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告知承諾制,即審批部門在主件齊全且符合法定條件的前提下,對於一些次要條件或手續副件,由企業做出書面承諾,進行容缺處置。換言之,對於審批部門公佈實行告知承諾制的審批事項,建設單位按照要求作出書面承諾的,審批部門可以直接作出決定。

這一制度自2017年2月國務院發佈《關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優化資質資格管理”後陸續在各地資質審批工作中開展試點:2017年11月,住建部決定在北京、上海、浙江3地開展建築業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審批試點;2018年11月起,江西、河南、四川、陝西四省申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實行告知承諾審批。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資質作為建築業市場準入的重要抓手,歷來是建築行業監管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此次住建部全面實行告知承諾審批制,無疑將提高審批效率、強化政府的事後監管角色,卻也將“取消資質”的聲音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1

建築業企業資質將取消?

近年來,隨著建築業“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變革也在資質管理中逐漸落地。自2014年住建部將專業承包資質由60個壓縮至36個以來,建築業企業資質經歷了一系列精簡:資質類別被合併,資質等級被縮減

近幾年的建築市場監管司工作要點也反映了這一趨勢:從2017年的“簡化企業資質標準”,到2018年的“簡化企業資質管理”,再到2019年的“持續推進建築業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制審批”,不難發現企業資質管理工作在進一步簡化的同時,其在市場準入中的把關角色也進一步弱化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有人斷言:弱化企業資質,甚至取消資質認定,將是改革的大方向。

這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以“取消資質”中聲音最高的勞務資質為例:早在2017年11月住建部於《關於培育新時期建築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擬“取消建築施工勞務資質審批”前,已有浙江、陝西、安徽省著手取消建築勞務企業資質,後又有山東、江蘇和黑龍江加入行列。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此次將告知承諾審批制視為資質取消前兆的也不乏其人:政府監管作用逐漸自事前向事後轉移,未來又是否會完全放開監管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從資質改革的目的說起,以終為始進行把握。

2

資質改革,歸根結底是市場化變革

我國從 1984 年開始實行建設企業資質管理,至今已建立起由施工總承包(牽頭負責)、專業承包(分擔專項/業工程)、施工勞務(提供勞力)三序列組成的的資質體系。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資質歷來是建築企業開展業務的硬性前提:根據《建築法》,承包建築工程的單位應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範圍內承攬工程。然而,由於資質管理制度將個人執業監管完全交給了企業,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企業資質等級與工程建設能力的不完全對應:企業在申報資質時能夠滿足企業主要人員數量要求,不能保證開展業務時仍然滿足;即使依舊滿足,也不能保證實際施工的人員比例符合要求。

另外,資質申報要求的複雜,以及部分資質標準條件的不合理,使得部分企業為承接業務鋌而走險,也造就了掛靠中介市場的誕生——資質申報標準帶來的建設弊端以及掛靠亂象,都揭示了資質管理制度與建築市場的格格不入。為推動建築市場的良性發展,資質改革迫在眉睫。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為打破企業資質帶來的市場侷限,主管部門先後開展了簡化資質、弱化監管等工作。一系列改革工作以“市場化”為導向,致力於推動建築企業的市場化運作,激發建築市場活力。

結合資質改革的市場化目的來看,取消資質顯然過於冒進:原有的市場準入門檻一旦撤銷,市場大開,市場競爭將陷入無序狀態,根本不利於市場良性發展。

長遠來看,即使要取消資質,也應配套建立起其他准入機制或執業制度。這也是主管部門在簡化資質、弱化監管的同時,著重部署的工作。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3

資質管理制度何去何從?

淡化企業資質後,推行個人執業制度是一個可能的方向:住建部2014年發佈的《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便早早明確了“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

個人執業制度也是歐美較為主流的監管制度:政府越過企業直接對執業個人進行監督,既有利於建立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又加快了行業優勝劣汰的自然洗牌、從源頭推動了建設水平的加速提升。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建築市場監管司2019年工作要點》)

除創新監管方式外,主管部門還強化了對於市場化機制的運用:同樣在《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中,住建部還提出“從主要依靠資質管理等行政手段實施市場準入,逐步轉變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工程擔保、保險等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市場優勝劣汰”的探索方向。

社會信用機制作為信用手段,工程擔保和保險作為經濟手段,都是緊握“無形之手”的關鍵,能夠淨化市場、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這也是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於2017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試點開展對信用良好、能夠提供全額擔保的企業,取消承攬業務範圍資質限制”的原因所在。

資質取消是大勢所趨?告知承諾制來了!工保網

對於建築企業而言,資質改革無疑將帶來市場力量的重新洗牌。而無論資質取消與否、監管如何變革,增強核心競爭力(開拓業績、集納人才、優化技術)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關鍵。

▎本文系工保網原創作品,作者龔保兒。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若需轉載或引用請後臺回覆“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