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當地民間相傳,宋朝楊排風在王家河溝內某處紮寨守關,有一處“排風寨”之說(沒找到遺址),某次在隘口的一次戰役,傷亡嚴重,此隘口處被稱之為“鬼門關”。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1號井及河東公房一帶就是當年的老地名“鬼門關”的地方。

王家河煤礦成立於1957年9月,所屬1號豎井位於王益區王家河北路,距川口約7公里的老地名“鬼門關”處(5路車站牌名“1號井”);所屬斜井位於距川口約3公里,5路車站牌名為“大橋”附近。王家河煤礦1965年與桃園煤礦合併,稱之為桃園煤礦王家河井口,文革時期改名為東方紅煤礦團結井口,1969年7月與桃園煤礦分離,稱之為團結煤礦,1972年恢復王家河煤礦名稱。礦井1984年12月報廢關閉。1985年1月,在報廢的王家河煤礦基礎上成立了銅川礦務局第二建築安裝公司,主要承擔礦務局的土建及安裝任務。同時還成立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綜合廠,綜合廠以從事多種經營為主,先後辦起了食品廠、機磚廠、養雞場、養兔場、建築安裝隊、農場、沙發廠、保溫材料廠、鑄造廠、水泥廠、機修廠、硅鐵廠、汽車運輸隊、黃陵店頭鎮補子溝小煤窯等,1991年綜合廠併入二建司。1994年二建司在原1號井位置建造年設計能力10萬噸水泥的五級旋風預熱器幹法旋窯生產線,併成立了陝西華峰建材有限公司,水泥生產線1998年底投產。1999年二建司列入桃園煤礦下屬公司實施政策性破產,2003年依法進入破產程序並完成破產,二建司破產後,公司辦公區域大門以內的土地、辦公樓、庫房等建築全部移交礦務局華峰建材有限公司。2012年響應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政策,陝西華峰建材有限公司拆除了五級旋風預熱器生產線。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川口,顧名思義就是山川之口,銅川市王益區的川口就位於漆水河和王家河交匯地帶,從老市區的十里長街走到川口轉盤,一個路口連接銅黃高速川口高架轉盤通向西安、延安方向,一個路口通向王家河。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藍公房下方鐵路護坡已部分坍塌,鐵軌上橫著一根枕木是在警示著行人注意安全。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距川口約3公里處,5路車站牌名是“大橋”,此處是王家河煤礦斜井位置,河東岸山坡是斜井,河西岸河提邊是斜井公房。斜井在1957年10月施工,1959年12月投產,1964年報廢,僅生產了4年。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馬路邊白色的樓房位置是王家河最早的中學,後來搬到老礦部。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站在教堂附近看斜井公房。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住在山坡上私房的老工人,聽他們講王家河煤礦的故事。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對面斜井的位置是住宅區,已建成多棟樓房,是礦務局荔枝園小區,畫面中上部最後一棟樓房的後面就是斜井舊址。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這個老工人住在荔枝園小區,斜井報廢后,當時負責斜井的回收,他向我指點了斜井舊址的具體位置。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斜井礦井口就在這一帶,因為有住戶院牆遮擋,沒能看到斜井封口的遺蹟。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繼續向溝內行駛2公里就到老礦部一帶,老礦部附近有2座橋,這是第一座。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過了橋,右側一條岔道以前是王家河糧站所在,也是以前王家河煤礦2號井的位置。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這一帶應該就是當年王家河煤礦2號井的位置,聽說當年銅黃高速公路在此處高架橋施工時,發現井口不知道怎麼樣個情況,找了老工人問明情況後才進行處理和施工。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東面山坡的十八孔窯。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兄弟情深,攜手到十八孔窯。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請叔伯們吃碗麵。大伯90多歲,年輕時力氣最大,在私人煤礦挖煤時,別人井下拉煤一趟拉一筐(200斤),大伯一趟拉兩筐,最多拉四筐。有一次,井下一個750斤重的“煤精”(和現在挖玉石一樣,越大越值錢),幾天都沒人弄出來,最後是大伯拉出來的。忘說了,大伯飯量也大,一次能吃十個饅頭。三叔是王家河煤礦採煤區電工,為煤礦奉獻青春。五叔,王家河煤礦井下井口拉罐籠,對礦井門清,煤礦關閉後到了焦坪煤礦。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四叔,在王家河煤礦是絞車司機,礦井關閉後到綜合廠,是食品廠廠長,開辦食品廠時原料一無所有,完全是白手起家,當時,職工從家裡拿來了9個雞蛋,在食堂借了3斤面1斤糖,做出第一爐蛋糕就開張了,那時麵粉還是按人定量供應,想辦法到糧食局找人批麵粉,擔著筐子跑二三十里地到葫蘆村買雞蛋,後來生意做大,每月用麵粉2萬斤。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2007年4月將社區老礦部橋南、橋北住戶全部搬遷,拆除老舊公房,動工建設王家河小區。2009年底,25棟住宅樓基本建成。這是小區橋南大門。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小區橋南大門對面曾經是王家河煤礦的一個小學,1998併入橋北小區附近的礦務局第三中學。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小學位於當地人稱之為的娘娘廟內,路邊立的文物保護碑是“雷坪寺”。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王家河小區(橋南),小區內環境很好,老工人及家屬在老榆樹下的廣場聊天。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王家河小區橋北。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小河溝西邊是王家河小區B區。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王家河小區橋北大門。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與小區相鄰的是銅川礦務局第三中學。銅川礦務局第三中學的前身是王家河煤礦中學,1984年銅川礦務局收回王家河煤礦中學直管,更名為銅川礦務局第三中學,2007年前後移交給市上,現學校名為王家河中心小學。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從老礦部左側川道向王家河村方向進溝,約1公里處就到了銅川礦務局幹部學校。幹校位於文王山腳下,文王山這個山名是不是很熟悉,對,就是冬季看冰瀑冰掛的地方---葫蘆村,就位於文王山上,驅車從這條溝行進上山可以到葫蘆村。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1978年6月,銅川礦務局“五七”幹校由廣陽鎮搬遷至此處後,校名變更為銅川礦務局幹部學校。1984年4月在此處成立銅川礦務局職工中專,1992年成立中共銅川礦務局黨校,2012年12月,礦務局職工中專於銅川技術學院合併,隸屬技術學院管理,此地就空閒了。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校區道路樹木旺盛,在這一片林蔭下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樹木、竹林長勢很好,似乎一直有人維護。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學校的操場,操場東邊一排車庫,南邊三層紅樓不知是當年的教學樓還是宿舍樓。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樓上標誌“實驗樓”,門前有一堆沙子,似乎在做某種修葺。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主樓西側圈起一塊場地果然有個施工工地,一座樓房主體基本完工,詢問工人,此地建的是一所養老院。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養老院的活動場已基本建好。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繼續向溝內約500米都到了銅川礦務局精神病院。礦務局精神病院1986年6月建院,1998年3月易名為銅川礦務局精神衛生防治康復中心。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向溝內瞭望,一座大橋跨越川道,這是銅黃高速公路王家河大橋。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從老礦部沿右側公路行駛約1公里,就到達王家河煤礦1號井。1號井1953年鑽探施工,設計產量90萬噸,同時也開始從宜古村到王家河煤礦鐵路專線的施工建設,1956年10月鐵路專線建成。但卻在建井中發現王家河煤層太薄不可採,設計產量也改為21萬噸(圖為王家河煤礦當年的辦公樓)。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老工人說,主要採煤工作面煤層厚度0.8米,一些巷道鋪設鎦子槽後,工人需要爬著才能到工作面,採煤的時候腰都直不起來,工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老工人說,厚煤層有1.4米,這部分煤層是從三里洞煤礦煤田劃撥過來的,真假未得到考證。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1號井有一個主井,一個風井。主井就在辦公樓後面不遠處,出煤也上下工人,風井位於溝裡面的四十畝地的地方,風井是斜井,除過正常的送風外,也可以上下工人,全是臺階,五叔說從天輪(井架最高處的那個輪子)到井底的高度308米,若從井下爬臺階上來是很累的(圖為1號井舊址,現在看到的建築物是水泥廠原料庫和成品庫,右上角是當年傾倒矸石的矸石山)。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王家河煤礦1957年9月掛牌成立,1號井1958年9月投產,1984年12月礦井報廢關閉,正常開採僅26年,本給予厚望的王家河煤礦實際年平均產量不到15萬噸。關閉後的王家河煤礦工人,一部分分流道銅川礦務局其他煤礦,一部分安排到了新組建的二建司和綜合廠兩個單位(照片中的白色建築是雙面樓)。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老礦工說,腿腳不好住樓房不方便,就住在附近平房,天氣好就開上電動車出門曬曬太陽。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辦公樓後面的建築是以前的礦工更衣室及澡堂。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辦公樓側的一排石窯。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石窯二層,常年無人居住,看起來有點破敗。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石窯正面,能看出當年還是比較氣派的建築。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當年的王家河煤礦礦區,礦井填埋後建造的水泥廠,水泥旋窯爐也已拆除,現在只剩下原料庫和成品庫(豎立的圓庫)。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水泥窯爐拆除後,廠區基本上就閒置了,廠區大門上鎖,前樓有保安看守。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站在石窯二層看廠區。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辦公大樓門外就是5路公交車終點站---1號井站,老工人告訴我,這個三層樓建築是當年的招待所。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招待所後面是職工食堂,食堂前兩年拆除了,當年沒有瓷磚,基本都是水磨石處理地面,從裸露的水磨石地面看,當年的做的還是很漂亮的。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食堂側面這一排平房是當年食堂操作室。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食堂後面靠近山腳處有兩孔較大的窯洞,這兩孔窯洞是當年食堂的儲藏室。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這裡還住有老工人。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繼續往南就進入生活區,包括公房、自建房和單身宿舍樓等等。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一院私房門前比較整潔,還住有人。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房屋主人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說兒女都住樓房了,自己不習慣住樓房,一個人住在這兒自在,問用水是否方便,老人說還行。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繼續向南,這兒大概礦部前的家屬院或者公房,問了幾個住戶,似乎都說不出公房的名字,沿山坡建有三排房,自下而上歷來稱之為一排、二排、三排。三排最早的時候有個小學校。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一排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二排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這裡的老住戶的一院私房,看建築及院落,當年一定是非常高檔氣派。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再向南是一處不知當年是家屬區還是單身宿舍一排建築。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進入院落後,藍磚老房子對面是一排紅磚瓦房,估計是後建的。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還住有一些住戶,說社區來人做過登記,這一片將拆除開發,他們也期望早日住進新樓房。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砂石護坡和藍磚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風格。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繼續向南有一棟三層樓房,看建築格局像是學校,估計是當年礦部的一所小學,樓前的空地上不知什麼建築已經拆除。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樓前的空地被當地住戶開出一小片一小片菜地。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一住在附近的80多歲老太太在整理菜地,老太太說,每月幾百元撫卹金生活,如果搬遷新樓,雖然是優惠價,也沒有能力購買。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紅樓後面的一幢住宅樓,據說不在拆遷範圍,這裡的住戶也很無奈。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緊挨著的是以前的單身樓。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沒人住的單身樓看起來很老舊。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站在公路上看單身樓。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單身樓的馬路對面是雙面樓,遠處建設中的橋墩是合鳳高速跨越王家河的大橋橋墩,大致從圪堵村的山頭跨越王家河到演池鄉的山頭,在演池鄉與西延高速公路併線。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雙面樓當年應該很有名氣,現在的5路公交車有它的站牌。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粉刷後的雙面樓,從外觀上看還比較清爽,但進入大門就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雙面樓後面,是雙面樓住戶的一片煤棚。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緊挨雙面樓,與之並排的是王家河社區活動中心。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雙面樓河道對面朝南方向修建了一個公園。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公園裡也能看到煤礦的元素,這些鋪道的枕木明顯比鐵路枕木小一號,是報廢的礦車道枕木。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公園沿河東岸依河而建,一直延伸到柳溝口處。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合鳳高速王家河大橋的一個橋墩就在公園附近,近距離感受一下大橋橋墩。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公園位於1號井與老礦部之間,附近居民比較多,來此遊玩也比較方便。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公園南出口緊鄰的是王家河冷庫,據說這裡曾經也是一所小學。冷庫對面是柳溝。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柳溝是王家河礦部附近記憶最多的地方,年輕的時候,常騎自行車到這裡踏青、遊玩,這是三十多年前拍的照片。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那時山清水秀,小溪中的泥鰍、螃蟹非常多,這是三十多年前柳溝遊玩時拍的照片。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這是二十六年前來柳溝遊玩拍的照片,看背景人群,遊玩的人還是挺多的。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比二十六年前稍晚一些,在大致同一位置拍攝的照片,當年出行交通並不方便,一輛28飛鴿大鏈盒自行車就是很奢華的交通工具。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二十二年前在柳溝踏青、遊玩拍攝的照片。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十五年前在柳溝遊玩時拍攝的照片,那時的小溪中依然有許多泥鰍和螃蟹,捉些泥鰍,摸些螃蟹,點堆篝火就搞一下野外燒烤。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去年去了一次柳溝,小溪中已見不到泥鰍,也捉不到螃蟹了,聽溝裡的村民說,近年來銅川人學會吃螃蟹了,聽說螃蟹價高,幾乎天天都有進溝摸螃蟹,大概被摸絕種了(照片是十五年前拍攝的)。

後記:對王家河較熟悉的地方大概是柳溝,兒時不識王家河,青年時也只是結伴到柳溝踏青,捉捉泥鰍、摸摸螃蟹,其實並不熟悉王家河煤礦。某日,兄弟勇軍說:寫寫王家河礦唄!為此,也就踏上了探訪王家河煤礦之路。今年春節過後,就著手查閱有關王家河煤礦史料,訪問王家河煤礦老工人,每逢週末若有空閒就到王家河探訪、拍照,想盡可能多的瞭解和拍攝有關王家河煤礦的遺蹟,雖然很用心了,也只能說是掛一漏萬,風雨幾十年的王家河煤礦,在每個礦工及礦工子弟心中都有著自己的記憶和故事。

文獻:《銅川礦務局志》、《銅川市地名志》、《銅川名典大全》。

聲明:本圖文除標明出處的文字和照片外,均為作者的原創,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凡未經權利人明確授權,轉載文字內容及照片均屬侵權行為。轉載本圖文內容(包含部分文字及照片),請與作者聯繫。

作者:劉海民,網名:靜看落日,供職於中國工商銀行銅川分行,是一個喜歡週末揹著相機四處遊逛的人。

銅川礦務局王家河煤礦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