽親信皆是之後才投奔光武。而一部分南陽人確實在劉秀撲滅王郎的關鍵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任光、鄧晨、彭寵、吳漢等人,但這並非由於南陽豪傑支持劉秀,而是在於劉秀代表的是更始政權,任光、彭寵、彭寵等南陽人出任河北諸郡太守皆出自更始政權的任命,劉玄出自南陽恐是重用南陽諸人的重要誘因,更始政權在河北殘存的地方勢力也成為劉秀反攻王郎的基礎。(如更始至洛陽,以光(任光、南陽宛人)為信都太守。更始北都洛陽,以晨(鄧晨南陽新野人、劉秀姐夫)為常山太守 彭寵,懼誅,即與鄉人吳漢亡至漁陽,抵父時吏。更始立,使謁者韓鴻(南陽人)持節徇北州,承製得專拜二千石已下。鴻至薊,

以寵、漢並鄉閭故人,相見歡甚,即拜寵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漢安樂令。),在河北豪強勢力,如耿況、彭寵、劉楊特別是漁陽、上谷二郡精兵的支持下,劉秀消滅了王郎,並誅殺了更始政權派遣的幽州牧苗曾、上谷太守韋順、漁陽太守蔡充,討平了河北的流民軍,正式開啟了自立和帝王之路,更始政權日趨腐敗,赤眉大軍入關中,更始政權隨之走上覆亡之路,在劉秀吞併更始政權河南領土,奪取河內郡的過程中,甚至出現了更始任命的河內太守南陽豪右韓歆欲據城反抗劉秀的情形,險些被劉秀直接處決,直到十餘年後,已官至大司空的韓歆仍不能被光武所容,因直諫指天畫地連帶其子被劉秀所責而被迫自殺,劉秀一向以優容功臣著稱,韓歆之死也成為光武一朝少有的功臣被誅事例,劉秀當時與一部分南陽豪傑的離心離德可見一斑(會光武徇河內,歆議欲城守,彭止不聽。既而光武至懷,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謀,大怒,收歆置鼓下,將斬之。彭因言韓歆南陽大人,大人謂大家豪右。可以為用)。


位面之子也得有人幫:劉秀得國與南陽豪強關係考證



三、更始政權的覆滅及劉秀重用南陽豪傑重建軍隊的失敗。

隨著赤眉大軍入關攻破長安,更始政權徹底覆滅,投身於劉玄的南陽豪傑也面臨不同的命運,李通從弟李松在阻擊赤眉入關的戰役中戰死為劉玄盡忠,李秩欲重新投靠光武不能被劉秀所容,被劉秀使用反間計為綠林將領朱鮪所除,為劉玄所封的宗室六王則在更始政權徹底覆滅後才東歸投靠劉秀,劉賜保護劉玄遺孤歸順劉秀,劉順事更始不失臣節而猶受劉秀稱讚,而由劉玄所封,與劉秀從小交誼深厚的漢中王劉嘉在鄧禹西入關中之際,甚至一度聽從更始舊將李寶的策略,坐觀成敗,而不願立即投降已全據河北,聲勢盛大的劉秀政權,總體上說以舂陵諸劉六王為首的南陽豪傑對更始政權並無任何惡感,反而在歸順劉秀時略顯遲疑,這多少表明了南陽豪傑對更始政權的眷戀和支持,由此,南陽也成為更始部將最後的根據地,直到建武二年,南陽郡仍未歸順劉秀,直到以賈復、吳漢為首的諸將用兵才平定了劉秀的帝鄉南陽。(

更始諸將多據南陽,聞更始死,世祖起河北,皆勒兵為亂。上會諸將,以檄叩地曰:“郾最彊,宛次之,誰當擊郾者?”賈復率然對曰:“臣請擊郾。”上笑曰:“執金吾擊郾,吾復何憂!大司馬當擊宛。”於是賈復擊郾,吳漢擊南陽,皆平之。),然而南陽的動亂並沒有結束,劉秀當時政權和軍隊的基礎是以漁陽、上谷為首的河北豪傑,雖為南陽人,卻長期混跡河北的大司馬吳漢率軍在劉秀家鄉南陽新野所過侵暴,胡作非為,時歸鄉的東漢破虜將軍鄧奉憤怒不已,直接起兵擊破吳漢軍,並與之前在南陽起兵的董欣、許邯等人聯合,反叛劉秀,(漢縱兵掠新野,破虜將軍鄧奉,新野人也,怒漢暴己邑,勒兵反,襲漢敗之。)劉秀最終不得不與自己麾下最重要的子弟兵鄧奉部兵戎相見,劉秀集中了岑彭、耿弇、朱祐,賈復等漢軍主力,在諸將連戰不利的情況下親征經一年苦戰才消滅了鄧奉麾下的南陽精兵(秋,彭破杏,降許邯,遷徵南大將軍。復遣朱祐、賈復及建威大將軍耿弇,漢忠將軍王常,武威將軍郭守,越騎將軍劉宏,偏將軍劉嘉、耿植等,與彭併力討鄧奉。先擊堵鄉,而奉將萬餘人救董。、奉皆南陽精兵,彭等攻之,連月不克。三年夏,帝自將南征,至葉,董訁斤別將將數千人遮首,車騎不可得前。彭奔擊,大破之。帝至堵陽,鄧奉夜逃歸淯陽,董訁斤降。彭復與耿弇、賈復及積弩將軍傅俊、騎都尉臧宮等從追鄧奉於小長安,帝率諸將親戰,大破之。奉迫急,乃降。),值得注意的是不止鄧奉部被消滅,同出身於南陽的建義大將軍朱祐被鄧奉生獲、執金吾賈復受重創,可以推知其麾下的南陽兵遭受重創,劉秀苦心經營的南陽嫡系部隊是鄧奉之變中最大的輸家,幾乎與此同時,劉秀寄予厚望派出的以鄧禹(南陽新野人)為首的西征軍在建武二年至三年間大敗於赤眉之手,不僅沒有完成平定關中的重任,麾下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劉秀不得不派潁川人馮異代替鄧禹經略關中,由於鄧奉之變和鄧禹在關中作戰的徹底戰敗,劉秀重建南陽嫡系部隊的努力近乎完全失敗,在之後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不得不主要依靠河北及潁川諸將,效忠於他的南陽嫡系在東漢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戰功並不顯著,由此,劉秀以河北兵馬定天下成為歷史確論。


位面之子也得有人幫:劉秀得國與南陽豪強關係考證



總之,更始政權是綠林和南陽豪傑聯合政權,更始政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陽豪傑的利益,南陽豪傑在此過程背棄了劉秀兄弟,劉秀前往河北近乎二次創業,主要依靠河北本土豪傑,由於雙方的矛盾,爆發了影響深遠的鄧奉兵變、劉秀苦心重建的南陽嫡系部隊近於覆滅,南陽豪強在劉秀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作用並不明顯,不宜誇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