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中國屈辱歷史的第一個受害的女公主,不是王昭君,她是誰?

說到漢朝派往塞外和親的女子,王昭君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了,然而在這之前,漢朝還有一位貨真價實的公主遠赴西域和親,比昭君還早了近百年,她就是劉細君,人稱細君公主或烏孫公主。

此人是中國屈辱歷史的第一個受害的女公主,不是王昭君,她是誰?

劉細君的曾祖父就是漢景帝,祖父是漢武帝的兄長,然而她的父親江都王劉健卻是一個不靠譜的主。十分荒淫還圖謀造反,後來事情敗露,被人在家裡搜出了印璽等事物,被逼無奈之下,劉健一條白綾了了自己的生死。卻連累了他那幾位夫人都被拉到街上砍了頭,因劉細君當年年幼,這才免得一死,卻落下了一個罪臣之女的名號。

後來他的叔叔尋回了流落民間的劉細君便將她送進宮中撫養,而細君在宮中處處小心,對皇帝也十分感激。當時漢朝為了對付匈奴準備與西域的烏孫國結盟,烏孫國王獵驕靡權衡之下同意了漢朝的和親要求,送來了1000匹馬的聘禮,準備迎娶漢朝的公主。

而這時候漢武帝將劉細君封為江都公主,送她入烏孫和親,漢武帝對劉惜君還是比較厚待的,為了送她出嫁,賜給了她車馬和皇室用品無數,還配備了相應的雜使人等好幾百人。劉細君入烏孫的時候正是豆蔻年華,然而這時候的獵驕靡卻已經步入暮年。兩人年齡相差大不說,況且語言也不通,於是公主只好另外築了宮室居住,每年只見獵驕靡一兩次。

此人是中國屈辱歷史的第一個受害的女公主,不是王昭君,她是誰?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之間當然不可能有什麼感情,遠離故土,細君公主過得相當寂寞。然而出於對漢朝的考慮,細君公主還是將自己帶來的漢朝的金銀財物,細軟布帛等賞賜給了烏孫國的貴族們,促進兩國的友好交往。

因烏孫人也和匈奴人一樣,有繼承老一任國王妻妾的傳統,所以在獵驕靡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的時候,也想讓細君公主嫁給自己的孫子。然而細君公主思鄉心切,她上書給漢武帝,請求自己能夠在獵驕靡死後回到故土。然而此時匈奴的威脅尚未解除,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漢武帝回信勸說細君公主遵循烏孫國的傳統,嫁給新一任的烏孫王。

於是細君公主就聽從漢武帝的建議,嫁給了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軍須靡,不過,也很難說兩人之間產生過真正的感情。細君公主生下了一個女兒,不久之後就因為產後失調加上憂思過甚去世了。公主的墓就在烏孫山旁的夏特大峽谷谷口,這裡也是公主生前居住之地。

此人是中國屈辱歷史的第一個受害的女公主,不是王昭君,她是誰?

細君公主長相白淨甜美,言行得體,也贏得了烏孫人民的喜愛。事實上公主不僅貌美,而且博學多才,通曉詩詞音律。我們後世所知的琵琶,據說就是細君公主出嫁時候所發明的。而她在烏孫國生活的時候所寫下的一首《悲秋歌》,更被認為是開創抒情詩源頭的絕唱。這首詩還獲得了漢武帝的同情,當他聽到公主所作的這首詩之後,每年都會派人給公主帶去漢朝所用的日常事物。

當然大家認為她最大的貢獻還是促進了漢和烏孫的友好交往關係,當時漢朝的文化經濟都要比烏孫發達得多,細君公主所帶去的諸多漢朝事物和她自己的良好修養也促進了烏孫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