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三月三”賀 “北帝誕” “飄色”巡遊吸睛

广州番禺“三月三”贺 “北帝诞” “飘色”巡游吸睛

“飄色”巡遊吸睛 霍浩 攝

中新網廣州4月7日電 (蔡敏婕 霍浩)精緻美觀的“彩龍”、翻騰跳躍的“舞獅”、身姿靈活的“鰲魚舞”……4月7日,正值踏青時節,廣州市番禺區第七屆民俗文化節開幕式暨沙灣飄色民間藝術巡遊系列活動在沙灣古鎮開幕。

广州番禺“三月三”贺 “北帝诞” “飘色”巡游吸睛

“飄色”巡遊吸睛 霍浩 攝

當天,在廣州沙灣古鎮祠堂“留耕堂”前,身著五顏六色戲服的兩至五歲孩童坐在色梗和坐兜上,高高“懸”在空中,由裝有輪子的長方體“色櫃”移動,在古街上巡遊。

除了30組“飄色”外,巡遊還由沙灣鎮的“鰲魚”“龍獅”“魚燈”“蘭花舞”等13個民間藝術方陣組成。一支300多米長的巡遊隊伍,讓民眾和海內外遊客近距離觀賞到番禺特有的民俗文化。

今年巡遊隊伍中新增沙灣的開筆禮方陣,一群書童身穿著濃郁傳統特色的漢服,頭點硃砂,並把民間藝術“鰲魚舞”融匯進去,展現著沙灣古鎮崇文重教的傳統。

廣州番禺擁有2200多年的歷史,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著名僑鄉,有近100萬名鄉親遍佈海外及港澳臺地區。

據廣州市番禺區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沙灣飄色”起源於明代中葉至晚明時期,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明代沙灣人李潞遠在雲南做邊關大將時,把北帝像運回沙灣。

自從得到北帝像後,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的誕辰,沙灣人都會抬著北帝塑像出遊,並伴以舞龍、飄色等民間藝術助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沙灣飄色”由此興起。精緻巧妙的“沙灣飄色”糅合戲劇、雜技和裝飾等藝術成分,被譽為“凝固的戲劇、活動的雕塑”。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持續至4月底,期間將邀請在中國生活的海外學生體驗沙灣的傳統開筆禮。(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