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01

韩寒去年写过一篇《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谈到了业余和职业的事情:“足球,我的爱好之一。

从初中开始,班级联赛拿过全校冠军,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拿过四强,我护球很像梅西,射门很像贝利,曾经一度觉得可以去踢职业联赛。然而这一切都在某个下午幻灭了。

那是十几年前,我二十岁,正值当打之年,一个学生网站组织了一场慈善球赛,我和几个球友应邀参加,他们都是上海高中各校队的优秀球员。比如二中菲戈、附中克林斯曼、杨浦范巴斯滕、静安巴乔。

对手是上海一支职业队的儿童预备队,都是五年级左右的学生。我们去的时候欢声笑语,彼此告诫要对小学生下手轻一点,毕竟人家是儿童,哈哈哈哈。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 韩寒(前排左二)

上半场结束后,我作为金山区齐达内,我他妈只触到了一次球,上半场20分钟,我们就被灌了将近20个球。我们进球0个,传球成功不到十次,其他时间都在被小学生们当狗遛。后来,对方教练终止了比赛,说不能和我们这样的对手踢球,不然会影响小队员的心智健康

从那次以后,每次和大家一起看球,看到职业队踢了一场臭球以后,身边朋友纷纷大骂申花、上港,说自己上去也能把对方灭掉时,我总是笑而不语,心中荡漾起二十岁那个下午,被小学生支配的恐惧。而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

02

很多人觉得,做网红赚钱容易,随便拍个视频,做个直播,只要火了就能赚大把的钱。导致许多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剑走偏锋,不择手段去博取眼球。

前有“黄鳝门”女主播被刑拘,后有“极限永宁”坠楼身亡。还有千千万万投身“网红”事业,耗费大量钱财和青春的年轻人,最终却一无所获。他们不知道,“网红”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正逐步趋于成熟化。那些出现在我们视野的网红,基本都是专业出身。

要想单靠碰运气,吸引眼球就在网络上一夜爆红,简直是痴人说梦。作为近几年最火的网红,papi酱坐拥2000多万粉丝,共获得1200万融资,公司估值1.2亿左右。先后以2000万天价签下综艺首秀,出演吴君如执导的喜剧电影《妖妖铃》。如今,更是加入百度App担任首席内容官。记得她刚火起来的时候,很多人感慨,互联网真是个好东西。就连样貌不佳、身材不好,不会唱歌不会跳舞的业余普通女孩,也能靠着变声搞怪火起来,做网红真是容易。

但翻开papi酱的履历,你会发现,她不仅不业余,而且是一个实打实的资深娱乐圈从业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她,从小就是学院派。早在2006年,大一的papi酱就开始兼职担任网络主持人。同年,还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出任副导演和女主角。大二的时候,在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健康时尚》栏目,负责前期编导及配音。后来,由于成绩优异,刚毕业的papi酱就受邀担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马路天使》导演助理。直到2015年,papi酱凭借敏锐的职业眼光,捉住短视频风口,在多个平台进行内容创业。历经多次试验,努力了整整一年,才终于获得了网友们的认可。在此前,近10年的时间里,papi酱一直从事着娱乐行业的工作。

与其说她是一夜爆红,不如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03

除了文娱项目,在体育方面,业余和专业的差距,更是明显。在《来吧冠军》节目里,邹市明曾和天龙八部的虚竹扮演者樊少皇,进行擂台对决。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按照规则,邹市明让单手,右手背在身后,仍然花式吊打樊少皇。其实,邹市明也就玩玩,做做综艺效果,根本没有出力。而樊少皇显然是全力应战,高接抵挡,仍被打得满脸通红。

如果觉得视频不够直接,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樊少皇,13岁开始习武,身高1米82,体重80kg,常年拍摄动作片武打片,担任武术指导。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而邹市明,身高仅162cm,体重48kg,在樊少皇面前就是个小矮人。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他之所以能碾压对方,靠的是长期的专业训练,同样一个东西,他们能看到太多外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付出千万倍努力。所谓专业,就是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达到业余人士无法企及的高度。

04

有人说,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差距,有时比业余和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每一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好走的路,好赚的钱。

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变专业。只有在变专业的过程中,才有机会辨识优秀的人,和自己的差距。在这方面,古人早就把人的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奴、徒、工、匠、家、师、圣。

并做了如下解释:

奴: 非自愿和靠人监督的人

徒: 能力不足,肯自愿学习的人

工: 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人

匠: 精通一门技艺或手艺的人

师: 掌握了规律,又能将其传授给他人的人

家: 有固定的信念,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的人

圣: 精通事理,通达万物的人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奴”的层次过一辈子,他们本职工作完全没有主观能动性,纯属为了养家糊口。不仅看不到职业的上升通道,思想上还毫无改变的意识。要么直接庸庸碌碌终其一生,要么尝试走捷径赚快钱,然后失败,接着庸庸碌碌过完一生。相比而言,“徒”是一个进步者,能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去学习去改变,境况要好一些,假以时日会遇到改变的机会。

至于“工”,可以说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所做的一切。但对个人而言,如果满足于此,就只是维持而已,不会带来进更大步或改善,是被动的生存策略。到了“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人士了,他们对本职业务达到了精通,做出来的东西,普通人都能看出其质量,一般来说,这是普通人的职业天花板。

“师”相当于现在教授级的人,不但业务能力非常出色,还能长期不断地给其他人传授规律和知识。

而“家”,就是业内的顶尖人物,像画家、音乐家、作家,他们有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最后是“圣”,这是全人类极少数人的境界,不但在所属领域出类拔萃,无人能敌,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还要有高尚品格和极具睿智,有一颗高贵的不同凡响的心,具备常人难以抵达的善和超越。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社会的浮躁,总能让人忘记这一点。其实,无论新兴行业也好,传统行业也罢,要想成功,都逃不过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再用业余的态度,去挑战专业。只有努力把自己变专业,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