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王家元:敢叫“石頭開花” 春風鋪新景

“时代楷模”王家元:敢叫“石头开花” 春风铺新景

胡藤耀 攝

【人物名片】

王家元,筠連縣騰達鎮黨委副書記、春風村黨支部書記,帶領當地幹部群眾艱苦創業十餘年,使春風村成為四川貧困山區脫貧奔康的典型。先後獲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第六屆全國敬業奉獻模範”“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

“我建議資金分配比例更均衡一些。”“大家說要不要調整一下?”……3月26日上午,在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的村委會辦公室裡,王家元和村民代表們圍坐在一起,討論村裡土地流轉的細節問題。

這批土地流轉後將用於中藥材種植,大家討論熱烈,對村裡新添的這個產業充滿期待。王家元卻已看向更遠:下一步是村裡農產品加工基地、農產品交易市場的建設,接著推進休閒康養旅遊區項目,“要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春風村產業結構升級”。

春風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曾經,村裡連一塊10平方米的耕地都無法找到。如今,春風村處處可見美麗鄉村景象,人均純收入從2004年的1800元,增至2018年的2.41萬元。王家元,是春風村鉅變的領路人。

王家元16歲離開家鄉,在外經商20年,收入頗豐。2004年,王家元回村競選成為村主任,“我要和大夥兒一起奮鬥,讓村民們擺脫貧困”。

要致富先修路,王家元早就想好了第一步。他墊付10餘萬元帶動村民集資,和大夥兒一起住工棚、攀峭壁、搬大石,終於讓村裡通上水泥路。王家元的第二步是請來專家“會診”,明確科學治山思路:春風村3個組分別位於山腳、山腰和山頂,分別種下李子樹、花卉和茶葉。

夯實了支柱產業,該發展特色產業了,他帶領群眾發展鄉村旅遊,每年定期舉辦李花節、品果節、春節晚會,村裡的農家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壯大起來。

精神文明建設同樣要跟上。王家元發揮志願服務和新鄉賢隊伍的作用,指導修訂了村規民約和各家家訓。

奮鬥再奮鬥,一晃十幾年。在王家元的努力下,春風村一點點改變著,從“男人討不到老婆,一天只吃一餐”的貧困村,變成人居環境優美、人均收入節節高的小康村。

湯近潤曾是村裡的貧困戶,在王家元的帶領下嘗試種李子,現已發展成種植大戶。他說:“要不是‘三哥’,我現在還在喝稀飯呢,他是我們的好當家人。”村民們評價王家元是“一個有擔當、敢奮鬥的村支書”。王家元在家裡排行老三,他說,讓他感到最滿足的,是聽到村民們親切地喊他一聲“三哥”。在王家元的辦公桌上,擺著一份幾天前他寫的發展思路:春風村將全力探索“人才促產業、促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反哺人才、產業”的循環發展模式。王家元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小目標”:到2021年,帶領村民實現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心語心願】

王家元:把春風村打造成鄉村生態美、生活幸福美、文明風尚美的幸福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