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耿福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支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耿福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支招

耿福能

封面新聞記者 李秀江 實習記者 劉旭強

土地承包流轉種起規模化農作物,家家戶戶修起小洋房;村頭有了回收站,村委會廣場上有人跳起了廣場舞……

兩年沒回老家過年,剛剛過去這個春節,著實讓四川成都市民餘朝陽漲了見識:“真是城裡人都羨慕!”

這樣的變化,恰恰映照了中央一號文件由關注三農問題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升級換代,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背景下,中國鄉村如何振興?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是一位從四川涼山州走出來的人大代表。

長期紮根一線,對於鄉村如何振興,耿福能很有發言權。他提出建議:鄉村要振興,產業要跟時代發展合拍,改革落後產業結構,才能實現產業興旺,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觀點

三農問題到鄉村振興

是溫飽到小康到更高目標的提檔升級

從十九大的重要部署,到今年初春的中央一號文件,再到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發表重要講話精神,鄉村振興成為了當前的熱門話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耿福能代表將自己的關注點聚焦在四個方面,其中有兩個領域均涉及鄉村。一個是鄉村產業發展,一個是鄉村環境治理。

“三農問題過去是解決溫飽,如今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整個大市場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如今追求的是小康向更高目標邁進。”耿福能代表說,鄉村振興實際上是國家長期重視的三農問題的提檔升級版,老百姓最重要的衣食住行,過去是讓老百姓吃飽飯,有住的地方,現在就不一樣了。

耿福能認為,需求發生了變化,對鄉村要求也不一樣,那麼從產業角度而言,不再單純地依靠一畝三分地來維持生計,而是以產業角度來提升鄉村經濟活力,尤其是特色規模化農業、符合當地條件的旅遊業等,通過產業興旺,築牢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審時度勢調整奮鬥目標和方向,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中心工作,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有路徑。”

鄉村如何振興?

產業要跟時代發展“合拍”

鄉村振興戰略蘊含著國家對“三農”工作方略的重大創新實現農村發展有新要求,耿福能代表特別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變化。“以往的生產發展變成了產業興旺,表明新戰略對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要求更高、更實,農村產業不僅要發展,還要達到興旺的更高要求,這意味著產業興旺起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耿福能說。

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以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跟著變。

耿福能結合涼山州發展現狀作了分析:相比其它地方,涼山州還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老百姓的思維也要跟著改變,不再僅僅依靠是原來的全家老小一年到頭種植小麥、馬鈴薯這樣粗放式種植物獲得收入,而是開始響應號召,集中力量發展規模農業,通過種植天然有機植物、種植健康產業相關植物,代替簡單的農作物種植。

對於布拖、昭覺縣這樣的邊遠山區來說,農民也搭上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順風車。

耿福能進一步解釋,就涼山稍偏遠的區域來說,適時發展工業,大力發展與當地農村相適宜,和土地相關聯的產業實踐才有未來。大農業產業對當地老百姓來說,保持了傳統的種植習慣,對企業而言,產業規模化看得到收益也讓企業有了下沉下去的勇氣。“產業發展起來了,解決了脫貧問題,自然而然就推動了鄉村振興。總的來說,鄉村產業要跟時代發展‘合拍’,要跟當地現實狀況‘合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耿福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支招

經驗

產業扶貧推動鄉村振興

再過一兩個月,到涼山州布拖縣去旅遊,錯落有致的新寨旁,就可以看到大片附子田開始長出了綠芽,這代表著當地農民的希望。正是因為因地制宜種植中藥材附子,布拖縣不少村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涼山州被譽為“川西南中草藥寶庫”,具有優越的氣候資源優勢,其藥材資源豐富佔據全省的五分之一。這些地區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種植優質,除了布拖的附子,還有西昌續斷、越西重樓、雷波川烏、砂仁等,布拖縣的成功經驗,讓好醫生集團和當地村民都嚐到了甜頭。

剛剛結束的涼山州“兩會”上,耿福能給當地政府負責人送去了種植中藥材產業發展推廣方案。“這些成功的經驗,馬上要推廣到全涼山州11個縣城。”

中藥材不僅僅是用來治病的,同時也是用來養生的。 隨著中藥材市場國際化,中藥材需求逐年增加,中藥材種植已逐漸發展成為新型農業產業,在帶動農民致富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耿福能的計劃,通過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實現從鄉村扶貧到鄉村振興的轉變。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耿福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支招

鄉村振興關鍵靠治理

除了治理村霸還要治理環境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耿福能代表做了滿滿的準備。其中關注的一個領域就是鄉村治理。他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鄉村振興的關鍵是靠治理。其中治理包括兩個方面,社會治理和環境治理。

耿福能說,從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可以看出,粗暴式發財致富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而是要更加註重文明程度、環境保護和建設利於人居的環境,“老百姓勤勞可以致富,但鄉村振興必須要提供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耿福能特別關注到前段時間,中央下發文件要求治理村霸一事。“這些措施都是環環相扣的,通過治理村霸,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進的鄉村文化建設也正是這個目的。”

這些年來,隨著農村經濟大發展,村城鎮化、生活條件的提高,生活居民生活方式大大改變,農村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鄉村的美麗山水還在,但是村容村貌卻發生了巨大改變。“過度使用化肥農藥,水土汙染等都是擺在鄉村面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耿福能代表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調研。他認為,要解決鄉村環境治理,一方面要升級垃圾處理的村鎮規劃,實行“戶集、村收、鎮(村)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按照“誰汙染、誰治理、誰付費”的要求,實行環衛設施有償服務,制定農村環境衛生及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成為村民的自覺習慣。同時,推廣先進、綠色農業科技,引導農村經濟科學合理的發展。農村環境汙染與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有很大關係,通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入手,能大力促進農村環境治理。除了要加強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的建設,實現產業模式生態化,還要加強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汙處理、廢棄農作物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此外,還要進一步強化對農藥、肥料、飼料等農業物資的質量安全管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