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檳榔說“不”

全球檳榔收穫面積逐漸增長,2013年比1961年增長了3.2倍。印度檳榔最多,佔全球檳榔收穫面積近一半,其次是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居第四位。

位於海南文昌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曾發佈研究稱,全世界每年有5%(3.5億~4億)的人嚼食檳榔,各大生產國也是主要的消費國。目前,世界所產的檳榔除小部分經簡單加工製成檳榔咀嚼食品外,大多食用檳榔鮮果,印度和中國臺灣是世界檳榔鮮果的最大消費地。截至目前,全國檳榔產業年產值達到400億元。

對檳榔說“不”

檳榔

“目前檳榔產業還處於快速發展期。”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湖南口味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陳義參加論壇時提到,目前檳榔產業年均增速超過30%,未來這個行業至少將達到千億元級的市場容量。

檳榔是中國南方多個省份的常見植物和百姓的休閒食品。在檳榔最大的消費省份湖南,人們嚼食檳榔已有數百年曆史,走親訪友、社交應酬、婚慶喜宴、過年過節都少不了檳榔的身影,檳榔在湖南不僅是一種零食,更是一種身份文化的認同,陌生人之間分享檳榔是增進彼此感情的最佳途徑。在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檳榔榜上有名,類別涵蓋既有文化習俗類別項目,也有技藝傳承項目。

對檳榔說“不”

檳榔果

然而,伴隨著人們的文化交流以及檳榔銷售企業的線上線下銷售,檳榔開始從傳統的南方省份逐步走向全國,越來越多的人嚼起了這種具有提神功效的“植物口香糖”。

恰恰是檳榔“走四方”伊始,關於檳榔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在支持方看來,檳榔是傳統的食藥材,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在中國,檳榔與益智、砂仁、巴戟並稱為四大南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檳榔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名醫別錄》《中國藥典》《中華本草》等多種文獻也多有記錄,稱檳榔“可殺肚蟲,醫腳氣”。在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的官方網站上,有著關於檳榔功效的介紹文章,也有關於醫學專家提出的檳榔入藥的理論文章。

對檳榔說“不”

檳榔

然而,儘管在這些科普和理論文章中都提出,過度過量嚼食檳榔有損健康,而在檳榔產品包裝上也有相關提示,卻依然抵擋不住反對檳榔的聲音。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一直站在反對檳榔的第一線。2018年,該院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接診的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患者大幅增長,2608例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口腔疾病,臨床上表現為口乾、灼痛、張口受限、吞嚥困難等,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癌前狀態。而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周剛教授的統計顯示:2016年,該院接診此類患者1119例;2017年,接診1489例。病歷顯示,患者年齡集中在20歲~30歲,最年輕的患者才16歲,均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從咀嚼檳榔到發病,時間最短的才兩三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