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可愛"還是"四不像"?為什麼國人對旅行車並不感冒?

車否否去歐洲做交換生的時候,常常在路上見到一種介於SUV和轎車之間的車,那是當年在國內相當少見的一類車型,被統稱為旅行車,它的英文名稱是"stationwagon",由於發音相似,也被國人親切成為"瓦罐車"。車否否的目光總會第一時間被瓦罐車吸引走,因為它的造型更飽滿,線條也更加筆直挺拔,相對於轎車顯得更加利落,相對SUV則顯得更靈動。但與歐洲人民不同的是,國內消費者卻對旅行車有些興致缺缺。

是

上世紀30年代,旅行車主要用於運送火車站周圍的貨物,隨著二戰之後工業的快速發展,Jeep在1946年推出了Jeep Willys,塗裝非常鮮豔。從2050年代開始,在美國飛速發展,由於經濟低潮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沒落後,重新成為了主流。北歐最有名的廠商在上50年就推出了旗下首款廂式——PPV45,同一時間,、、等車企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當年的桑坦納與標緻508SW旅行車在國內風靡一時,可惜因為產能等原因黯然收場。

是

要追究起歷史原因來,無論是國民企業紅旗轎車、上海牌、伏爾加,還是後來經典的大眾桑坦納,似乎國人對汽車的原始印象就是三廂車,在他們心目中,三廂車才是正經轎車,而旅行車這種砍掉了與車頭對應的車尾,又像SUV一樣加了D柱的設計多少有些"四不像",且當年的富康、鈴木等低端小車是兩廂車,而直到現在,市面上頂級的豪華車型也沒有出現過兩廂車的身影,因此人們也有了兩廂車檔次不如三廂車高的固定印象。比如老標緻307,即使是加了一個不堪入眼的後備箱,銷量依然居高不下。因此,以大為美的國人,的確會更偏愛造型更大氣的車子。

是

若論外觀,每個人的審美倒還不盡相同,但說到價格,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而旅行車的價格就已經將一大批人拒之門外了。我們就說大眾蔚攬,它的價格區間是25.08-40.28萬,比作為三廂版原型的帕薩特高出了整整7-10萬,幾乎是一個國產緊湊型車的價格。包括榮威i5的旅行版榮威ei5,雖然電動車價格確實稍高一些,ei5的售價比i5是直接翻了倍的,既沒有足夠大的身軀,價格又更貴,只是抬高了後備廂就要花好幾萬的話,任誰都會覺得不太划算。

是

其實就目前來說,國內並沒有什麼完美的家用旅行車,本田傑德嚴格意義上不算是旅行車,離地間隙過小,寶馬2系旅行版和大眾蔚攬都是價格偏高,斯柯達明銳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惜斯柯達品牌整體影響力較弱,即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旅行車家族,願意買單的人也很少。再加上,熱度極高的SUV產品層出不窮,顯得本就為數不多的旅行車們更是弱小無助又可憐…

其實總得來說,如果旅行車的價格能夠與轎車持平,那麼以它優美的外觀,足夠大的空間和良好的操控性,應該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畢竟印象是可以改變的,何況旅行車確實有很多優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