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武勝經驗值得借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武胜经验值得借鉴

(上接01版)

在練山壩村,每戶門外都有一個地下糞汙處理設備,做到了分散處理,就近消納。該鎮黨委書記劉旭東告訴記者,該設備為三格式化糞池,能夠對糞汙進行過濾沉澱、厭氧發酵、清水排放和固體分解,最後出來的水無公害,可直接用於灌溉農田,殘渣還可定期掏運還田增肥。

在抓好糞汙處理設施建設的同時,該村還同步推進了衛生廁所改造,對未達標農戶廁所實施新建或改造,實現廁內清潔、無蠅蛆、基本無臭。

廁汙共治,最關鍵的是市場化運作。記者瞭解到,練山壩村委託專業服務公司負責對三格式化糞池進行農戶日常使用指導、常態化管理維護、糞液糞渣專業化清掏清運處理。對化糞池的糞液,由農戶就近就地還田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結構;多餘部分,由農戶報告村委會,村委會通知專業服務公司限期清運。對化糞池的糞渣,由農戶根據實際情況報告村委會,村委會通知專業服務公司限期清掏,農戶按照10元/次的標準支付費用。

種養循環糞汙資源化整縣推進

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武勝是全國整縣推進試點縣,經驗豐富。記者在飛龍鎮河爾口村看到,僅一箇中型沼氣池就能日處理30噸畜禽糞汙,全部還田,還能發電供村莊使用。武勝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局長付偉告訴記者,首先是對全縣的治汙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以河爾口村為例,投資35萬元進行糞汙處理設施規範化改造 (項目資金補助17.5萬元,業主自籌17.5萬元)、投資10萬元建設配套管網 (政府補助7萬元,業主自籌3萬元),新建糞汙收集溝、乾溼分離房、厭氧發酵池和沼液貯存池等,建成了完善的收集、貯存和處理設施,日處理糞汙能力約30噸。”付偉說。

“通過乾溼分離,幹糞堆肥發酵為有機肥,用於晚熟柑桔基地;液態糞汙經厭氧發酵成為液態農家肥就地還田利用;沼氣既作為燃料,又用於發電,供養豬場和周邊居民生產生活使用。”付偉說,通過資源化利用,武勝縣年產堆肥1800噸、沼液7400噸,減少化肥使用量26噸,實現綜合經濟效益42萬元。既徹底解決養殖場的環境汙染問題,改善了人居環境,又打通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通道,實現了變汙為寶、資源利用、種養循環、綠色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