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真的致癌嗎?

yybukn


北大核心期刊《國際口腔醫學雜誌》是國內口腔醫學方面的權威雜誌,它曾刊登了一篇題為《食用檳榔及其與口腔癌間的關係》的綜述,詳細解釋了食用檳榔的成分和致癌機制,跟大家分享一下。

食用檳榔的成分

(1)檳榔塊的組成:檳榔是棕櫚科檳榔的種子,它由外層的纖維狀果殼和內含堅硬的果核組成。檳榔咀嚼塊一般是由檳榔、菸草、檳榔葉、蔞葉、花序和熟石灰(氫氧化鈣)以及一些特殊的調味劑等組成,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檳榔咀嚼塊的組成及加工方法不同,但檳榔和菸草等是檳榔咀嚼塊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2)檳榔的果殼及果核:檳榔的果殼及果核可以分開食用,如印度以食用成熟的果核為主;中國的臺灣 和海南食用新鮮的果殼、果核為主,湖南則食用幹檳榔的果殼。湖南地區將檳榔鮮果以怡糖和生石灰等醃製加工後製成幹檳榔成品,食用的部分是檳榔乾果的纖維外殼(果殼),不添加蔞葉或菸草;海南地區則是將檳榔鮮果(包括果殼、果核)切開後與蔞葉、貝殼粉一同混合咀嚼。

(3)其他添加成分:大部分食用檳榔的人群都有添加菸草咀嚼或吸菸的習慣。在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地區,選用成熟的檳榔果核並經過烘烤或煮熟後加入石灰,再以蔞葉包裹後食用,通常與菸草一同嚼食。

食用檳榔的致癌機制——檳榔咀嚼塊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有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

(1)化學因素:檳榔生物鹼是檳榔的主要活性物質,這些生物鹼通過亞硝基化作用變成硝化衍生物,多酚類成分自動氧化釋放出活性氧等均對細胞產生毒性作用。此外,檳榔製作和食用過程中添加菸草和熟石灰還會與檳榔生物鹼產生協同致癌作用。

(2)物理因素:食用檳榔對口腔癌發病的影響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檳榔咀嚼塊本身的成分和致病因素對口腔黏膜的作用;二是反覆咀嚼的動作對口腔黏膜的反覆摩擦、刺激,即檳榔果殼本身的粗纖維以及堅硬的果核對口腔黏膜造成的機械刺激。研究發現,食用檳榔導致的口腔病損部位以頰黏膜多見,其次為軟顎、舌顎弓和舌部。因為在食用檳榔時通常將檳榔置於頰部,所以容易導致頰部和舌部的黏膜病變。

由此可見,化學和物理這兩種因素的長期作用共同導致了口腔黏膜由慢性炎症到癌前病變,最終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食用檳榔與口腔癌的關係

在食用檳榔盛行的地區,大於50%的口腔癌是由食用檳榔導致的。研究發現吸菸、飲酒、食用檳榔與口腔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同時吸菸、飲酒、食用檳榔的人群的口腔癌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23倍。在發展中國家,口腔癌的發生80%以上歸因於吸菸、食用檳榔和大量飲酒。此外,口腔癌的發病風險與日食用檳榔量以及食用檳榔年限呈正相關,而且口腔癌以頰部和舌黏膜最常見,可能是頰、舌黏膜在檳榔的長期持續刺激下更易誘發癌變。


參考文獻

[1]邵小鈞,席慶.食用檳榔及其與口腔癌間的關係.國際口腔醫學雜誌,2015,42(6):668-672.


子樂健康科普


早在15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檳榔定為一級致癌物。在我國,海南、廣西、臺灣是檳榔原產地,而最大的加工和消費地卻是湖南。湖南當地臨床研究發現,近年來口腔癌病例猛增,90%以上都與嚼檳榔有關,超過半數患者治療後癌症復發死亡。

檳榔為何會誘發口腔癌呢?


原因是:檳榔含大量檳榔鹼,這是一種有細胞毒性的物質,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嚴重的話便會發展成口腔癌。口腔癌預後不好,5年生存率在50%左右,即使治療成功,也會帶來口腔和麵部巨大創傷。比如,一些患者需要切除舌頭、下頜和牙床,痛苦可想而知。

檳榔在加工中還會拌入石灰、桂子油、滷水等,這些物質對口腔黏膜刺激很大,過量嚼食直接導致味覺減退、張嘴困難、牙齒磨損等。研究發現,喜歡嚼檳榔的人中,66%有口腔黏膜病變,而在普通人中口腔黏膜病變幾率只有1.5%。

除了損害口腔局部,檳榔所含有害物質被身體吸收後,還會誘發食道癌、胃癌、肝癌等多種癌症,影響精子和卵子質量,容易造成早產、死嬰等生殖問題。

“毒物”檳榔為何越賣越火?


檳榔有害健康,卻在湖南乃至全國越賣越火,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地政府支持。如今,檳榔已成為湖南食品工業的龍頭,更是湘潭的一張“名片”。湘潭政府文件中甚至提出,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3年實現300億元。


印度曾是檳榔消費大國,但為保護國民健康,印度29個邦和6個聯邦屬地中,已有24個邦和3個聯邦屬地立法禁止銷售檳榔。我國臺灣地區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檳榔防制日”,大力宣傳檳榔危害,號召民眾不要再嚼。

頒佈“檳榔禁令”,禁止檳榔廣告,開展公眾教育,湖南真的不能再拖了!✿(答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

<strong>


<strong>


健康行者


檳榔在北方很少見,主要產區雲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喜歡嚼食檳榔來清新口氣,但是也正因為嚼食檳榔的原因,口腔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檳榔為何會引起癌症?

檳榔雖然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並且享有我國“四大南藥”之首的美譽。但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原因在於檳榔中含大量檳榔素、生物鹼,它們皆具有細胞毒性。經大量的臨床數據表明,口腔癌的發生與嚼檳榔有很大的關係,據報道,全球每年都會新發30萬-40萬例的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其中22.8萬例發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佔到58%,而世衛組織癌症研究中心曾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於嚼檳榔,並把我國臺灣和印度並列為因好吃檳榔引發口腔癌的流行地區。而如果平時比較喜歡嚼食檳榔的人,同時還有吸菸的不良習慣,則會更加容易患上口腔癌、舌癌、咽喉癌、食管癌等病症。

嚼食檳榔不僅會引起癌症,面部受損也不可避免。因為檳榔不但具有成癮性,會讓人一嚼就停不下來,而且其果食還比較大,且纖維粗硬。所以,如果經常喜歡嚼食檳榔,不但會使顳下頜關節面受到磨損,從而可能會形成咬合改變及顳下頜關節疼痛甚至病變;還極有可能會使咀嚼肌發達,影響容貌美觀。

如今,在檳榔的主產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嚼食檳榔的危害。雖然檳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對於健康危害較大,您還是少吃點檳榔吧。


王桂真營養師


是的,檳榔在口腔癌的發病中是有一定的促發作用的。檳榔為棕櫚科植物之一,主要分佈在海南和臺灣兩省,在廣西福建及雲南也有栽培。


中醫認為,檳榔性溫,味苦,辛,歸胃及大腸經,具有行氣利水,消積驅蟲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病以及水腫,腳氣腫痛,也可治療氣滯食積,洩瀉痢疾等症。但氣虛下陷,脾虛,便溏者忌用。

檳榔除有治療作用外,長期嚼服檳榔也會產生許多的副作用,如:1.可使牙齒動搖,牙齦萎縮,牙齒變黑,磨損,導致牙周疾病。也可引起口腔粘膜白斑或口腔粘膜下纖維化。2.促發口腔疾病甚至口腔癌。

3.若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如興奮,走路不穩,行為粗暴或怪異,甚至全身發抖,眼神呆滯,嚴重者可引起急性精神疾病,可出現幻聽,被迫狂想,自我膨脹,譫語亂神等症。


壽世春秋


身為長三角地區的人,一直不太理解南方人為什麼喜歡嚼檳榔,尤其是長期嚼檳榔牙齒黑黑的,極不美觀。後來問了廣東和海南的同學才知道嚼檳榔可以助消化,可以驅蛔蟲,可以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嚼食檳榔後,人們會出現醉酒樣的臉紅,身體出汗,所以嚼檳榔有一定的祛除體內寒氣的作用。

最近有文章稱,年千億收入規模的軟性毒品檳榔,正危害食用者生命健康。確實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經常咀嚼檳榔會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使患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4-9.9倍。印度是檳榔的消耗大國,同時也是口腔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很多人說:“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事實上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經將檳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所謂一級致癌物指的是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性的物質或者混合物,比如甲醛、石棉、二噁英、酒精、菸草等都是一級致癌物。檳榔當中含有的一些生物鹼具有細胞毒性,檳榔鹼還能在咀嚼的過程中產生亞硝胺類化合物(致癌物),加快上皮細胞的凋亡,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癌症的發生。而且,咀嚼檳榔的動作也會導致口腔黏膜的一些機械性損傷,長期可導致口腔黏膜下的纖維性變,有可能引發癌變。此外許多檳榔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各種添加劑,口腔直接接觸,增加患癌風險。如果抽菸加嚼檳榔兩者合併,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

除此之外,長期嚼檳榔會加重哮喘的發作,這是因為檳榔裡的檳榔鹼經血液循環,會引起支氣管條收縮、加重哮喘患者的支氣管痙攣。檳榔鹼能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一旦這種激素在體內的濃度增加,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心動過快,血壓升高。長期嚼檳榔還會磨損牙齒,引起牙齦萎縮,並引起面部變形。

檳榔被稱為軟性毒品,很多人都知道檳榔的危害,卻戒不了。這是因為檳榔果中含有多種生物鹼(檳榔鹼和檳榔次鹼),檳榔鹼具有擬交感神經的作用,能使人產生欣快感和興奮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提神功效,所以備受追捧。但是長期嚼食檳榔會導致嚼食者出現耐受、渴求和戒斷等症狀,因而會有一定的成癮性,所以即使知道吃檳榔對身體不好,很多自控力不強的人,一時間也難以戒除。早在1996年,廈門市政府就發佈了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廈門市轄區內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美國和加拿大海關也禁止檳榔帶入其國內。臺大教授怒稱:檳榔就像臺灣這塊土地的癌細胞。

看來嚼檳榔危害多多,是個陋習,為了自身健康,儘量少嚼檳榔。


胡洋


檳榔本身可以做成一種藥材,有一定的藥材功效,但是過度嚼檳榔確實是有得口腔癌的風險,這個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像以前的發哥檳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他們公司的廠長就是得口腔癌死的,他每天在車間都會吃很多的檳榔,因為他要鑑別這些檳榔的口感,味道,等等!結果把自己都吃進去啦,當然最後公司賠了些安家費給他家人,大概有100多萬吧!在公司的角度上看他是個盡心盡力的好領導。不過這家公司好像後面是被小龍王公司收購了吧,也是做檳榔的。好啦,我不編了,實在編不下去啦,再編估計自己看了都想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