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打了幾十年仗,越打越富。越打國家越強盛?

蘭博基尼138580381


美國並不總是越打越富、越打越強,要看戰爭控制在什麼規模。在越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以後,由於耗費的軍費太多,美國兩度發生經濟危機。伊拉克戰爭以後,美國再也沒有發動一次全面戰爭,就是因為耗費的資金過於龐大,以至於美國不敢輕易言兵。不過,在沒有發動全面戰爭的前提下,美國確實是越打仗越富裕。

美國一直在打仗,絕非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特別是在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在全世界就沒有了對手,開始肆無忌憚的軍事打擊敵對國家。在1999年,美國帶領北約諸國發動了科索沃戰爭,直接導致前南聯盟解體為黑山與塞爾維亞兩國國家。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2003年,美國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爭,推翻了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在2011年,美國參與了軍事打擊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將其推翻。縱觀美國建國200多年來的所作所為,美國絕對不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相反,美國發動戰爭的次數遠超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

美國與其他國家不同,戰爭有時反而是美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美國能夠在建國170多年以後,就能夠成為世界霸主,與四場戰爭息息相關。第一場,美國南北戰爭讓美國國內市場統一,為經濟快速發展掃清了障礙;第二場,美西戰爭,美國奪取了波多黎各、古巴等原西班牙殖民地,成為了美洲霸主;第三場,第一場世界大戰,美國在同盟國與協約國兩頭做生意,大賺特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第四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成為了世界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發動了十幾次規模大小不一的戰爭,為何沒有衰落。關鍵原因有兩點:第一,美國擁有美元霸權,可以直接用本國貨幣美元在全世界採購物資,不必擔心外匯儲備缺少的問題,戰爭甚至能夠刺美國經濟發展;第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生產國,不需要向外國進口武器,美國越是打仗,耗費的武器越能夠刺激美國軍工產業發展,也能帶動很多相關行業發展。世界上前100名軍火公司,美國佔據了50多家,包括製造愛國者”導彈、“宙斯盾”系統的雷神公司、製造B-29轟炸機的波音公司、製造F-35戰鬥機、三叉戟導彈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

總結起來,其他國家打仗是將本國的外匯儲備耗費去購買別國的武器裝備,是刺激其他國家軍工生產;美國是用本國的貨幣從engu本國公司購買武器,是刺激美國經濟增長。

美國也曾因為戰爭導致衰落, 並不是所有戰爭都能獲利

美國也並不是每一場戰爭都能獲利,在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戰爭與21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都曾經損失慘重,綜合國力持續衰落了一段時間。在越南戰爭中,美國耗費了2000多億美元的軍費,是導致1973年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耗費了7000多億美元軍費,是導致2009年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在伊拉克戰爭以後,美國至今沒有發動全面戰爭,就是擔心耗費的軍費太大,有可能再次拖累美國經濟增長。

結論:準確的講,應該是美國只需要控制好戰爭的規模,打起仗來不僅不會虧本,反而會刺激經濟增長;如果美國控制不好戰爭規模,也有可能拖累經濟增長。


美國觀察室


這個問題實實在在,畢竟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至始至終都沒有停止過對他國的軍事幹預!我們可以列舉一下:一是發動朝鮮戰爭,二是發動越南戰爭,三是發動波斯灣戰爭,四是發動科索沃戰爭。五是發動伊拉克戰爭,這是規模較大的,其它較小一點的如軍事幹預尼加拉瓜,派軍隊入侵海地,索馬里以及阿富汗等等數不勝數,同時美國在冷戰時期還投入了大量的軍事力量遏制前蘇聯,投入巨資打造北約,讓人們看起來完全是窮兵黷武,按照歷史的發展邏輯應該是亡國的途徑,可是美國卻一反常態,竟然是世界的絕對霸主!什麼道理呢?我想應該是如下幾個因素:一是美國在二戰中大發了戰爭財,這使他們不必像俄羅斯,英國,法國以及中國那樣必須休養生息。二是美國在戰爭中建立起來的龐大軍工企業為他們壟斷了世界上所有的軍火買賣。三是二戰之後美國網囉了世界上大量的科技人才,使美國的科技成果領軍天下,其它國家只能掏錢才能獲得。四是美國主導的美元森林體系控制了國際金融,其它國家不論如何發展經濟都要給美國買單。五是美國以自己的國家實力在方方面面制定標準和規則,而這些都是為美國服務的!大家說美國能夠不富強嗎?這就是美國經常發動戰爭而又越來越強的原因。說白了美國就是在大炮的淫威之下吸吮他國的民脂民膏,如果沒有其它的大國去抗衡,去挑戰,去伸張正義,那麼美國就要把我們當奴隸了!


子寅18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不僅要死人,而且花錢如流水一般。美國打海灣戰爭的時候,沒有花多少,那是因為北約國家紛紛出動,抱團取暖,都掏一點,當時的美國經濟形勢大好,拿出一點,可以說九牛一毛。一戰下來,打下了不少名裝備,直引得不少國家採購了不老少的美國裝備,裝備是最賺錢的生意,這樣一找補,基本都賺了回來。不過,海灣是海灣,這以後美國就千里走單騎,基本全靠自家練,北約成員參加是參加,出槍出糧出人,都很少。伊阿兩場仗,把美國經濟拖累不輕,這是經濟專家的定論。

美國打了幾十年仗,卻越大越富,越大越強呢?首先,美國這幾十年本土從來沒遭受戰爭毒害,一直在穩定發展;其次,美國重視利益,在戰爭中止損有一套;最後,美國參與的大部分戰爭都是美國獲利。

美國本土發生的戰爭寥寥無幾,只在美國曆史早期爆發過幾場戰爭,18世紀的獨立戰爭,19世紀的南北內戰和美墨戰爭等,進入20世紀後,美國本土就再也沒有遭受戰爭毒害,包括對人類世界毒害最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美國本土的發展一直沒有收到戰爭破壞,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環境,並且由於美國沒有戰爭,所以接收了無數歐洲乃至世界各國人才,讓美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

從一戰開始,美國參與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眾多戰爭,在這些戰爭中美國止損都有一套。美國不會因為什麼空泛的政治利益在戰爭中死磕到底,比如在 一戰中避重就輕,一戰1914年爆發,美國1917年才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加入協約國,起了一定作用,在1918年協約國勝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參戰僅一年。美國進行戰爭時會拉幫結夥的行動,不但可以形成壓倒性優勢,還可以實現風險共擔。美國進行戰爭越來越追求速戰速決,利用高科技戰爭手段快速擊垮對手,

美國從建立,到從13個州擴張到如今的50個州,再到一戰和二戰,美國就是依靠一場場戰爭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富,尤其是美蘇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成為了世界霸主,建立了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綜合國力遙遙領先世界各國。美國人也不是戰神,也有過很多失敗的例子。越南戰爭可能是美國永久的痛。這場戰爭最終美國灰溜溜撤軍,好在及時止損,沒有讓戰爭赤字繼續擴大,此後美國又進入了互聯網等高科技革命時代,這才逐步讓國家發展。美國的這種戰爭態度,也當然會讓國家損失減少到最低,收益獲得最大了。








經常用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只夠國庫充實才會選擇打仗,戰爭殘酷無情,也是在比拼資源。自古以來大多數國家都不願意發生戰爭,但是有一個國家例外——美國。

戰爭是檢驗新武器最好的標準。美國每次在戰爭中都會投入大量的新研發的武器,一直以來美國都試圖通過戰爭催動武器發展,經歷過戰火的檢測之後,美國美國藉著這些武器的性能,再進行推銷。美國本就是從戰爭中起家的,所以也是最會使用戰爭發財。

縱觀近代和現代的美國參與的戰爭,背後都是有利益的影子。美國不打無利益的仗,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阿富汗戰爭和敘利亞戰爭,雖然美國在戰爭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最後能夠獲得的利益卻遠超過消耗的資源。石油資源、戰略位置等等這些都是美國獲得的利益。所以說美國才會越打越有錢。

其實美國靠戰爭發財的做法在二戰時期就開始形成了。美國面對二戰開始的時候一直是保持中立的,而戰火也一直沒涉及到美國,二戰中的美國一直對武器裝備在做深入研究。在另外一方面將自己研究出來的武器不斷向著同盟軍和軸心國出口,大發橫財,在經濟和軍事上為之後成為超級大國的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美國發動戰爭從來都沒有經過聯合國的同意。使用著最卑劣的計量直接發動戰爭,幾乎到了誰都想打的地步。同時還充當著很多國家的“大哥”的角色,一邊卻在維護著“和平”。挑唆伊拉克和伊朗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出售大量軍火給伊拉克,當兩個國家打的差不多的時候,再出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

美國還擁有世界的石油結算權,而美元也是一種霸權之一。想要進口石油,必須使用美元進行交易,而美國可以通過美元,調高或調低石油的價格,從中獲利。而中東土豪國家為了安全,也願意給錢買平安。這也就是為何美國時常發動戰爭,但經濟仍然良好的原因。


四十五度軍報


此言差矣,美國可不是通過戰爭越打越強,越打越富的,很多戰爭讓美國損失慘重。但是,美國又很雞賊,只要發現戰爭投入產出比不理想,就會及時止損。所以,美國的強大和富裕不是依靠打仗打出來的,而是他們會經營。。。。。

很多戰爭美國也損失慘重

就拿最近美國的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來說。

這兩場戰爭雖然讓美國損失的軍隊不是很多,但卻讓他投入了非常大的資金,據估計兩場戰爭讓美國前後投入了1.6萬億美元。

(伊拉克戰爭中正在開火的美軍坦克)

這是什麼概念呢?

目前世界第十大經濟體加拿大在2017年的GDP就是1.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打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所投入的資金相當於加拿大一年的GDP!

這樣的投入讓美國也變得囊腫羞澀,所以呢,他才及時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撤出了大部分的軍隊,減少了對當地的投入。

如此才讓美國把這兩個負擔給拋掉,如果長期在當地保持大量的軍事存在,真的可能會把美國拖垮。。。。。。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坦克在巴格達街頭巡邏)

美國懂得及時止損。。。。。。

美國這個國家相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來講比較雞賊,他完全是以利益為核心,當他發現自己投入的成本和所收穫的利潤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時候,就會及時終止這一賠本的買賣,所以本質上來講美國就是個投機商人。

當初在進行越南戰爭的時候,美國先後投入了7000多億美元,最多的時候出動了50多萬軍隊。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美國無法派出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讓北越一直有能力重新組織軍隊和美國進行戰鬥。

這讓美國發現越南戰爭就是個泥潭,深陷下去很難掙脫出來。於是,美國壯士斷臂拋棄了南越政府。

所以,雖然越南戰爭拖累了美國的國力,但影響並不大,沒過幾年美國就恢復了,和蘇聯人進行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並最終拖垮了蘇聯。

(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投資千億制定了《星球大戰計劃》,圖為衛星攻擊效果圖)

從中也可以看到美國並不是越打越強,他長期去投入一場沒有結果的戰爭時,國力也會受到很大損害。

那麼,為什麼給人感覺美國會越打越強呢?事情是這樣的。

人們覺得美國越來越強,原因是美國還真是挺強大的,首先咱們得承認這件事兒。

但也一定記住,不要把美國的強大和戰爭捆綁在一起。

美國不是一個軍事帝國,他是一個普通國家,只不過治理這個國家的人還是挺牛的。

所以,和美洲其他國家相比,甚至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比,美國就變得不那麼普通了。

美國的地理位置優越,這是眾所周知的。

(美國在世界的位置)

同時,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他國內絕大多數人口都是來自歐洲的白人。

當然歐洲人不僅移民到美國,還有很多人移民到了阿根廷、巴西等地,因為早期移民到美國和移民到阿根廷和巴西沒什麼區別。可惜,這兩個國家的政府治理能力比較差,雖然他們的地理環境也同樣優越,但是到後來,無論經濟還是科技實力都不能和美國相提並論了。

所以,讓美國強大的關鍵因素一定是管理者的因素。

美國最早的時候是個農業國家,南北戰爭結束之後才開始了國家工業化。到了19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的工業產值就已經佔到了全國產值的30%以上。GDP也超過了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大英帝國,成為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

而南方的巴西和阿根廷並沒有意識到工業化的好處,還是大號的農業國,這就是兩國管理者在國家發展的方向上缺少遠見的一個表現,所以美國的強大和政府的遠見卓識是有極大關係的。。。。

美國政府一直不缺少戰略家,最近幾十年也同樣如此。

比如聯網技術的發展就得益於克林頓總統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20世紀末期,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投入上萬億美元執行這一計劃,才創造了今天龐大的互聯網產業。

當然了,美國在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時候,又打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戰爭雖然拖累了美國但沒有影響到美國的繼續發展,於是人們想當然就以為美國人是越打越強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通過該我上面的解釋大家應該已經知道,美國的強大和打仗沒有必然聯繫,就算是不打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互聯網行業依然會欣欣向榮!


歷史風暴



美國並沒有打了幾十年仗,越打越富。越打國家越強盛,事實上,美國在上個世紀的幾場戰爭後曾經一蹶不振,甚至差點崩潰,只不過,美國的自我修正能力強,最終幫助美國度過難關。

就拿美國所參加的越南戰爭,這是冷戰中兩大陣營的終極對決,美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動員了自己的盟國參加,但是最終還是遭遇慘敗,雖然在大陸的幫助下退出越南,但是國力受到打擊,美國經濟受到空前的影響,而這時是日本經濟突飛猛進的時期,大有買下美國的勢頭。美國衰落還不僅在軍事上,經濟上,還在美國國內的白人黑人之間的對立,這些都是越戰帶來的後果。但最終美國沒有崩潰,這要歸功於兩大因素:

1)里根總統的出現,大力推行小政府大市場的做法,使得美國經濟有了起色,最終抵抗住日本的經濟攻勢。

2)冷戰時,大陸站在美國一邊,牽制了蘇聯很多的力量,使得蘇聯沒有對美國窮追猛打,給了美國的喘息的機會。

諸多因素使得美國從越戰的打擊中逐步恢復,也讓美國民眾知道戰爭的罪惡。

越戰之後美國還曾經有過另一次戰爭,也不是越打越富。越打國家越強盛,這就是伊拉克戰爭。美國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推翻了薩達姆的統治。但是推翻薩達姆的統治並不意味著美國贏得這場戰爭,面對當地的游擊隊的反抗,美國被拖入戰爭的泥潭,高額的戰爭費用使得美國經濟崩潰,美國金融危機爆發,這時還是大陸最後幫助美國度過了美國建國以來的最嚴重的危機。因此,戰爭並不是一種福利,戰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在中,要靠發戰爭財的人切記,戰爭不會越打越富。越打國家越強盛。


橋本看日本


美國的強盛確實和戰爭有關,但不是由戰爭決定的。美國沒有打幾十年仗,但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販子,它的崛起我們可以從另類一點的角度去看:

美國它爹是上帝。

美國人有句著名的口頭禪:God Bless Amerca,全世界都知道“上帝保佑美國。”卻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內含:我爹是上帝。如果假設全世界都是上帝的娃,那麼最年輕的美國,就是上帝老來得子,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呱呱落地的時候正值他年老體邁的大清朝兄弟乾隆爺卯足勁湊齊“十全武功”之時。

為什麼說美國這麼被他爹寵著呢:

證據1:美國獨立戰爭之前,美洲就是歐洲的殖民地,主要地盤都是被英法佔領,英法兩國一直是冤家啊,從歐洲打到美洲,一直打到身體被掏空,後來英國勝了也虛了,急需"六味地黃丸"增補元氣,沒辦法只能去壓榨美洲,美洲原先移民的那些人都是一些什麼人?除了個別高富帥例如華盛頓,基本都是各種屌絲群眾,沒法活了就弄吧,英國虛著呢,於是毫不猶豫就歇菜了,加上英國在歐洲又是天怒人怨,歐洲各國敲鑼打鼓地跑來支持“偶像”華仔。尤其是法國,命懸一線都要大革命了還不忘派兵摻和,所以說朋友一定要交法國這種,替你玩命,還送你女神(美國獨立100週年送的自由女神像,對,就是紐約杵著的那位),上帝老爺子很激動:美國這孩子會站了。

證據2:美國建國之初只有十三州,聽著數字不小了啊,實際就巴掌塊地,你在那踢足球都不敢開大腳。當時美國的鄰居是英國人、西班牙人、法國人和墨西哥人等等。搶地盤的套路是幹仗,搶錢搶糧搶地盤,美國人的偏偏不,它怕貧血,史泰龍拍了那麼多電影也就那麼幾滴血,得省著用。上帝之子做了什麼事情,淘便宜貨,蹲在門口等打折,用錢開路:路易斯安那是法國殖民地,那時拿破崙剛出道忙得外焦裡嫩,美國人跑來了:“拿總,此地要否?”“忙著呢,拿走滾粗。”作價1500萬美元;有塊地叫佛羅里達,是西班牙的,西班牙當時正好在歐洲被幹趴下了,美國人來了:“西總,此地要否?”“忙著呢,拿走滾粗。”成功抄底。這還只是本土買賣啊,海外的淘貨生意它也做,例如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碰上不知道他爹是誰死活不賣的怎麼辦?當然是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啊,例如原本屬於墨西哥的德克薩斯,這貨開始挑撥離間,慫恿人家脫離墨西哥:“小德啊,不能只吃墨西哥卷啊,哥這有肯德基全家桶,速來。”同時循序漸進地往德克薩斯移民,最後小德成功從薩滿轉職為德魯伊。ok,大歡喜、大團圓,融合昇華,完全體地球奧特曼完成變身。

證據3: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美國人開始認真上班了,可是離共同富裕還有個巨大障礙——窮。於是它去找他爹了“爹啊,兒子沒錢啊。”“哎呦我的乖兒子啊,沒錢啊,沒事沒事,大家有!”於是薩拉熱窩的槍聲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同盟國和協約國打得塵土飛揚的。美國很鬱悶啊“爹啊,他們打起來了。”“打你妹,趕緊賣軍火去,你還真想直接從我這拿錢啊。”於是兩邊都能聽到吆喝聲了:岸上的朋友,祖傳寶刀瞭解一下;水邊的兄弟,搬磚防身,不怕鋼針。上帝一看,娃有錢了還不行啊,體弱被搶怎麼辦?“轟”的一聲德國人把美國人的船給懟了,於是美國參戰(不限於這個原因,扯淡只撿好玩的說),德國懵逼了,眼淚都出來,誰TM開的潛艇?於是美國又發了戰爭財,又成了戰勝國,人生贏家有沒有。

證據4:一戰後美國有錢了,可不會過日子啊,怎麼就經濟危機了呢?“爹啊,我過不下去了,你再不給我想辦法我就要來啃你了。”“玩脫了啊?沒事,芭比給你找幾個墊背的。”忽如一夜春風來,經濟危機遍地開,歐洲被傳染了。這時候大家都成了窮光蛋,有一個特別窮,也就戰敗國德國,這哥全身上下體無完膚,是中國人寫本《活著》就算了,德國是誰?史上最有名的豬堅強啊。希特勒先生扛起了德國大旗:“大家跟著我,有肉吃!”拉起兩個小夥伴(日本和意大利)就開始全世界打砸搶的致富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這次美國也不想參加,上帝說不行啊,你得練啊。於是一堆日本戰機跑到夏威夷度週末——把珍珠港給掀了——尼瑪居然沒有珍珠!美國一拍大腿,整了。結果世人都知道了,德國、意大利先慫了,就剩下日本死扛,死扛的結果是什麼?來自上帝跨時代的助攻——兩顆茶葉蛋(原子彈),美國心虛啊:“爹地,對自己兄弟下手重了啊,都是親身骨肉。”上帝:“這小子其實是隔壁天照大神的種,我綠了多少年,我忍得太久了......”

故事發展到這裡,美國變成了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強國。所以有個好爹是多麼的重要,值得我們深思啊。

差不多是這樣吧,其實美國強盛的原因很多,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地域的和機會把握上的,更有美國人的努力,也有更多外部的諸多因素,但無疑,幸運也是一大因素,而支撐幸運的,往往就是實力。看完笑笑就好了,從事歷史需要嚴謹,瞭解歷史的還是輕鬆點比較好。


九十流流流


如果美國把戰爭消耗的數以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國內總之改善基礎設施和發展經濟,我相信中國發展再快也完全追不上美國。

戰爭紅利只是給軍火商和大財團帶來利益,普通百姓能從戰爭中獲得什麼?難不成還能承包一座油田?

經濟決定政治,戰爭又是政治的最激烈表現形式,說到底打仗就是為了錢,或轉移國內矛盾,或開拓市場,或獲得更多原材料,目的是為了刺激國內經濟發展。

美國可好,今天干涉這個明天插手那個,中情局搞蘇聯弄出來的基地組織最後把美國給坑了。沒有美國的十年反恐,哪來的中國十年快速發展?沒有那個十年打底,中國經濟想飛?就繼續想吧!

所以,戰爭不是不能打,但絕對不能天天打!打多了必然會虛的,吃補藥也沒用!


老夏說


魂舞大漠不知道,是誰在說仗越打越富的,以此回答,我們也可以搞個小小的調查,看看認同者多,還是不認同者多。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自古就有恃武者滅的說法,這是亙古不變之理呀。

大炮一響。金萬兩,戰爭不僅要死人,而且花錢如流水一般。美國打海灣戰爭的時候,沒有花多少,那是因為北約國家紛紛出動,抱團取暖,都掏一點,當時的美國經濟形勢大好,拿出一點,可以說九牛一毛。一戰下來,打下了不少名裝備,直引得不少國家採購了不老少的美國裝備,裝備是最賺錢的生意,這樣一找補,基本都賺了回來。不過,海灣是海灣,這以後美國就千里走單騎,基本全靠自家練,北約成員參加是參加,出槍出糧出人,都很少。伊阿兩場仗,把美國經濟拖累不輕,這是經濟專家的定論。

帝國墳場。為了地緣,美國居然跑去窮得掉渣的阿富汗去折騰,說是反恐,其實目的甚明,具有明晰的指向性。這仗打了一個天長日久,憑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怎麼也擺不平,時不時就會面對路邊炸彈威脅,死人的事更是經常有的。因為難以被征服,因稱帝國墳場,美國已經摺騰了太久,每年的花費,如流水一樣。據統計,帳面上花的錢都高達10萬億美金,如果加上拖累的經濟費用,更高達30萬億美元。政府倒債臺高築,至2018,高達70萬億美元,早已超過了安全水平,政府工作人員,居然發不了薪水,這不是衰落又是什麼?這二年去過美國者,紐約機場的高速公路失於維護,倒處坑窪不平,你還能說越打越富嗎?這哪裡有富裕的影子呀。相比1990年前,簡直判若分明,完全不是這樣。

說法的背後。值得探究,以前是,宣傳是,似乎蠻是一幅潑天富貴模樣,我們看美國造起軍事裝備來,從來不怕花錢,一艘航母僅裸艦的價格就居然高達130億美元,加上艦載機,編隊艦隻,以及養護費用等,每個艦隊更高達450億美元,美國也變得有點吃不消。要保住美元的地位,似乎只能如此。越來越傾向於動武,動輒便要掏出小片刀來,把這些事情觀察清楚,相信大家自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魂舞大漠


這個問題並不準確。

事實上,美國何止打了幾十年仗?從1776年美國成立至今,將近300年的時間裡,美國都在打,而且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富,從無名小輩一路成為世界經濟霸主,最後成為超級大國。

都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無疑都是勞民傷財的存在,那麼為何到了美國這裡不僅不是“殺豬刀”,反而成了“豬飼料”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火候把握得當

同樣的食材,為何其他國家做得狗不理,美國就能做得十里香呢?原因在於美國的火候掌握得好。

200多年一路走來,美國除了幾次慘重的失敗,比如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在其他的戰爭上,美國都充分掌握了切入戰爭的精髓,並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打得難解難分,並爆發了史無前例的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等絞肉機式的戰役時,美國在大西洋彼岸曬太陽。而當同盟國表現出佔據上風的意思,英法等傳統盟友支撐不住時,美國終於在1917年“及時”伸出了援手,幫助英法等國在俄國退出一戰的情況下,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而一戰不僅讓美國收穫了戰勝國的名號,有了在戰後分一杯羹的資格。更讓美國由英法等國的債務國轉變為歐洲各國的債權國,英國的英鎊地位開始動搖,美元地位逐漸上升。而且在此後的華盛頓會議上,美國在遠東取得了更多的利益。

而到了二戰時期,美國的控火技術就更加爐火純青了,先是以《租借法案》支援英國和蘇聯,對德日也來者不拒,美國的軍火生意紅紅火火。而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迅速加入戰爭,除奪取了一半歐洲,更幾乎佔據了整個太平洋,這為美國在戰後成為超級大國打下堅實基礎。

所以,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是掌控好火候的重要功勞。

2、杜絕單打獨鬥

美國最大的能量在於:即使侵略別國這種不要臉行為,也能打扮成“代表月亮消滅你”的正義之舉。而實現這一華麗轉身,全靠美國的眾多“盟友”。

因為二戰的“勞苦功高”,成為超級大國的美國真正享受到了前呼後擁的感覺,被美國打趴下的日本、韓國、德國等手下敗將對美國唯命是從,在美國支持下元氣大傷的英法等戰勝國也唯美國馬首之瞻,美國在潛移默化中成了資本主義陣營的大哥大。

在二戰後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形成的共同威脅下,資本主義陣營走向聯合似乎勢在必行,而美國成為一哥也似乎毫無懸念。

因為良好的群眾基礎,加上北約、佈雷頓森林體系等一系列看似為你好,其實為我好的體系,更多資本主義國家團結在美國的旗幟下,與美國同榮辱,共進退。

在這樣的框架下,收拾利比亞這樣的小國,幾乎還不用美國出手,卡扎菲就倒下了。而需要美國出手的比如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也有韓國、日本甚至蒙古的軍隊保駕護航。

而且經過歲月的淘洗,和美國劍拔弩張幾十年的越南也成了美國的小夥伴,這就讓美國的陣營更加充實。但凡群體行動,分攤軍費是必要的,美國再次以最小的投入,獲得了更大的收益。

3、合理使用美元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貨幣就是一般等價物,用來交易和儲存。但在美國手裡,美元不僅能交換實物,還能在世界各地興風作浪,通過製造經濟危機的方式對他國財富巧取豪奪。

自1944年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以來,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被徹底終結,美元成為新的世界貨幣。二戰期間被美國支援的同盟國以及被美國打趴下的軸心國,都需要從美國進口物資進行戰後恢復和重建。而美國只收美元,所以美元成為美國和盟友之間的世界貨幣,並最終構成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市場。

到1973年,因為中東石油危機導致美元和黃金的兌換難以為繼,美聯儲遂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幾乎以印刷美元的成本,就換來他國源源不斷的財富,而且在國際貿易中以剪刀差掠奪發展中國家,以他國持美國國債的方式獲得了幾輩子花不完的資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打仗雖然燒錢,但美國只要保持美元霸權不動搖,就可以以印刷美元的方式讓他國為美國買單,甚至包括被美國侵略的國家。而為了維持美元霸權,美國不得不對企圖破壞美元霸權的國家進行打擊,比如伊拉克和利比亞。

所以,有美元霸權支撐的美國和其他國家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吸食他國營養維持自身富裕的做法,讓美國在長期的戰爭中不僅不會衰落,反而會不斷增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