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娶媳婦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不是經驗之談?

小馬話三農


農村很多老話俗語都是跟婚姻有著扯不開的關係,也經常是被我們掛在嘴上,很多時候見面相親,時不時的就會冒出一句老話,像我們這裡就有這麼一句老話:看孃的腳後跟,就知道閨女有幾分,這個聽起來很離奇,貌似孃的腳後跟還有這麼個神奇作用麼,其實這也是一些俗語慣用的誇張比喻,也是側面讓你能夠更好的記住這些諺語,意思也是跟這個娶媳婦先看娘,有很相同的道理,都是以母親的行為舉止,就能夠揣摩出閨女的大致脾氣性格。



娶媳婦先看娘:閨女像娘這句老話誰也懂,作為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很多的行為舉止,包括一些生活之中的一些特徵,都是去臨摹自己的父母,而女兒則是學習母親最多的,母親的一言一行很多時候也就能夠代表著自己的家庭情況,包括家庭的教育、家風的傳遞,都是會通過女性細緻的形態表現出來,男人很多時候是不注意這些小細節的,而女性作為心思縝密的特性,很多時候母親能夠傳遞出的信息反而是會最多的,能夠有一個開明利落的丈母孃,閨女自然也是不會差到哪去,過去是女子能頂半邊天,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貌似現在能夠抵得上多半邊天,娶媳婦先看娘這句老話,擱到現在也是頗有道理的,丈母孃不樂意或者愛挑刺,這女婿你是很難當的。


嫁夫先看爹:找個好婆家也是姑娘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為啥要說找婆家先看公爹呢,其實這句老話是男人很多時候是一家之主“題外話,現在貌似現在很多家裡是女人說了算”,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從他的做人做事也就能夠很清晰的透漏出家庭的信息,父親是辦事利索幹練,待人接物都是很有規矩,這家的兒子自然也是很好的孩子,而有的父親則是不然,像我們村的老張,兒子跟人家已經定親了,老張去親家哪裡商量結婚事宜,到那之後老張把煙掏出來給親家遞了一支,然後就放在了桌子上,這老張也是很摳門之人,臨走的時候還不忘記把煙裝了回去,走了之後,親家對於老張的做法是搖了搖頭,說這親家不能結,沒意思。


農村的這些老話,雖然說並不是都那麼的準確,那麼的靈驗,但有時候也是一些多年的通過觀察之後的經驗累積,也是頗有參考作用的,只不過現在是新事新辦,結婚都是子女們自己的事,家人是越少摻和越好,日子是人家倆口子一起過,作為雙方家長父母,也都是為了兒女著想,結婚雙方父母的原因雖然也有一定的關係,但畢竟沒有兩人能夠相愛來的那麼實際,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看見這個問題,老張想和大家先分享一下,今天看見的一個關於父母對孩子遺傳影響佔比的一個科學統計,人家是這麼說的:

【夫妻中誰的基因決定孩子的智商和相貌?】 1.性別由爸爸決定; 2.身高父母各佔一半; 3.性格是爸爸的遺傳大; 4.母親對孩子智商的影響是父親的3倍;要判斷男生聰不聰明,看他媽媽就知道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孩子的性別是由父親決定的,身高的話父母各佔一半,但是由於男性在24歲以後,實際上生殖繁育能力是已開始走下坡路的,而女性的時間段其實是要放緩一些,所以越往後生的孩子越受到母親身高因素的影響的比例越大,而對於孩子的智商,母親的影響力度是父親的三倍,所以母親聰明的小孩智商也會很高。

娶媳婦先看娘



娶媳婦的目的是居家過日子,但是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流傳了數千年的,流傳下來必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其實在以前女性的地位比較低,娶媳婦主要在家裡主內,因此對女性要求的品質是端莊、大方、賢惠、能幹。女孩子在10歲以後,基本上都要跟著自己的母親在家裡學著做女工,無論是縫補還是洗衣做飯,這些都是以前女孩子必須要會的性別技能。因此女孩子女工做得好不好?飯做的好不好,基本上很大程度上受到未來丈母孃的影響。如果未來丈母孃做的一手好飯,或者是做人比較端莊賢惠,那麼女兒基本上大多也屬於這種類型,不會太差,因此以前說娶媳婦要看娘,實際上是很有道理的。

嫁夫先看爹



前面說的以前的時候,男主外女主內,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尤其是在物質方面。男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基本上都跟著自己家裡的長輩開始學習謀生的手段,比如說鐵匠的兒子學打鐵,實相的兒子學打石頭,這個基本上是以前農村的基本情況。兒子和自己的父親在一起待的時間久了,自然受到父親的影響比較大,如果父親身上有不良嗜好的話,很容易帶給自己的兒子。從另一方面來說,父親是每個孩子心中的英雄,男孩子天生就崇拜強者,渴望自己變得更為強大,因此如果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男人的話,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因此,嫁老公的話先看男孩的父親其實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老張一直都說是非常寶貴的文化和財富,對於指引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非常的有先見之明。但是父母畢竟是父母,尤其是現在,很多的孩子很早就被送進了學校,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實際上是在不斷的減少,因此個人性格上的發展和父母的相似度越來越低,因此老張覺得這句話咱們要客觀的看待,不要因為一句老俗語而耽誤自己的終身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