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strong>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處在涇河北岸開闊的一級臺地上,面積約有80萬平方米,自2004年5月至今,省考古研究院已對其中的1.398萬平方米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終於摸清了遺址不同時期的聚落佈局,遺址南部多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區,北部則是廟底溝文化的聚居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主持發掘楊官寨遺址的負責人王煒林說,這是目前廟底溝文化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環壕聚落,距今至少有5500餘年了,是中國文明形成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發掘範圍可分為南北兩區。南區發掘面積約5615平方米,發現各類房址23座,以及仰韶時期的灰坑496座、陶窯10座、甕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文化堆積主要屬廟底溝文化遺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遺存。最重要的收穫是在發掘區南端發現了成排分佈的半坡四期文化的房址和陶窯。

2007~2008年,在遺址北區的發掘面積達10870平方米,文化堆積主要屬廟底溝文化遺存。共發掘仰韶時期的各類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窯16座、甕棺葬24座等。最重要的收穫是發現了廟底溝文化時期的聚落環壕。經初步鑽探,環壕平面大致呈梯形,基本上為南北向佈局,周長約1945米,壕內面積達24.5萬平方米,壕寬6~9、最寬處約13、深2~3米。環壕西部發現一處門址,寬約2.7米,在門道兩側的壕溝堆積中出土大量陶、骨、石器,器物大多成層分佈,保存基本完好。本次工作對聚落西門址、環壕的東北角、西南角等部位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發掘。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遺址的學術價值和考古價值巨大,不僅體現在完整的環壕的發現和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上,遺址南部發現的一組成排分佈的仰韶文化晚期的房址和陶窯建築群遺址同樣罕見。

這組房址和陶窯建築群遺址共有17座,成排分佈在楊官寨村附近涇河邊上一處東西走向的斷崖邊,單座窯洞民居約10平方米,房屋平面呈前後兩室的“呂”字形結構,前室一般是地面式,後室則是窯洞。這些由成排的房子、陶窯及儲藏陶器的窖穴等遺蹟構成的區域可能是當時的作坊區。考古專家推斷,這裡應屬新石器時代半坡四期的文化遺存,距今5000餘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洞式民居建築群,這證明了5000年前人類就開始居住窯洞了。

房址和窯址附近的H402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僅尖底瓶可復原的就達到了18件,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陶胚殘片和一件可能是用來製作陶器的工具——陶轉輪。製陶工具的發現

說明,楊官寨遺址的先民製作陶器已經不再僅僅使用手製法,而是藉助轉輪,圍繞一個軸心的旋轉把陶具擠壓成型,使製成的器物顯得更加渾圓光潤。

在房屋旁邊還發現了陶窯和儲藏陶器的洞穴,一般都是一間房址旁邊有一個陶窯,而以前發現的陶窯一般都是公用的,這說明單個家庭擁有了專門儲藏陶器的窖穴,部分家庭專事陶器製造,財產私有的現象已經存在,當時社會分工已日趨明顯。房址和陶窯建築群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半坡四期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分工有很大學術價值。

陝西曆史博物館黨委副書記王煒林先生說,楊官寨遺址入選去年六大考古發現和入圍全國10大文物新發現,可謂名至實歸,自2004年在涇渭工業園建設中發現了該遺址,到目前為止,省考古研究院已經進行了4年多的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遺址的發現,對關中地區廟底溝文化、半坡四期文化相關問題的研究,探討涇渭流域史前考古文化、聚落形態與環境變遷之間的關係等意義重大。

楊官寨遺址作為廟底溝時期唯一一座環壕保存完整的中心聚落遺址,目前考古所顯示的只是它豐厚內涵的冰山一角。隨著進一步發掘,學術界爭論已久的廟底溝文化聚落問題可望得到解決,到時候考古界也許將為我們展示出一個完整的先民社會風貌。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央視、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政府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文物網CCTV央視節目、東方網、中新網、環球網、中國青年網、21CN新聞、臺海網、中華古玩網、海外網、東方頭條、光明網、鳳凰網、騰訊網、大眾網、華商網、央廣網、西部網、新華網、中華網、中國社會科技網、三親網、陝西省廣播電視臺、西安廣播電視臺以及全國各地電視臺媒體網絡多次播報了楊官寨遺址仰韶文化狀況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村局部全景圖

說起西安高陵區城中村

有很多,比如楊官寨村、西營村、電子王、

米家崖村、老屈莊、涇渭堡、東街村、陳家灘等等

要數最大的還是楊官寨遺址之上的楊官寨村

楊官寨村有高陵區的“小香港”之稱

涇渭人對這個地方都有著差不多的印象

涇渭“國際化”、“小香港”等等

這些給楊官寨村冠上的代名

楊官寨村的歷史變遷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位於姬家鄉轄境東南部,距高陵區中心城約12.5公里。西連高劉村村委會,北鄰雷家、姬家兩村委會,東臨崇皇街辦徐吾村,南臨涇河與涇渭鎮相望,在姬家管委會駐地南偏東約2.5公里處。1958年為楊官寨大隊,以大隊部駐地楊官寨村而得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為紅寨大隊,1972年複名楊官寨大隊,1984年6月改建為楊官寨村委會。轄楊官寨、楊南莊、楊東莊、韓村、興隆莊5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011年底有910戶,3865人。土地全部被涇河工業園區徵用,農民成為城市居民。

<strong>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90年代的楊官寨村

相傳有一姓楊名坤的人,幼年浪蕩,及長,發奮習武,成為名將,曾率兵征戰,多建奇功。明朝洪武年間,在此紮寨屯兵墾地,當時稱名楊坤寨,後來為避其名諱,改稱楊官寨。到清朝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誌》始載有此村名,並且註明為軍戶所居,清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誌續志》記作陽官寨,按“陽”亦為姓氏。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記作“楊官寨”,時有遠近聞名的豁口桃就產於此村,過去桃林遍佈村南,1984年後所剩無幾。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報了楊官寨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狀況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該村過去基本為正方形,面積約80000平方米,四面有城牆。據談,在明洪武年間建有城牆,西南和西北有一土墩,唯東北有一座較大的墩臺,面積約150,高達5丈餘,中間有天井,半中腰修有洞門通往天井,人可通過天井攀登土墩頂峰,墩圍佔地約千餘平方米,四面有圍牆約3丈多高,很堅固,如同村內的小圍城。每逢禍亂,村內老弱病殘都躲藏在裡面避難。

有東、西、北三條街道,北街稱為上街,中間有一條南北大道貫通三條街。古時有“北極門”,已被埋於廢墟之下。1943年前後,有些慈善老人四處化緣,用化緣之錢修了一座廟宇,施工時,控出了磚刻北極門三個大字,約50公分大,因此才知道這裡原來有北門,因他們蓋的是廟,用不上門字,有本村王廷璽配一“宮”字,鑲在廟門上方,所以稱為北極宮。村中間大道逢雨時,全村各街之水歸入大道,流入南城門口澇池,澇池佔地約1000平方米,存水1米多深,可供全村洗衣、飲牲畜用,岸邊植有楊柳樹,常年有水,夏季小孩可以下水游泳戲耍,冰凍後是自然滑冰場,景觀優美,合作化時消失。村南瀕臨涇水,1954年前,沿河種植有數百畝桃樹,盛產遠近聞名的豁口桃,春季桃花開放,風景如畫,合作化時,因擴大種植業,果樹已留無幾。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村管委會

韓村,位於楊官寨西南,南臨涇河北岸,據談,原為回族村民所居住,名韓村。清同治年間,回民起義後,村民西遷。今之村民是由湖北、陝西山陽、柞水等地遷來,韓村村名,無人知其含義。清代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記作興隆村。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開始記載為今日的名字“韓村”。1984年有149戶,741人。2011年有250戶。駱、魯姓佔村民多數。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興隆莊,據談清朝末葉,有李、盧、宋等姓數戶人由湖北及陝西山陽等地遷居於此,居室多為地窯,附近鄰村即按方位稱南窯、北窯、東窯。民國30年(1941)稱 “窯莊”。本村村民屈仁義1954年為村起名興隆莊(行政村認可更名),1984年有89戶,415人。2011年有60餘戶,600餘人。涇河工業園建設,土地被徵用,該村遷至楊官寨新村。

楊南莊,南臨涇河,1965年因地下水位上升由楊官寨第三生產隊遷此,稱楊官寨南莊,2011年有22戶,115人。為了稱呼方便,1982年9月1日縣人民政府命為此名。

楊東莊,位於楊官寨村東北,北臨雷家村委會的西孫村,東靠軍莊的下徐吾村。1963年因水位上升由第四生產組東遷至此,時有29戶,145人,稱楊官寨東莊。2001年有73戶,300餘人。1982年9月1日高陵縣人民政府命為此名。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1949年前,該村處於涇河之北,只有一條土路與軍莊村、窯子頭連接通往縣城。1975年後,園田規劃時新修石子路,於村西與姬家鄉政府連接。21世紀初,將此路加寬修成柏油路,即現在的西金路,橫貫南北,將姬家、馬家灣連成一線,路西現在建有車城花園小區。村南東西方向有一號路,通往桑軍路,兩旁是長慶住宅大樓和村辦商業市場。村北有二號路(2004年修),陝重汽廠向東與渭陽路連接,隨陝汽大道向北通往零部件廠等企業。

1949年前,有高中生1人,1949年至1966年有大學生3人,文化大革命中選送的大學生約5人。1984年有大學生11人, 2000年後平均每年考入大學26人, 2012年考入大學31人,高中入學300人,高中就業1500人。

1949年前,多為土木結構廈子房,兩邊流水的大房7戶,草棚房6戶。1984年有混凝土結構平房8戶。1990年磚混結構平房約佔總戶3%,2000年時佔95%,開發後兩層樓房佔總數的40%,3層約50%,4—5層約10%,均為磚混結構,全村無一瓦.

<strong>

隨著涇河工業園規模的擴大,土地全被徵用,原來以農為主,現在成為城市居民,轉為經營商業、運輸業、建築業等。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城中村是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已經劃定為城市建設區域的範圍內,仍然保留農村體制,使用集中土地,以村民委員會為組織形式的農民聚居村落,是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特有現象。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城市蔓延和郊區化進程加速,邊遠地區大量土地被徵用,城市政府或開發主體為了規避極高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導致被繞開的村落成為“城中村”。

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設、景觀、規劃管理、行政體制方面表現出強烈的城鄉差異和矛盾。 當前,我國正在執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社區作為居民居住的主要場所,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和諧社區的構建,沒有和諧社區,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

有媒體評價西安:“在中國,沒有一座城市像西安那樣,城中村會被譽為城市的地標與精神高地。”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村東駐楊官寨遺址、南接長慶油田、

西鄰車城溫泉花園、北望陝重汽、

楊官寨城中村本地村民的生活

與這裡眾多租客的生活明顯不同

村民靠著房租收入悠閒的生活而這裡的租客

要工作,要掙錢,要學習

早出晚歸

只有在空閒時間才能享受楊官寨村這繁華熱鬧的生活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不僅僅是一個城中村

更是一種生活的縮影

在這片不大的地方就能看到人間百態

或心酸,或喜悅

居住在這裡的人既野心勃勃

又極易滿足,一點都不矛盾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村成為很多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青年男女甚至很多白領來到高陵的第一個落腳點,很多人在這裡開始為了理想去努力奮鬥。

晚上8點是城中村最繁華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飢腸轆轆的上班族們剛好回來,街邊賣麻辣燙、炒粉、炒麵、包子的小攤點隨處都是,昏黃的燈光下,老闆熱情地招呼著剛從外面回來的人們。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楊官寨村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招牌展示了這裡的實力

不愧是高陵區的“小香港”!

如果說高陵區的小澳門是哪?

估計也數“何村社區”了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上圖為高陵區何村社區圖片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不用出村

你想要的這裡應有盡有

繁華程度完全不輸鬧市區

民以食為天

美食是楊官寨的重頭戲

西安各縣區甚至周邊的市區的美食小吃擠滿了這裡的每個角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它海納百川,從不介意你的外來身份

可以以最低成本的生存下去

安放著無數人的青春,寄託

希望,無奈,妥協,和困頓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那些酸甜苦辣滋味陳雜的情愫

都從這裡開始

但,城市的進化使它們

不得不被鋼筋水泥混凝土所代替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但印象深刻

一入夜,熙熙攘攘的人群

各色各樣的小吃攤位

具有著濃烈的市井氣息

人群中不乏亮眼的姑娘和帥氣的小夥

因為房租低廉

這裡匯聚了不少異鄉人的夢想

小攤打工仔,農民工,附近的學生

都在這裡蝸居

為理想奮鬥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strong>

西安的冬天格外凜冽

晚上從陝重汽加班出來

走進滿是人影的繁華

四處飄來各種食物的香味

找個餐館走進裡間坐下

一晚熱騰騰的鴨片湯下肚

來上兩個肥瘦的夾饃

幸福的人眼淚都能掉下來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那個我們生活了多年的西安

我們叫做:“過了渭河橋,就是高陵人”

不知道暖了多少人的心飛速發展的涇渭

讓許多人的夢想在這裡騰飛

不斷入駐的企業和商家

讓這片土地變得越來越摩登和時尚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而在很多人眼裡的涇渭

也許不全是高樓和大廈

而更多的是民房農村和交錯的廠房特色的小吃和每天疲於奔命的打工者與小販

他們雖然也住在西安北郊但可能是帶著“楊官寨村”的地名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這裡是高陵區最大的“城中村”

蜿蜒的小巷讓人暈頭轉向

卻又熱鬧嘈雜

有生活雜貨店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剎那之間

香噴噴氣味就從地面咆哮而起

竄進每一張口鼻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濺起的泥巴落在好看又光鮮的裙子上

遍佈各處的租房信息

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以及專業疏通的電話是不經意間就入眼的閱讀資料

鬧鐘是一個裝飾品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因為隔壁每天都會有新的租客入住或搬走

他們哐當哐當的巨響是清晨6點天亮的信號

精確程度堪比公雞打鳴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是否你已經忘記了這久違的熱鬧

選擇在這裡生活的本地人、外地人房東、租客、老人、打工族、年輕人

都像秉承著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

城中村它來者不拒

三教九流把酒言歡它包羅萬象

市井人情日日上演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遊走在這裡的人沒有誰的臉上掛著與眾不同的標籤

身份背景迥異的人們會把最人情世故的一面展現出來

這就像路邊等待炒麵飯的人們

伴隨著“哐當哐當”鍋勺撞擊的聲音

煙火氣十足也熱鬧的很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住過楊官寨村的朋友都會這裡很有感情

會想念這裡的市井氣和記憶力的味道

但更多的人也希望這裡能得到更好的改造有人說:

“一座沒有城中村的城市

無異於缺少一塊供養青春的土壤。”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儘管進來的人總想著離開

離開的人都不願意再回來

但對於那些的年輕人而言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踏實的安身之處

也是千萬個不甘現狀的夢想對於那些長期生活在這裡的老客人而言

它提供的是西安郊區的市井文化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而腳下的土地也就是古都西安

他們努力的生活

努力的工作

努力的留下專屬於自己的印記歸去來兮

大浪淘沙

城市也因為他們的付出而日新月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村”-帶你走進古遺址上的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