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在不要孩子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要孩子?不要孩子真的可以嗎?

對角線61


有生活了,就要自己製造生命,看他成長,即使樹歪了,你在人間也有此經歷啊。

這就是見證生命最好的時候,也是做為母親最偉大的時候。要是溫飽問題各方面一塌糊塗,不建議要孩子。因為自己都沒有生活。自己的生命保障有瑕疵就不要讓新的生命受苦,或者寄託在他們身上負擔。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創造生命權利,自己見證生命的時刻,這是一個人生最精彩的時刻,也是你體會人生的時刻。因為畢竟活了一回嗎。

生,你要生,老,他長大,你見證他成長,不管好壞,這是人生啊,病,他看著你生病即使不照顧你,不管你,他是見證者,你是體會者,死,他即使死都不見你,但他也是見證者,你也是人生的體會者啊。這就是人生啊 !


小魚殼記錄生活


現在的人大多很沒有責任感 和義務感,對孩子的問題是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自己的生活,能不能因為有個孩子而降低生活水平,我可能要為這孩子付出多少,這孩子能讓我以後以後受到什麼影響,

的確,現在養活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加上現在的錢也是太難掙了,沒有點實力是真的不敢要孩子,與其孩子出生受苦,不如干脆不要,這樣負擔會輕一些,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一些所謂的丁克家庭可能就是這樣,但是事情都是一會為二的的,有一利就有一弊,現在是瀟灑了,以後年紀大了,就知道有孩子 的好處了,沒有孩子,萬一有個病災的,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既使沒病沒災,沒有孩子你不孤獨嗎?老梁同志說得好,你既然享受了年輕時的瀟灑,就要忍受老時的孤獨


熊貓生活家


因為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很多人承不起,並且現在又不講究養兒防老,所以不要孩子的越來越多。

多生孩子對於國家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所以現在鼓勵大家生二胎,問題是都知道孩子不只是生的問題,至少要把其撫養到成年,這十幾二十年的投入,你隨便算算都得要幾十萬吧,光是這一點就把很多人嚇到了。

這個基本費用,還只包括孩子的生活、教育、穿行、生活等費用,還不包括如今“不贏在起跑線上”的各種培訓、興趣愛好等額外費用,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磕磕碰碰導致的意外,以及生病所產生的費用。

而如今,父母不僅要把孩子撫養大,依然還要為他的未來操心,最常見的就是六個錢包買房之事。要知道,並不是所有子女成年之後,都有能力靠自己買上房,父母不幫他們,還有誰能幫。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我這一生已經夠壓力大了,何必給自己再加一座大山。沒有了孩子,我可以把錢全部用在自己身上,想去旅遊就旅遊,想買喜歡的東西就買喜歡的東西,看病也有底氣。

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時認為沒有了孩子,老了就會沒人照顧,這點是很多人生孩子的一個原因。但是對於現代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完全可以以參考西方社會,老了後就去養老院,有專業的人士照顧。

在他們看來,就算把子女養大,他們就算孝順,但是在各種經濟壓力下,也很難細心的照顧到年邁父母。不如把不生孩子而省下的養育金,花在自己身上,老了就進養老院,一生就為自己活著挺好。

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我國的這類人雖然不佔主流,但確實越來越流行。這點可以從每年的生育率得到證實:2016年實行了全面二胎。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的出生數據1786萬人下降了3.5%。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多地出生人口數同比下降15%左右。


精神科專家梅醫生


不要孩子誇張了!只要一個或者兩個不願多生、不願生二胎、三胎的人非常非常的多。

之前的計劃生育標語,越來越多的夫妻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它很對呀!

——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少生優育,老年歡愉!

——多生劣育,老年行乞!

看看人家獨生子女的,雙方父母早早的準備好了房子、車子、教育優良而有不錯的工作,甚至很多安排了工作。

父母老了又有票子,沒事兒了——要麼帶帶孩子(年輕人不存在孩子沒人帶的情況,雙方四個老人掙著帶,多子的女兒出嫁岳父母一般帶哥哥弟弟的,兄弟多的婆婆怕不好做說偏心,都不帶了)要麼旅遊玩樂、廣場舞、太極拳……老年生活多愜意。

至於養老,老了有錢咋都好養了,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吧?只有沒錢的父母到哪裡惹人覺得是累贅,就算兒女再孝順,自己不免也這樣覺得!

養老父母不用怕孩子會踢皮球,就一個孩子——她/他從小就知道將來父母養老只能靠她/他自己,踢個屁呀(不管兒媳還是女婿娶或嫁對方之前也都很清楚這點)!另外四個老人百年之後遺產也夠養兩代人了吧,小夫妻只用不坐吃山空就好了,生活要多美有多美!

不信多走訪看看是不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日子是不是一般過得很輕鬆富裕開心!(不要講個例,十家起碼七家是這樣的!尤其城市更是十家八九家是這樣的)


雲在天氺在瓶


以往,曾鄙視過不願生孩子的,說他們不忠不孝。

後來,終於想通:不生孩子,再好不過。

①人各有志,他不想生,就隨他去吧。

②條件不同,生了難養,免得孩子受罪。

③渣男群體,本就是禍害,他們不忠不孝,自身難養,還終身啃老,自不會養孩子吃苦。興好他們無孩,否則,再把禍害傳給孩子,一害孩子,二害社會。

無孩子真的可以。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你不養孩子,自然沒有孩子養你,天經地義。你老了自生自滅,這叫活該。所以不養孩子一生自在,美好的二人世界,免得養家餬口,非常划得來。慢慢的,世界安靜,人類滅絕,然後再從石頭縫裡蹦出來。


雨155142138


完全丁克的,過去偶聽,未來會多,但絕對是極端少數。

身邊大齡男女暫時不要孩子,原因有以下幾種:

1.女方事業正值快速上升期,有非常理想的單位,崗位,前途,或者收入。不願因為生育,丟失其中一項或者全部。

2.工作女性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哺育孩子三年內日夜極度操勞,沒有一方父母住家幫助是不可能度過。

3.還在還房貸,經濟條件有限,承擔不起昂貴的月嫂費,保姆費,奶粉費,醫療費……

不是不愛孩子,是部分年輕人生不起,生起又養不起啊!


用戶104504907840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問三個問題:

一、你們都有生育福利嗎?包括生育險、產假和產後職位、工資福利、晉升機會不變的各項保障,都有嗎?

恐怕人事部在每個適齡已婚無孩的女同事入職時,都會跟她們簽訂一份內容大致為“合同期內無懷孕計劃,否則賠償公司一切損失”的既合法也不合法的協議。真人真事,地標廣州,外資公司。

萬一真的有了,也只有少數員工能真實享受生育福利,大部分都是調崗或勸退的,尤其是占人數90%以上的基層崗位。產假、哺乳假更是空想,在政策上有,或許公務員、事業單位的有,佔中國企業總數80%以上的民營和私企都會千方百計減少自身損失,解除與懷孕員工的勞資關係。所以多年來我只是盡生育險的繳費義務,從未享受該福利。親眼目睹的無良手法太多了,人事部本身就是節育大隊的分支機構。

二、作為兒女,你們真的做到讓父母老有所養、病有所安、死有所葬嗎?

可能大部分人連正在安居的物業裡,都還摻雜著父母的半世積蓄呢!作為一個既請不到事假,也拿不到喪假的受害者,本人沒有去勞動局打官司。因為當你面臨父母雙亡的威協時,時間和人都比錢重要,法律在你需要時,永遠缺席。又或者如林林總總的法制節目,只會在受害者身後申張正義,還死者一個公道,弘揚執法者的功德與豪情萬丈。而作為受害人本身,他們真的覺得有公道嗎?

三、站在你們子女的角度,你希望延續這種悲慘又無能為力的生活嗎?

尤其當你是女性時,生活及生育風險主要在你這一邊。緊張的學習埋沒你的童年,青春期每每加班到晚上20時以後,半老而草率結婚但各項生活開支並未因勤奮工作而變得輕鬆。你甚至連父母那一代的住房福利和醫療福利也沒有,他們至少在低薪的同時夫妻其中一方的單位是分配福利房的——要麼幾近於免租,要麼成本價出售。注意:他們在“下崗”制度出臺前,是不會失業的。我的祖父母和父母,終身就一個單位,一份職業。好處不僅是安穩,還有未來的確定性與進步性。所以他們希望多子多福,幸福的生活讓後代來傳承。

但於我們這一代,目睹基層同事因懷孕被排擠、被胡亂找個理由解僱;管理層同事被迫簽定不平等的生育協議,為保住得來不易的工作而錯過優生時間乃至犧牲生育機會;更多的同事明明繳交了生育保險,卻始終無法報銷醫療費用。而生活壓力,使人們連基本的慾望都無法滿足。人皆愛其子,你的下一代仍要繼續這種悲催的生活,繼承你的人生債務,卻不知何處是盡頭,他們會樂意嗎?

所以,一目瞭然,不是年輕人不願生育。耍流氓的真的不是年輕的準父母們,而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人性和社會——他們從未停止對底層勞動力及基層社會壓榨和剝削。古語云“率獸食人”,表面上剝奪員工福利的是資本家們,但又是誰在玩欲擒故縱呢?等刀子殺了人以後再起訴刀子,人已經救不回來了。

同樣,在國民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之後,無論怎麼施壓,信心和希望都救不回來。子女,不過是生命的延續罷了。當人們連自己的未來都看不到,子女是不重要的。不是他們不怕老無所養,而是他們連自己能活到多老都不確信。網上很多年輕人都說,活到60歲就夠了。如果他們真是這麼想的,又何來的晚景與所謂的淒涼呢?



青蔥光明草


因為生育觀和節育條件變了!

中國古代戰爭頻繁,生存條件艱苦,人口壽命較短,為了民族繁衍和生產發展,國家一直鼓勵生育,老百姓普遍接受“多子多福”的理念,皇族大姓為了後繼有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開枝散葉,至今人口已有幾億!且古代沒有節育技術,即使不想生育,也很難如願。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毛主席也說“人多力量大!”鼓勵生育,新中國人口迅速增加,滿足了國家建設的需要。

近幾十年,隨著生活改善,人口增多,壽命延長,人口就業與資源環境的壓力增大,我們倡導計劃生育,實行“一胎化”政策,甚至有些地方喊岀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養兔!”“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這樣的口號。人們的生育觀念大大轉變,且生活成本增加,養育成本提高,年輕一代更講究個人生活質量,因此,儘管放開二胎,人們的生育願望也不強烈,有些人不願生,或不願意多生。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進入了老齡社會,我們必須面對和認真解決少子化問題。

不要孩子行不行?當然行!不要孩子,可以沒有生育的痛苦,可以沒有養育的操勞,可以瀟灑地活到六十歲!

但之後呢?

“養兒防老”可是古訓啊!當你老眼昏花時,當你有心無力時,當你有病有災時,當你痛苦無助時,當你想傳承家業時,茫然四顧,空空蕩蕩,無兒無女,那會是怎樣的淒涼!

因此,奉勸年輕人趁年輕早生貴子,優生優育!


pds福田心耕


90年代已經是全面改革開放了,許多國外的各種消息接踵而來,給國人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我記得當初對國外很多丁克家庭覺得不可思議,想不通、不理解。

後來國人也興起效仿,一方面是時髦,一方面是享受二人世界,然終敵不過中國老祖宗傳宗接代的家訓,大部分丁克都放棄了初衷。

現代人已經不再需要口號和扯旗,追求自我的路上隨心而動,精神層次越是高階的人士,往往其行為不隨大流,他們的目光穿越了人海,眼界和思路也是不走尋常路。

在生兒育女的問題上,有責任感的人考慮的是自身的素養、能力、、發展、家庭等等因素,會選擇晚育甚至不要孩子。

但絕大部分的人則是不管生活是舒適還是艱辛、不管自身條件和能力的高低,反正總要有孩子必須要有的,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生下來,其它的後續事宜見招拆招吧。

孩子生下來隨風見長,不怕長不大,至於孩子的將來~大多數人也沒想那麼多、那麼遠,倘若生活困苦的話,熬過去便是了。像這種類型的家長還蠻多的,我們上一輩再上一輩不都這麼過來的嗎?

以前計劃生育,城市裡一般都是獨生子女,而據說貧困地區子女比例卻是城市的數倍。一個人的見識決定了其思想的先進度,也決定了其行為的深思熟慮度,而大眾的成熟行為決定了社會的文明度。

世界人口第一的我們中國目前也開始步入老齡化,為什麼呢?因為早前計劃生育的效果,還因為現在年輕一代普遍更有責任感和危機感,他們發現自己還尚未成熟,還承受不起養兒育女的擔當和責任,孩子生下來容易,但要打造成棟樑則非常不易,他們把目光投向將來,而且他們更怕自己(有孩子)將要身負的責任。

“倘若為生孩子而生孩子,不能給孩子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豈不是害了孩子也害苦了自己?”當小A向我解釋其理念時這麼對我說。

我想,我是懂的,但又是不懂的。即便是如我這般的老古董,為了不被淘汰,總想方設法地緊跟時代腳步,儘管無知但也努力接受新知識,怎麼辦呢?




LindaHu工作室


作為一個過來人奉勸大家,青春那麼短暫何必把大好時光,都浪費在成家養育孩子上?成了家會有很多不開心的事發生,有了孩子想去哪裡都有了牽掛,如果生多了,更是沒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當然,這不能包括有錢人,有錢人可以多生幾個,畢竟可以僱保姆分擔家務事幫忙帶孩子,如果我們只是中等偏上的家庭,說真的,生一個就好了,一個孩子可以享受父母完整的愛,一個孩子的父母有精力專心培養孩子,別說養兒防老,孩子多了將來有人照顧,如果你生孩子是為了給自己養老那你的想法太自私了!如果沒有足夠的精力財力,就不要把孩子帶來一起受苦了!養孩子財力很重要陪伴更重要,你確定可以一直陪伴到孩子上小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