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什麼被越南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打敗?

皓月千山


越南戰爭是二戰後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局部戰爭,對美國而言:這也是參戰人數最多、耗資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從1955年一直延續到1975年,在這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在越南戰場先後投入650000人,在戰爭過程中死亡58202人、負傷303616人、失蹤2500人、損失飛機8612架、耗資2500億美元。包括參戰的美國盟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韓國死亡5099人、負傷10962人、失蹤4人;澳大利亞死亡474人、負傷4307人;新西蘭死亡37人、負傷187人;泰國死亡1351人、負傷5000人;中國臺灣國民黨當局死亡1人;而南越當局據保守估計也至少有220357人死亡、1170000人受傷。然而在付出重大損失後美國最終還是不得不撤出越南,而美國所扶植的南越政權也沒能逃脫覆滅的命運,越南戰爭也因此被視為美軍戰史上少有的失敗。這使人不禁要問:身為當時全球最強大國家的美國為什麼會被一個在國土面積、人口兵力、經濟水平、武器裝備等各方面樣樣不如自己的越南打敗呢?

其實何止是何止美越戰爭,越南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刺頭:歷史上曾先後擊敗過中國歷史上的宋、元、明、清四朝,進入20世紀以來先後擊敗過日本、法國、美國。越南之所以這麼難打和越南複雜的叢林山地地形密不可分:越南叢林茂密,氣候溼熱,對遠道而來的美軍而言他們最先面對的敵人不是越軍,而是毒蟲蛇蟻和溼熱天氣,因水土不服導致的大量非戰鬥性減員令美軍老兵至今記憶深刻。而越軍的戰鬥力也同樣不容忽視——在長期的抗日抗法鬥爭中越南軍民已掌握了一套適應叢林山地作戰的游擊戰法,本土作戰的他們顯然對當地氣候相當適應,他們總是能神出鬼沒地出現在美軍面前。而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往往受制於複雜的地形而無法深入戰區。

事實上越南戰爭並不只是美國與越南之間的戰爭,而是在當時的冷戰格局下被視為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爭,因此越南得到了來自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力支持援助:老撾和柬埔寨允許越南通過自己的國土構建約2萬公里的補給運輸路線——胡志明小道;古巴派兵協同北越軍隊進入南越作戰;朝鮮為北越當局提供情報支援;東德為越共部隊提供了武器裝備;蘇聯派出顧問幫助訓練越共部隊。相比之下直接毗鄰越南的中國給越南提供了更大的幫助:中國向越南提供了足夠裝備陸海空軍200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提供了上百個生產企業和維修廠、2億多米布匹、3萬多輛汽車、5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6.35億現匯;幫助越南建設了數百公里的鐵路和3千多公里的油管;中國還允許允許越軍官兵進入中國境內受訓,與此同時有1146名中國援越烈士長眠在越南的國土之上。除了來自國家層面的援助,越南甚至得到了來自包括美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社會主義人士的支持——1971年春美國空軍第1021分遣隊的報告提及:在安江省龍川市的越共第3001營中有16名來自西方國家的“紅色”志願者。遠渡重洋的美軍要面對的是獲得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大力支援的本土作戰以逸待勞的越軍,到底最終強龍沒能壓了地頭蛇。

最後美國自己的戰鬥意志也並不堅定——美國國內的反越戰呼聲極其強烈:越戰的慘烈程度使美國很多家庭都出現了越戰後遺症。與此同時美國人對自己國家所扶植的南越政權的獨裁腐敗也是失望透頂,他們難以接受自己付出重大犧牲所要捍衛的是一個獨裁腐敗的政權這一現實,於是自1961年起美國各大媒體就掀起了反越戰運動。尤其是我們需要考慮到這樣一個現實——對美國而言:越戰是電視普及後的一次大規模海外戰爭。電視裡血淋淋的傷亡場面可比報上單調的傷亡數據更為震撼人心。與此同時越戰也成為了消耗美國財力的無底洞:戰爭期間美國的對外貿易逐漸衰弱,美元危機頻發,直接導致美國自二戰結束後持續25年的經濟繁榮的終結。同時越戰也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早在1965年美國反戰團體就組織了“全國爭取越南停戰委員會”。1967年4月紐約的爆發了30萬人的和平遊行。1968年美國國內的反戰呼聲更加高漲,美國人民同樣對這場無法取勝的戰爭已經厭惡。1969年,美國陷入了第五次經濟危機,而越南戰爭則加深了美國的政治危機,反戰運動空前高漲。最終美國政府面對國內此起彼伏的洶湧民意不得不結束這場代價重大的戰爭。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越南戰爭,美國在軍事上並沒有被打敗,戰爭最終已美國的撤軍而結束!這場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這是一場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抗戰爭。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主要目的是在東南亞建立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屏障。最終因國內反戰、經濟不堪重負及中蘇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下,不得不撤兵,退出越南戰場。

美國在越南戰爭,耗時14年,光在南越就投下了800多萬噸的炸藥,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死亡大約5.6萬人,傷約30餘萬人,美軍總的軍費開支超4000億美元,有超過5000多架各型飛機被擊落。美軍認為這場戰爭是有史以來最花錢、最殘酷卻又最無價值的戰爭。

越南戰爭美國最終撤兵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巨大的傷亡使美軍產生厭戰情緒及美國經濟的不堪重負。開戰以來,美軍死傷巨大,軍隊的士氣基本喪失殆盡,士兵不斷的開小差,刺殺官長的事件時有發生。美軍面對武器裝備落後但英勇頑強的越南人民,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再加上十幾年的潮溼的熱帶雨林作戰環境下,普遍的使美軍產生了厭戰情緒。整個越南戰爭後期,美軍基本上沒有了強悍的戰鬥力,反而被反戰、厭戰的情緒所籠罩。

越南戰爭是消耗美國財力的無底洞。使美國經濟出現了危機,早在1965年,美國反戰團體就組織了“全國爭取越南停戰委員會”。1967年4月,紐約的爆發了30萬人的和平遊行。1968年,美國國內的反戰呼聲更加高漲,美國人民同樣對這場無法取勝的戰爭已經厭惡。1969年,美國陷入了第五次經濟危機,對外貿易逐漸衰弱,美元危機頻發。越南戰爭加深了美國的政治危機,反戰運動空前高漲。

其次,中國力量的存在使美國意識到這是一場無法勝利的戰爭。由於中國對越南的援助,使得美軍的戰場範圍和規模無法有效擴大,地面進攻只限制在南越區域。中國及北越對北緯17度線的有效控制,註定了這場戰爭的格局及結果。對於美國來說,越南戰爭不擴大規模和範圍則未必會輸,而一旦擴大規模和範圍則一定會輸。美國的對手的蘇聯,美國不願意在越南戰場直接與中國打消耗戰,而且美軍已經在之前的朝鮮戰爭中領教過中國的招式,所以這場戰爭無法擴大規模。

中國有30萬人員援助北越,緊緊盯死北緯17度線,這使得美軍只能通過空中打擊北越,地面部隊始終實質性的打擊。中國對越南的大量援助,使得北越全民皆兵。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中國大量的物資源源不斷的援助越南,其中包括糧食、武器、車輛及石油等。儘管北越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有堅強的後盾。美國正是懼怕中國力量的存在,始終沒有向北越發動地面進攻。

最後,美國政府因國際形勢對越南戰爭態度發生轉變。1969年,尼克松當選美國總統,由於蘇聯實力的快速增長及冷戰的需要,他決定讓美國從越南脫身,讓越南人自己內戰。此時的蘇聯在軍力發展方面以經接近美國並有超越的趨勢,尼克松為了冷戰及與蘇聯的軍備競賽不落下風,越南撤軍就成為首當其衝的任務。

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尼克松為了滿足冷戰需要,積極爭取與中國緩和關係,因此,越南戰爭戰爭的撤軍決定就變的異常重要。美國政府在後續邊談邊打的傳統模式中,尼克松試圖挽回一些美國的顏面,但最終看起來都是徒勞的。1973年1月27日,美國簽訂越南戰爭和平協議,從越南撤軍,同年3月底,美軍全部撤出越南。1975年,南越人民軍解放西貢。1976年6月,越南宣佈南北統一。因此,越南戰爭中,美軍沒有被打敗,是迫不得已的撤軍。


野史也是史


這個有很多因素在裡面,首先,美國當時打越南的時候,處於一種“畏首畏尾”的狀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力以赴,因為美國不敢擴大在越南這邊的戰爭規模,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那場戰爭雖然是叫“美越戰爭”,直接進行軍事對抗的也是美國和越南兩個國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越南就一定是這場戰爭的“主角”,真正的主角在我看來其實是這場戰爭背後博弈的兩個大國,即美國和蘇聯!

所以,其中一個原因就出來了,越南戰爭發生的時間是在美蘇冷戰期間,在當時美國真正的對手只有蘇聯,而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博弈的主戰場又不在亞洲,而是在歐洲,這樣一來,就導致美國即使在東南亞這邊跟人家幹起來了,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這邊,因為在歐洲那邊他還需要防備著蘇聯,一旦重兵對付越南,從而導致歐洲後院失火的話,這對於美國來說才是不能忍受的,因為美國就算真的對越南下重手了,在越南境內要對上的也不會是蘇聯,而是另一個北方大國,並且楊基佬也心裡明白,在越南這種山區環境跟那個北方大國硬剛是贏不了的,到時自己在東南亞這邊搭了進去,就要擔心歐洲會不會被蘇聯給端了!

然後,北越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啊,他的後面有蘇聯這個巨無霸以及另一個大國的支持,所以像武器、糧食這樣的後勤資源基本上不用擔心,只要一心跟美國死磕就行了,也正是因為有個北方大國的實質性支持,美國的地面部隊根本做不到真正在北越的境內對其進行有效打擊,你單靠空軍有什麼用?

越南別的不多,就是山多,山地作戰環境根本就不利於美軍這種靠裝備來實現一波推的軍隊,所以,只會越打越吃力,這種戰爭泥潭擺脫不了的話,國內的反戰情緒也就越來越嚴重了!

因此,政治和經濟因素也是導致美國戰敗的原因之一,在越南的戰爭已經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了,美國在二戰後建立並主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貶值,就跟美國五六十年代的對外戰爭有著直接的關係,

並且傷亡的人數也隨著參戰的時間增加而越來越大,國內帶來的巨大壓力也迫使政府考慮從越南撤軍的事情,所以這就是美國為什麼在越南戰場戰敗的原因,別說美國沒輸,從戰爭的目的來看美國輸的很慘,蘇聯沒有牽制到,反而自己搞的一身騷,“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貶值、經濟受到影響,這還不是輸了?反觀蘇聯有什麼影響?


哨兵ZH


在越南戰爭中,軍事力量強大的美軍之所以最後選擇灰溜溜地主動撤軍,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越南有多麼強大,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狠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最後是因為美國打不過越軍,怕了美軍,才撤軍的。實則不然,原來都是我們想錯了。真實的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其中最後一個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越軍不要命,造成了美軍很大的傷亡。在越南戰爭中,雖然美軍裝備精良,而越軍武器落後,但往往決定戰爭勝利不單單是武器,更主要的人。越軍為了保家衛國,與敵人浴血奮戰,充分顯示了不要死的勁頭,一命換一命,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反觀美軍在與越軍的作戰中越發的沒有鬥志和戰鬥力,瀰漫著反戰、厭戰情緒。此消彼長,在越戰後期,美軍已經佔不了什麼便宜,反而是深陷越戰的泥潭不能自拔,這是誘發美軍撤軍的導火索。

二、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援,美軍也擔心被拖垮。在越戰中,越軍之所以越戰越勇與中蘇等國的大量無償的武器、糧食等支援是密不可分,是支持越軍勝利的重要保證,好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我們的支持,越軍早就玩完了。正是由於越軍有外援以及越軍的頑強抵抗,導致越戰成為美軍的一個戰爭泥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此時美國擔心被越戰拖垮,從而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劣勢,這也是美國撤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不得不撤軍。由於美軍深陷越戰的泥潭,大量的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導致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美國從上到下,都瀰漫著反戰情緒,並且美軍士兵快到了心理崩潰的邊緣。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美國最後取得了勝利又有什麼用呢?最後美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撤軍。



總之,越戰的結束是美國和越南博弈後,經過權衡利弊,美國所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而已。並且越戰沒有勝利方,越南和美國都深受其害,甚至直到今天。戰爭是殘酷的,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密探零零發


這場戰爭於其說是美國與越南的戰爭,不如說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對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爭,雙方勢均力敵,誰都難以短時間擊垮對方,註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戰爭的原因類式朝鮮戰爭,朝鮮半島以三八線分韓國和朝鮮兩個國家,兩個國家意識形態不同,美國通過支持韓國阻止朝鮮的統一戰爭,最後目的達到了,至今朝韓仍是分裂狀態,美國的軍事影響始終存在於朝鮮半島。而當時的越南也是以北緯十七度分為北越和南越兩個國家,美國想以同樣的方式通過扶持南越阻止北越的統一戰爭。

美國自55年開始通過提供資金,武器,派軍事顧問扶持南越,到61年起親自赤膊上陣,還邀請許多資本主義陣營的國家參戰,僅美國前後用兵達65萬人之多,用死亡5萬8千人,傷殘20萬的代價,遭到國內人民的反對,至73年同北越簽署停戰協議,撤兵越南為止,宣告美國對越南的政策徹底失敗。

北越的勝利除自身的英勇善戰外,同中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中國直接出兵17萬人,提供了230個營的武器裝備,蘇聯提供了導彈,雷達,戰艦,坦克等先進武器,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只要美國願意打下去,中蘇一定會奉陪到底,決不會再讓美國在中南半島有軍事力量存在。





雪上長留馬行處


美國沒有在軍事上被打敗,而是無法承受巨大的政治壓力,不想打了!

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戰爭進行於1955年-1975年。

交戰雙方是由美國及西方國家支持的越南共和國,和受蘇聯等東方陣營支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越戰初期,南北越各自的控制的地區示意圖)

越南在1885淪為法國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

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世稱“北越”。

為防止越南被共產主義佔領,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於是北越和法國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

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對法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將法軍趕出越南。

之後雙方在日內瓦舉行會談。1954年7月21日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國、北越、南越、柬埔寨、老撾九國外長簽訂《日內瓦協定》。根據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為界分治,越南北部由越共控制,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

但是這場本應由越南人民自己決定命運的選舉確最後沒有進行,北越拒絕在其控制區域內進行公投。(日內瓦會議現場,出席本次會議的中方代表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1955年,奉行對北越強硬政策的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推翻保大皇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世稱南越。吳廷琰得到美國人的大力支持。美國開始向南越派遣大量軍事人員,而北越也在積極備戰,雙方衝突一觸即發。(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

1960年1月17日北越率先向南越發起進攻,美國也立即針鋒相對,派兵入越,越戰正式爆發。

美國總統肯尼迪和林登·約翰遜都支持介入越南戰事,整個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戰場投入54萬大軍,美軍憑藉先進的軍事力量,一直處於進攻方。

美軍相繼發動了“弧光作戰”“滾雷行動”“轟雷行動”“旱季攻勢”“春節攻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是卻無法完全消滅北越游擊隊。

北越軍隊在中國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下,在越南密集的叢林裡與美軍不斷周旋,讓美國不堪其擾。(身處越南叢林的美軍士兵)

持續的戰事在不斷增加美軍傷亡的同時,也引發了國內的反戰運動。當時美國的大學生在獲悉越南的局勢後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並且有大量的青年逃亡加拿大躲避兵役,這給美國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1969年,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從越南脫身。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關島發表聲明,提出撤出50萬美軍、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的“新亞洲政策”。

1973美國與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政府簽訂《巴黎和約》,同年美軍全面撤出越南。

越南戰爭,北越之所以能笑道最後,並非其戰鬥力強於美軍。恰恰相反,在幾乎所有的正面戰,北越都已慘敗告終。如1972年北越發動的“復活節攻勢”被美軍打得哭爹喊娘,損失超過10萬人。


千佛山車神


越南戰爭(越戰)(1955—1975)是美國等國家支持的南越與蘇聯、中國等國支持的北越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期間,美國經歷了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和尼克松四任總統。

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尼克松執政後期,雖然美國在軍事上並未完全失敗,但避免遭受更嚴重的損失,美國結束了越戰。

可以說,美國並不是越戰的勝利者,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被越南打敗了。美國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


1、戰爭中的嚴重損失。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到1967年,在越南參戰的美軍超過50萬。美國在越戰中遭受嚴重損失,美軍傷亡慘重,戰爭使美國的實力受到削弱。

2、國內反戰的壓力。

美國國內反戰浪潮日益高漲,國內的種族及民權問題日益嚴重,反戰遍及各地,使美國內外交困。

3、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下降。

蘇聯在冷戰中逐漸佔據的優勢。美國為與蘇抗衡,需要逐步越南撤出軍隊,直至徹底結束越戰。

4、越南軍民的頑強抵抗。

5、中國對越南的支援。

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譴責美國的侵略罪行,表明美國對北越南的侵犯,就是對中國的侵犯。中國絕不會坐視不救。各地多次開展了反美援越活動。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後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後勤等部隊,總計32萬餘人,最高年份達17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中國對越南的援助,是對外援助中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在中國的強有力的援助下,越南軍民終於打敗了美國。


趣話歷史那些事


美國在越南的失敗,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國內政治受公眾輿論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人民被戰爭的慘烈嚇到,逼迫政府退出了戰爭。”


其實越戰的傷亡在20世紀的美國來說並不算高: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戰死超過40萬。

朝鮮戰爭美軍戰死5.4萬。

越南戰爭美軍戰死5.8萬。


越南戰爭的死亡數字只是略高於朝鮮戰爭,而美國參與越南戰爭實際上持續時間長達16年,這樣看來是不是沒什麼了不起了?


但是越南戰爭時期的美國,跟過去比有個很大的不同:


電視普及了。

戰爭初期美國公眾對美國參加越戰採取支持態度,但在血腥的“春季攻勢”後,美國民眾在電視新聞和報紙上看到了媒體對越南死傷貧民的真實影像記錄,這使得公眾對越戰的態度發生了逆轉,他們開始不斷要求政府退出越戰。國內外有相當一部分學者都認為公眾輿論為美國退出越戰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當時的美國還不像今天這樣精於輿論操作,所以當時出現在美國人電視裡的傷亡場面,儘管是黑白的,卻仍舊是非常真實,這給人的震撼可比看到報紙上的一行黑色傷亡數字震撼多了。


安德·Z·卡茨(Andrew Z.Katz)在《公眾輿論和外交政策:尼克松政府及其尋求的在印度支那體面的和平》一文中指出,在越戰前期,政府並沒有關注公眾的反應,但是後來政府越來越傾向於將公民投票作為對外政策的重要指向,而且最終政府向公眾屈服退出了越戰。③羅伯特·E·洛斯通過對越戰中春季攻勢等重大事件的考察,透視了電視新聞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及公眾態度對美國對越政策的影響。



而美國的選舉制度則起了決定作用:前任總統支持戰爭,那麼後一任總統注意到人民反戰,就很可能尋找停止戰爭的途徑,於是尼克松在1968年參加總統競選獲勝後,1969年就開始和越南秘密談判撤軍。從那一刻開始,美國就註明會在越戰中承認失敗了。


閉家鎖的紅楓


首先講,越南戰爭沒有誰勝誰敗。美國在北越戰爭上不敢打是因為政治因素,在越南的北方是中國,美國曾經在朝鮮戰爭中嘗過新中國的厲害,這次越南戰爭美國為了避免刺激中國,存在著很大的妥協。

北越能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大量的物資、武器、彈藥主要是有中國的支持,否則越南早就沒有打下去的資本。作為社會主義的北越和資本主義的南越,兩種社會政治形態矛盾尖銳,水火不容,這在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都是存在的一種現象。

從中國內戰到朝鮮戰爭,最後到越南戰爭,美國這時候由於國內反戰情緒的影響,美國最後撤出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美國除了浪費大量的錢財,美國沒有得到實際的利益。而戰後的越南,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簡直猖狂的不得了,這裡我看到了科威特戰爭前的伊拉克。越南在統一國內後,先後同附近的鄰國發兵,在被中國教訓一頓後,才安穩老實。

越南在多年的窮兵黷武中,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落後於世界,現在越南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2000多美元,在經濟上越南就是個矮子,全年國內收入還沒有馬雲一個人的錢多。而現在,在武器裝備方面,越南早已淪為四流國家,曾經不可一世的局面早已煙消雲散。

歷史是戲謔人的,曾經的強國,一旦錯過一個機會,就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喘不過氣來,在世界歷史潮流中一刻也不能落後,否則只能會隨波逐流,成為這個世界的配角。


用文章記錄歷史的縮影


美國從越南撤軍,是出於政治原因,並非打不過越南!當時的國際背景比較複雜,主要是美蘇爭霸的需要!加上中蘇交惡,美國有意與中國建交對抗蘇聯,所以出於政治考量,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從越南撤軍。越南勝在了政治上,而非軍事上。

越南在19世紀中葉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時被日本佔領。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日本撤出越南,9月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皇帝被推翻,隨後宣佈退位。胡志明領導的越共在越南的北方宣佈獨立,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而同年9月,法國捲土重來,佔領越南的西貢市,扶植保大皇帝,建立“越南國”。北越與法國打了9年,1954年北越與法國之間的奠邊府戰役打響,最終法國戰敗。法國撤出越南以後,美國接過了法國的旗杆,取代了法國在越南的地位。吳廷琰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廢黜保大皇帝,自己當了總統,建立越南共和國簡稱南越。隨後,越南戰爭爆發。

從1955年到1975年,雙方打打停停一打就是20的時間。越南戰爭爆發之後,中國根據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以北緯17度線為界,給美國劃定了升級戰爭的範圍。並決定如果美軍只是介入南越地面戰鬥,派飛機轟炸北越,中國也只派出防空部隊赴越,而一旦美軍越過北緯17度線,中國將派出地面部隊赴越南參戰。中國強硬的政治立場,使美國始終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主要是有了朝鮮戰爭的前車之鑑,所以美國也很聽話,始終沒敢越雷池半步。一直在與北方的游擊隊作戰,假如沒有中國的援助,越南估計堅持不了三個月!

美國在越南打了20年,始終無法消滅北方的游擊隊。國內的反戰浪潮越來越高漲,且美國也換了幾屆領導人了。且當時的政治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蘇摩擦不斷。美國總統尼克松上任以後,為了改善對華關係,他決定撤出越南。所以,美國從越南撤退,並非美國打不過越南,而出於政治原因考慮,最終決定美國從越南撤軍。美國在冷戰後期,最大的敵人是蘇聯,非越南。加上中蘇矛盾愈演愈烈,美國就向中國靠攏,於是中美建交,美國在亞洲的戰爭也宣告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