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驢在市場上的價格不低,一頭毛驢價值上萬元,為何農民不養驢呢?

AnitaSong


近些年來,毛驢的價格確實不算太低,但並不是代表著前幾年的行情就非常好,如果行情一直好肯定有人養殖,那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養殖了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目前的行情。

毛驢目前狀況

我們在九六年的時候大概有100多萬頭毛驢,而現在十幾萬頭,市場現在50%的缺口率,每年需要的毛驢皮大概有400萬張,而且我們國內並不是所有的毛驢都適合取阿膠,只有一些小型的毛驢,既然行情這麼好,為什麼都不養殖呢?


①前幾年行情差:前幾年行情很差,導致毛驢養殖不景氣,以前的時候泌陽毛驢甲天下,現在你看看畢竟還有沒有毛驢,都是當地的人“自身原因”導致的,不給後代留出路,回家之後,很多人都發現自己被宰了,因此“泌陽毛驢也出了名。”,行情不好,養殖的人就少,然後就導致能繁母畜數量下降。

②風險與技術:毛驢養殖幾乎是不生病的,他的抵抗力非常好,但是就不代表每個人都可以養好,養毛驢是養,養好也是養,這中間的差距可謂是雲泥之別,養毛驢同樣風險的,很多人都掌握不了直線育肥技術,導致毛驢育肥週期長,投資的資金也比較多。

③信息封閉:為什麼我將這一條也當做了其中的原因呢,關鍵是因為想養驢的找不到賣的,想賣的有時候找不到買的,信息沒有公開化,基本上是閉塞的,前一段時間還看到我們的圈子內一家養驢場竟然毛驢滯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同時說明了信息的重要性。

④環保因素:環保因素這幾年來查的是非常嚴格,尤其是對於養殖板塊兒,還有就是化工這一板塊,對這兩個行業查的是非常嚴格,毛驢的養殖大規模一般都需要許可證,而且地方都不是特別歡迎,畢竟沒有太多的稅。

⑤進口因素:進口因素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因素,而且今年1月1日起,我們實行的新的進出口關稅政策當中706項商品在內的其中包括了肉牛肉羊,家畜,水產,家禽等,關稅大幅度降低或者全免,不得不說這是對我們國內的養殖業的大幅度的衝擊。

目前來說,市場上的阿膠還真的沒有幾個,如果說真的大家能夠相信嗎?一張驢皮就能幾千塊錢,1斤驢皮起碼有30元左右,大家算算它的價格也不會這麼便宜,大多數都是用了馬皮,而他們的效果正好是相反的。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毛驢在市場上的價格不低,一頭毛驢價值上萬元,為何農民不養驢呢?"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當前,育肥毛驢的市場平均價格在16元/斤,按照600斤的體重計算,一頭驢的人市場售價高達9600元,將近上萬元。從這點來看,毛驢的價值不菲,為什麼農民養驢的積極性不高呢?原因主要如下:



養殖成本太高,風險大

在農村,村民養殖毛驢還是跟養殖牛一樣,主要是用來役用,方便託點東西或者耕地。一般養殖也就1~3頭,不多。而專門用於育肥,出售肉驢的很少。原因主要是養殖成本太高了。別看一頭驢價值萬元,可這萬元的背後,可沒少投入。一頭肉驢養殖到600斤的體重,投入包括飼料費、藥品防疫費、水電費以及驢舍建設投入等等,沒有8000元根本搞不定。以8000元/頭計算,養殖20頭,就需要投入160000元。這個投入太大,意味著風險也很大,在農村很少有人有著經濟實力。加上一句農村的俗語的影響,叫"家有千萬,帶毛不算",更是很少有人敢涉足。



養殖週期太長了

一頭豬六個月就可以出欄了,而一頭驢從出生到出欄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養殖週期太長,對於養殖戶來說,資金回籠不快,壓力大。畢竟,養驢的投入大,各方面都需要花錢,沒有周轉的資金很難發展下去。所以,這也是影響村民養驢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在農村很少有人去專門養殖肉驢出售,就跟養牛一樣。肉牛和肉驢市場價格都很高,而且相對穩定,市場需求量都很大,而且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可以說在養殖業算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這兩個在農村都是因為投入太大,養殖週期太長,風險要高導致農民有想法卻不敢付出實踐。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以前在很多的農村地區都有養驢的習慣,但是那種驢主要是作為家庭的重要勞動力來使用,和耕牛的作用差不多。但是現在越來越少的人養驢,儘管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來計算的話,一頭驢可以賣到上萬元甚至更多。而且驢全身是寶,非常受到市場的歡迎,但是對於一般的養殖戶來說卻不願意養驢,這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驢的養殖成本較高,週期較長,實際算下來並不划算。專業養驢的成本要綜合考慮,首先是前期的投入,比如驢舍的建設,比如良優品種的引進。其次是各種飼料的用量大,成本高。要想讓驢長得又快又好,必須搭配精緻的飼料。再次是防疫治療開支不小。規模化養殖家畜必須做好防疫工作。如果有驢生病的話,醫療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另外養驢的週期較長。一頭驢從幼崽到出欄,至少要一年半到兩年左右。有這個時間,養豬的話,可以養四五批了。養殖週期太長,對於農民的資金投入較大,佔用時間長,週轉回籠慢,很有可能導致資金鍊破裂,無以為繼。所以說週期太長,成本開支較大,總體算下來並不太划算。

第二,驢肉市場佔有率相對較小。大家都知道驢肉雖然價格較高,但是並不是我國主要的肉食消費品種。我們國家主要是以豬肉甚至牛肉為主要的肉類,驢肉的食用相對較少,市場佔有率更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幾乎可以在全國的所有菜市場都能買到豬肉,但是你並不一定在所有的地方都能買到驢肉,甚至很多的菜市場都沒有驢肉的銷售。供需關係,決定了養殖規模,總體上的市場佔有率低,需求少,導致農戶養殖驢的規模相對較小,也不適合在大範圍內的推廣。

第三,驢的養殖風險相對較高。因為驢的養殖時間太長了,在這個養殖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種不穩定的因素,很大的風險隱患。比如說市場價格的波動,比如說發生疫情,比如說資金鍊斷裂等等。本來農民抵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就比較弱,如果時間過長,那養殖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這也讓很多農民望而卻步,不敢養殖肉驢。

所以說現在養驢的話,一般都是規模化的養殖場在運作,農民很少自己去小規模的養殖,因為養殖的成本太高,週期太長,而且風險太大,整個收益與支出不成正比,對於農民來說並不划算。


茶人老七


毛驢值錢並不意味著養毛驢一定會賺錢。

毛驢確實很有市場,渾身上下都是寶,除了驢肉,驢皮價格近些年來更是一路飆升,目前僅一張驢皮的價格至少兩千元以上,而且永遠供不應求,相當一部份需要靠進口來滿足。

相對來說,毛驢比較容易飼養,對飼料的要求不高,耐粗飼,疫情風險也不大,銷路也不愁,但農民不養,自然是有原因的。

養毛驢最大的限制在於毛驢的生長週期很長,而且繁殖力較低。一般豬養半年就可以出欄了,一頭母豬一年可以提供近20頭的商品肉豬出欄。肉雞就更不用說,養殖週期只有一個多月。但驢的妊娠期就長達近一年,比牛的妊娠期還要長,驢體成熟的時間至少3年,母驢達到配種期需要3年,公驢可能需要4年。而一頭母驢一般一生產驢不超過10頭。

從配種到妊娠期,到驢駒出生,再到驢駒長成至少要三年的時間,生長週期長,資金週轉率低,市場風險,養殖風險就會隨之加大。對於普通農民來說,養驢的規模一般都很小,因為資金、場地等限制,而沒有規模,就很難有盈利空間,加之近些年環保的壓力,養驢其實並不賺錢,和其他畜禽品種相比並沒有優勢。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首先,筆者得承認,你說的是沒錯,毛驢現在可謂是養殖市場的“明星”,不僅全身都是寶,而且價格也高,一頭驢的價格要比普通的豬羊甚至一頭牛的賣價還高。這背後,除了山東膠東某企業的功勞以外,河北省北部無數的小吃店也可謂是“功不可沒”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驢肉以及驢皮分別在餐飲以及醫療領域的火爆讓很多農民朋友產生了“養驢很賺錢”的直覺,鍾情三農直接告訴大家吧,這只是你們的錯覺而已,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養驢絕對沒有你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而且最終結果來看,想通過養驢來賺錢並沒有的容易,甚至對於很多普通農民而言,養驢還存在很大的風險。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養驢週期太長,成本過高,風險較大。

在筆者小時候,村裡還有過養驢的人家,不過隨著農村機械化農具的逐漸普及,驢和牛一樣,也逐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農村人都知道,養驢如果不能幹農活的話,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驢一年多才能生一胎,一胎只產一頭小驢,而且一頭小驢要想長成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如果進行驢肉養殖的話,週期太長。

如果真的是想從追求經濟效益角度出發,養一頭驢所帶來的週期性回報遠低於養豬甚至養羊,甚至要不如養雞養鴨,所以,不管是對於在商言商的企業而言,還是本本分分的養殖小戶來講,養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驢肉養殖目前規模較小,不適合大範圍推廣。

眾所周知,雖然驢作為家畜在幹農活的時候可謂是皮糙肉厚,但是從養殖角度來說,適合它生長的區域還是比較少,它並不能夠像豬或者雞鴨養殖一樣能夠形成全國統一的規模化養殖,現在我國的驢肉養殖至集中在華北以及華東地區,在華南各地以及東北,受到氣候,溫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養驢很難實現。

整體來說,驢肉現在確實搶手,驢皮現在真的很珍貴,一頭驢的市場價格也很高,但是對於很多農民而言,養驢也真的不現實。


鍾情三農


不是不想養,一個是養殖成安本太高,再一個牛肉價格太高,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


雖說驢肉好吃,可是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不能全都接受。我們這就愛吃豬肉,驢肉幾乎看不見。驢肉在北方需求量很大,但是南方,並不是太受歡迎,這也就是人群已經很固定

再有就是驢的繁育時間太長,從懷孕到出生大概要2年多時間,才能長成。

這時間也太久了,從而產生的費用也很大,辛辛苦苦養了這麼久,要是賣不上價格,更沒有人願意養了老百姓寧可養牛,養豬。起碼見效快。穩定一點。



看不懂的風情


毛驢在市場上價格不低,為什麼養殖毛驢的人不多

相信大家都知道某一品牌的補血顆粒或者補血膏非常出名,我們瞭解到大量的驢皮被收購用來製作補血膏,目前的情況是驢皮數量太少,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從外面大量進口。也因為驢皮稀少,現在驢肉、驢皮的價格也是連年上漲。驢皮價格一張可以達到3000-5000元左右,驢肉也是十多塊一斤。可以說,一頭驢的價值是比較高的,那為何養殖的人比較少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幾種:

一是成本問題。都知道搞養殖,數量小沒有任何優勢,也是沒有多大的收益,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數量基礎。達到一定的數量就牽扯到一個成本問題。至少你要有購買驢種的錢吧? 買一頭驢要兩千多元,這養二三十頭就得五六萬塊苗種費,這還是小規模的,如果大規模的費用更大。後期還有場地、飼料費用。這不是一個小費用。

二是養殖週期問題。驢的養殖週期都是比較長的。比如一頭驢要性成熟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而母驢需要至少兩歲半才能產仔,而且每胎一仔,懷孕到產出小驢又需要基本一年時間。也就是說一頭公驢從仔驢到成驢至少需要一年多時間,母驢更是需要三年以上時間才能產出驢仔來,這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誰也無法預料行情會如何變化,這是一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三是驢肉的消費群體不大。雖然說驢皮有人要,但是驢肉吃的人並不多,即便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說法,但是拒清水塘瞭解,吃驢肉的人真的不多。以前在山東時候驢肉也大多用來做驢肉火燒了。驢肉消費群體不大,這也應該是制約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的一個因素。

整體來說,大量養殖毛驢的養殖成本較大、毛驢的養殖週期過長 、不確定行情因素以及毛驢自身的繁殖量小而且慢等一系列問題都讓毛驢的養殖的人比較少。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交流。


洞庭清水塘


十六一斤是整個毛驢的價格!驢肉沒有三十五買不到真驢肉!三十五以下的驢肉可能是騾子肉或者馬肉,還有老母豬肉冒充的!養驢週期是長的,但是驢吃的是草!而且毛驢沒有傳染病!所以養驢還是不錯的!


開運眉185


我是農民,我來說說。

1 小偷太厲害,偷牛的把養牛的打骨折。偷羊的大白天把羊扔車上就走,養羊的在旁邊乾巴巴的看著。養了幾年的驢丟了,連個響聲都沒有。都給人家忙活了。

2 前兩年村裡領導奉上級命令拆豬圈、羊圈、牲口棚。說影響美麗鄉村。

3 風險高,成本高,利潤低。

4 大多數年輕人都打工去了,老人哪有這麼多精力。


對空當歌


毛驢價格高,但並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養,也不是什麼地方價格都貴。養毛驢受氣候條件影響,北方天氣冷,毛驢耐寒不耐熱,所以北方比較適合養毛驢。相反,南方天氣熱,不適合毛驢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