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城市筆記│市區老破小與郊區大平層,你選哪個?

三土城市筆記│市區老破小與郊區大平層,你選哪個?

三四月間,桃紅柳綠,草長鶯飛,正是江南一年中最好的時節。伴隨天氣一同回暖的,還有樓市。

最近,杭州、嘉興等地相繼出現了土拍火爆、樓盤熱銷的景象。而4月3日,杭州發佈的《關於貫徹落實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中,將直接落戶的門檻一下子拉低到“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行工作並繳納社保的”的新規,更是讓外界對杭州這個去年人口淨流入量全國TOP4城市,未來房價的上漲空間充滿想象。

如果說,淡季時銷售方愁賣,那麼現如今,則變成了購房者愁買。人們糾結較多的一個問題是,究竟買市中心區域的老破小,還是近郊甚至遠郊區域的大平層?

關注房產這些年,看到許多媒體、自媒體以及房產投資達人都討論過這個問題。有的說,市中心寸土寸金、交通方便、配套齊全,所以投資價值更高,房產的流通性更強。有的說,郊區大平層居住舒適感更優,而且隨著公共交通從市區向郊區延伸,只要處在地鐵、公交等的沿線,同樣具有很大投資價值。

這些觀點都有其價值,但並非全然正確,因為其邏輯起點,想當然地認為,所有城市都是像北京、上海那樣,房價與城市道路一樣呈環狀分佈,一環套一環,越是中心地區(北京的二三四環,上海的內環中環)房價越高,越是往外(北京六環以外,上海外環以外)房價越低。哪怕通州新區、浦東新區(更別說什麼嘉定新城、XX 新城了)這些城市的副中心站位再高,宣傳的再牛逼,其房價也永遠不會超過東西城、黃埔長寧這些老城區。這種情況下,市區老破小的確具有投資價值。

三土城市筆記│市區老破小與郊區大平層,你選哪個?

(注:本文所用房價地圖,主要是為了讀者能有直觀感受,其中價格都並非最新數據)

問題是,這種情況只存在於一線及部分二線大城市。在其它數量更多的城市,近郊一座新城的崛起,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城市面積的擴大,而且往往意味著城市中心的轉移。

以嘉興為例,這些年,隨著南湖新區、秀洲新區、科技城板塊、城南板塊、湘家蕩區域等過去的 “近郊”的陸續開發,老城區(環城河以內區域)已經慢慢被掏空,大批優質的學校、醫院陸續搬離老城區。像嘉興大名鼎鼎的實驗小學,2000 年以後就從原先的勤儉路、少年路搬到了現在的城東南湖新區(東校區)、城西經開區(西校區),加之前年新開的科技城校區,無一例外都遠離老城區。目前,老城區的學區房只剩下一所輔成小學,雖然也不賴,但比之上百年曆史的實驗小學,畢竟差了一截。

更悲催的還要屬醫院了。過去,嘉興幾乎所有的醫院,包括一院、二院、中醫院、婦保院、榮軍醫院等,全部擠在環城河以內不到 3 平方公里的老城區。而現在,除了第二醫院,其他的已經全部搬離老城區。就連二院這唯一的獨苗,也一度傳說要搬走。這裡,我們暫且不討論今後居住在老城區的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及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就醫問題該如何解決,只從房產投資角度來看,沒有了引以為傲的教育醫療等配套的市中心老破小,真的還有投資價值嗎?

事實上,這種情況不止存在於嘉興這樣的三線城市(我知道,對於許多房產投資大咖,三線城市原本就沒入過他們的法眼),不少熱門二線甚至新一線城市,同樣存在這種因建設新城,導致城市中心轉移,進而影響到房價的高點由老城區轉移到新城區的情況。比如嘉興邊上的蘇州,房價最高的區域就不是老城所在的姑蘇區,而是東面的蘇州工業園區。

三土城市筆記│市區老破小與郊區大平層,你選哪個?

地級市如此,省會也存在這種情況。像過去這十幾年數一數二的“黑馬城市”,被稱為上一輪房價領漲“四小龍”之一的霸都合肥,其房價的最高點同樣不在傳統的蜀山、包河、廬陽、瑤海四區,而是出現在位於西南的政務區。另外,更靠南面,原先合肥人眼中屬於遠郊的濱湖新區,這幾年的房價也是狂飆突進,目前已經甩開“老四區”幾條街了。

三土城市筆記│市區老破小與郊區大平層,你選哪個?

再往北看,秦嶺淮河線以北我僅看好的四座城市之一、已經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之列的鄭州,其房價最高點同樣不在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而在其東面的鄭東新區。

三土城市筆記│市區老破小與郊區大平層,你選哪個?

如果我們把視野拉得再大一點,應該說,這種城市地理中心與房價中心的分離才是常態。比如在不少西方發達國家,都存在城市空心化,或者叫逆城市化的情況。城市白領、資產階層大多傾向於搬離市區,去環境更好、配套也比較完善的近郊安家,而把市中心留給低收入群體。對於身處這些城市的朋友來說,遠離城區老破小,擁抱郊區大平層,或許才是明智的選擇。

一句話,投資房產到底選市區老破小,還是近郊大平層,不是一個可以概而言之的話題,更沒有標準答案,它需要因城而異,具體城市具體分析。就醬!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