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二為什麼沒有裝備部隊?

軍統60


殲-12,是空軍提出設想的一架輕小靈活的制空型戰鬥機,其誕生的時代背景,當時特別強調適合人民戰爭,開展空中游擊戰術,所以軍工是在空軍的要求下研發的。

此型戰機由南昌飛機廠完成設計和制導,共造出了3架樣機,在北京向軍委領導作彙報表演時,某帥對有著小巧玲瓏的外形,較短滑行距離就能起飛的殲-12讚譽有加,稱其為“空中李向陽”,於是,殲-12戰鬥機名聲大振。

但某帥儘管對殲-12情有獨鍾,依然未能改變殲-12被淘汰出局的命運,畢竟空軍內部也有頭腦非常清醒之人,知道這架空重3.1噸,最大起飛重量只有5噸的所謂“空中李向陽”,其實就是違背戰機設計客觀規律,在政治掛帥大旗下研製的一架奇葩戰機。

這麼一架空中小玩意,能裝多少油、能裝多少彈、能飛多少遠,連雷達都沒有,就是空中睜眼瞎,對一架航程只有數百公里的戰機,剛起飛沒多久,就得掉轉機頭往回飛,或者找別的機場降落,因為就要快沒油了。

還指望憑藉“空中李向陽”,在早打、大打、打核戰爭中,發揚空中刺刀見紅的精神,對敵機進行空中拼刺刀,事實上門都沒有。

以當代人的眼光來看,殲-12真是不可思議的產物,但卻實實在在地在歷史上存在過,確實是空軍提出來的,3-4噸重,可裝上卡車,機動轉場部署,機動性能好,條件簡陋的野戰機場都能起飛,執行作戰任務。

應該說南昌飛機廠的工程師們非常努力,也非常不容易,真的按空軍要求設計並製造出來這架短距起落、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殲-12,但問題是這玩意實在是太小了,能飛高,但飛不遠,載彈量低,滯空時間短,沒有雷達,全靠飛行員目測操控,對一架剛起飛不久,就要考慮降落問題的戰機來說,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

真的殲-12搞出來了,空軍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了,這玩意實在是太小了,真的沒法打仗,於是,借清理新機研製型號和調整裝備體制時,悄悄地將殲-12從裝備體制中除名了,“空中李向陽”也就偃旗息鼓了。


國平軍史


提到殲-12,這架飛機並不是比殲-11更高大上的飛機。

這是殲-11,而殲-12雖然比殲-11“號大”,但卻是中國早期研製的一型戰鬥機。

這架才是殲-12。看飛機的圖片,往往要注意座艙的大小才能真正的估計一架飛機的尺寸。

乍一看殲-12或許會認為這是一架不小的飛機,但仔細看座艙在飛機上的比例則會發現這架飛機並不大。

直接上比例圖:

和我國其他戰機相比,殲-12是相當的袖珍了。飛機總長度只有10.3米,翼展只有7.2米。是相當袖珍的一架飛機。殲-12還拿了一個世界紀錄——空重只有3.1噸,是世界上最輕的噴氣式戰鬥機。

但是過小的機身就不能攜帶一定數量的武器,同時機內的載油也不能維持太大的航程。雖然殲-12有1門30毫米機炮、1門23毫米機炮、2枚導彈掛載點但由於機頭進氣也沒法裝備雷達系統,因此導彈僅僅可以攻擊紅外目標(導彈自尋)。


起初殲-12被設計成前線戰鬥機,可以從前線簡易機場起飛,相傳在設計殲-12時候的口號就是“適應人民戰爭需要、實現廣泛、分散的空中游擊戰”,甚至殲-12的代號也叫做了“空中李向陽(著名的游擊隊員形象)”。但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中國一直沒有重視前線支援戰鬥機的設計,以至於我們現在所有的前線支援工作都是由遠程戰機從後方機場奔赴完成的。


所以在70年代末期殲-12項目就下馬了。原始生產設計的3架殲-12,也就陸續的進入了博物館和作為雕塑物展出了。甚為遺憾。

殲-12項目的下馬其實代表了中國空地一體化作戰的一個典型缺失,不僅僅導致了我們的短距輕型戰鬥機成了空白,也間接導致了中國至今沒有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問題。歸根結底也就是當年作戰思想相對僵化的結果。


軍武數據庫


殲12這款戰機是“早打、大打、打核大戰”戰略思想下的產物,是從殲6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之所以要命名為殲12,是要給人一種神秘感。當時我軍裝備的戰機是殲6,殲7渾身毛病,只有少量裝備,殲8至殲11都沒影呢。突然出了個殲12,就是想嚇唬老外,讓老外以為我們掌握了什麼先進的航空技術。

客觀的說,殲12作為“早打、大打、打核大戰”戰略思想指導下的產物,它的設計還是相當成功的。首先,它重量輕,機動靈活,可以在很短的跑道上起飛,被稱為“空中李向陽”。其次,它設計簡單,操作簡便,便於大規模的生產,飛行員培訓一兩個月也能熟練的操作它。

當然,它的缺點就一大堆了。比如說航程短,只有三四百公里的航程;電子設備簡單,完全依賴飛行員目視搜索和地面引導;機體壽命短,發動機的壽命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個小時。當然,當時軍方根據二戰時期大規模空戰的模式進行推算,認為在大規模空戰中,一架飛機的壽命也就只有一百多個小時,所以機體壽命短,發動機壽命短都不算是缺點,反而是符合戰場規律的。

當然,改革開放後,我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早打、大打、打核大戰”的戰略思想也就過時了,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殲12也就下馬了。目前保存在世上的殲12好像只有6架。一架在它的孃家南昌飛機制造廠收藏,有四架被製成了館標,放在了航空博物館的門口,一架在軍事博物館收藏。

被製成館標的殲12


血染戰旗紅


殲12戰鬥機,是中國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架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由中國自行研製的輕型噴氣戰鬥機 ,為中國實施全面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要求戰鬥機輕快,被葉帥稱為空中李向陽,也看出了空中定位,做的是游擊戰。但空中不是地面,沒有任何掩護。空中是雷達的戰場,無處躲,無處藏。殲20更像是空中李向陽,武藝高強,機動靈活,腿長跑得快,隱蔽性好,天下無敵。



殲12最大的問題是腿太短了,看樣子半徑不會超過300公里。即使是直升機,4噸也可以算作輕型機,現在看來只能算是技術驗證機。

1978年,決定殲12不列入裝備體制,停止研製 。幾架樣機,有的做了徽標,比如小湯山的就是這樣,有的進了展覽館,但這是中國第1款自行研製的戰鬥機,是有特殊意義的。


大志遠思想空間


殲十二違背了武器的基本原則。

武器的基本要素是作用距離和作用量。比如長矛就是步兵的主要武器。弓弩延長了作用距離。早期火炮是增加作用量。

機械化武器平臺出現後,其三要素是火力、機動性和防護。火力就是射程和口徑。對於飛機來說,就是航程和載彈量。

殲十二縮短航程,減小載彈量,是反其道而行之,逆潮流而動。


天明遙遙山海關


造了也沒有用,太小了改都沒法改,李向陽,讓飛行員拿駁殼槍空戰


用戶7116815084849


沒有雷達這一點...淘汰是對的


沙漠看瀚海


看到這個問題我震驚了!

你是認真的嗎?

殲20已經裝備部隊。


微塵微輕


有的地方不合格


手機用戶61632847012


如果要說原因我想得從國際大背景說起。七十年代初,中美關係回暖,中國東南部防空壓力驟降有關。沒必要發展這種超輕型戰機用於自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