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河北滄州段

京杭大運河201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也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它和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奇蹟。”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歷史篇

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北起青縣李又屯村,南至吳橋第六屯,流經青縣、滄縣、滄州市區、泊頭、南皮、東光、吳橋,全長253公里,滄州是京杭大運河流經的20個城市中里程最長的城市。

滄州歷史悠久。過去從字面上看,一直以為滄州是“滄桑之州”,閱盡人間滄桑,飽覽歲月光影。實際上滄州是因東臨渤海而得名,意為“滄海之州”,她地處渤海之濱中心地帶,北依京津,南接山東,是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知曉其地理位置和命名含義,再品滄州之名,頓時覺得滄州是與“遼闊、浩瀚、深邃”等形容海的詞語相聯繫,眼前也似乎閃動著一片蔚藍。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滄州得名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而真正興盛離不開大運河漕運開通。南來北往的船隻,為這座城市帶來繁華,清代滄州詩人劉夢《述滄州詩》中曾有“漕儲日夜飛,兩岸聞喧譁”的佳句,可以想象當年的熱鬧景象非同尋常。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風景篇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滄州鐵獅子景區位於滄州市東南20公里,滄縣舊州鎮東關村西。滄州鐵獅子鑄於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身長6米,體寬3米,通高5.5米,重約40噸。鐵獅子坐北面南,身披障泥,揹負蓮盆,前胸及臀部飾束帶,鬃作波浪狀披垂項上,巨口大張,昂首怒目,四肢叉開,作行走狀。其氣勢之陽剛雄偉,造型之生動逼真,堪稱我國曆史上年代最久遠、體積最大、形態最精美的鑄造工藝珍品。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滄州市清風樓位於解放路旁、大運河畔 。據明代嘉靖年間樊深(時任河間戶科給事中)所著《河間府志》記載:“清風樓在滄州公館內,相傳建於晉永康中,元薩天錫元統錄囚至滄州,題詩《清風樓》:晉代繁華地,如今有此樓。暮雲連海岱,明月滿滄州。歸鳥如雲過,飛星拂瓦流。城南秋欲盡,寂寞採蓮舟。”

現存的清風樓是根據古籍記載所復建的,於1992年建成,分地下1層、地上5層,2、3、4層每層12角簷,是京杭運河滄州段沿岸惟一一座仿古建築,也是滄州的建築地標與文化地標之一。

美食篇

河間驢肉火燒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走到滄州一定要品嚐的美食,肯定就是——河間驢肉火燒,驢肉是河北省的名吃,滄州的河間火燒,河間火燒在當地十分的受歡迎的,“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要長壽吃驢肉”等都是用來讚美驢肉的,河間的驢肉肉質嫩紅,口感筋道,十分的好吃,在滄州隨處都能見到驢肉火燒的小店,每一家都十分的正宗哦!

燻魚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還有一道美食,極具水鄉風味的食品,那就是美味的燻魚,當地的老闆推薦美食的時候就會推薦關於魚類的美食嗎。不提不要緊,提起來老闆滔滔不絕,說白洋淀的燻魚是他們的特色,一定要吃,真的挺好,肉質細嫩,而且吃起來刺也很容易就被剔出來了。

丁式香腸


河北滄州:豐碑卓立運河東,綠曳垂楊兩岸風


當地還有一道美味的小吃,那就是——丁式香腸,據說這香腸已將有了300多年的歷史了,是當時連乾隆皇帝都十分喜歡的美食,那裡的丁式香腸吃起來香而不膩,做工也是十分的講究,製作也十分的精細,風味獨特,營養也十分的豐富,去了一定要去品嚐一下,順便帶著回去和家人一起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