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花餑餑,擋不住的藝術顏值 品不夠的膠東味道

對於每一個威海人來說,花餑餑就像是陪伴味蕾多年的知己,一日三餐離不了花餑餑。逢年過節、人生大事都有它的身影,這種散發著奇異芳香的花餑餑,是每一個威海人從小記憶中的香味,這種用麵粉做成的傳統味道,又是如何做成的呢?


文登花餑餑,擋不住的藝術顏值 品不夠的膠東味道

採風團現場揭秘“文登花餑餑”

8月22日,威海新媒體聯盟走近“文登花餑餑”,欣賞絕妙的非遺手藝,感悟膠東百姓絢爛質樸的鄉土民俗文化。

“聞著味道就很有食慾,看到實物更是想吃。”“這個花餑餑的造型好可愛。”“色香味俱全,五星好評花餑餑。”一進加工車間,大家的目光就被花餑餑吸引了,紛紛舉起相機、手機不停拍照。

在威海九九食品製作車間,放眼望去,四周一排排陳列架上放滿了製作好的花餑餑,在車間正中央,工人師傅正在熟練的製作著一隻生肖龍模樣的花餑餑,惟妙惟肖,引來採風團成員駐足欣賞。

每一塊麵團,好像被注入了靈性,轉眼間就變成了,鴛鴦、鯉魚、龍、鳳、壽桃等各種造型栩栩如生。

“此次來文登採風不虛此行,文登花餑餑讓我們大開眼界、大飽口福。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咱們老百姓的熱情與淳樸,也真實地領略了文登地區獨具魅力的風土人情與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新媒體聯盟成員劉女士說。


文登花餑餑,擋不住的藝術顏值 品不夠的膠東味道

文登花餑餑為啥這麼火?

以前威海人過生日時興吃生日蛋糕,如今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花餑餑這種低糖、不含任何添加劑的麵食,便開始流行起來。

加工車間的置物架上擺滿了葫蘆、壽桃、石榴等造型各異的花餑餑,威海市九九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呂桂華告訴記者,基礎造型做好之後,還要做彩色裝飾。過去的人們用顏料染出彩色的面,現在文登的花餑餑藝人用各種蔬菜、水果的汁液做出彩色的麵糰,比如黃色用的是南瓜汁,綠色是菠菜汁,紅色是紅曲米,然後用模具刻出相應的樹葉、花瓣等形狀貼在花餑餑上,這樣不僅解決了“花餑餑”自然上色的問題,也確保了食品安全。

歷史悠久的文登花餑餑如今早已不是過去簡單的家庭小手工製作,呂桂華告訴記者,在保證口味、造型純正的同時,他們採用了部分機械加工,提高了產量和效率。現如今的文登花餑餑在市場上日益走俏,他們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滿足本地需求的基礎上,很大部分是利用電子商務在線銷售。因為餑餑的口感好、質量優,加上誠信經營,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企業規模也不斷壯大,在廠裡工作的周邊群眾的收入也不斷增加。


文登花餑餑,擋不住的藝術顏值 品不夠的膠東味道

吃的是餑餑 傳承的是威海文化

花餑餑作為文登的一張名片,其中寓意的文化內涵,比起它的味道更值得細細品嚐要做出有溫度的花餑餑,做出有情懷的文登味道,需要每一個人去傳承。

花餑餑製作技藝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多次被評選為省市級優秀旅遊商品。在文登,花餑餑早已超越了一般飲食,它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造型的花餑餑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用途。

當地人在人生大事上也離不開花餑餑,除了常見的老人過壽用的壽桃之外,小孩子過週歲的餑餑、結婚的花餑餑種類也是相當豐富。除了銷售外,他們還推出了花餑餑DIY活動,麵食技師手把手教小朋友現場製作花餑餑,在蒸制餑餑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給小朋友講述民俗故事,在提高小朋友動手能力的同時瞭解膠東傳統文化習俗,也讓“文登花餑餑”的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花餑餑習俗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不僅繼承了傳統文化,而且還表現出了時代特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花餑餑由原來為了滿足食用的需求,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形式和文登獨有的地域飲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