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我是春麗。

昨天收到一段私信,關於家暴: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我想起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一個連人身安全都無法給你保障的人,更別指望能給你幸福。

面對家暴最好的方式就是,保留證據,報警分手。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馬伊琍也曾為被家暴女子發聲:

無論施暴者是男性還是女性,保護人身安全第一位。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曾經我看到一組數據:

據統計,我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平均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我想,這已經不是“家醜”的範圍內了。

村上春樹說過:

“在家庭中對妻兒動用暴力的,肯定是人格軟弱的傢伙。

正因為軟弱,才總想找出比自己更軟弱的人充當犧牲品。”


文丨春麗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她從不反抗,直到最後一次。

她刺了他27刀。

各地女子監獄暴力重刑犯中,殺死丈夫的比例高達70%。

這其中有一個共同的原因:

家暴。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來源:《天網》.中國家暴記事.第四集《以暴制暴》


男人死了,女人死緩、無期。

安華的婆婆提起兒子說:“他喝醉了誰也不認,一喝酒就拿刀,成宿地鬧。”

安華有一隻眼球,被丈夫用酒瓶砸爆了。

“瓶子砸在眼睛上爆炸了,一下子就紮了進去”。

她沒有還手,整整20年。

有的人活著,心卻死了。

不,她連死的權利都沒有。

早在第一次被家暴她沒有反擊的時候,墓誌銘已刻上悲劇兩個字,

她的一切不再屬於自己。

塗磊在《愛情保衛戰》中說過一段話:

家庭暴力為什麼會循環?那是因為家暴起了作用。

男人覺得動手能夠解決問題,因為女方在拳頭下面退縮了,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暴力是有效果的。

安華的兒子接受採訪的時候,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

只穿了一件已經脫線,髒地看不出顏色的毛衣。

他說:“我想我媽,我媽在哪,我要見我媽。”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小豆用鐵棍把丈夫打死了,就一下,她用盡了全力。

在和丈夫的八年婚姻中,丈夫他不允許她跟任何人說話,家人也不行。

不聽他的,就會動手,往死裡打。

用皮帶,用鞋底,甚至在她已經入睡的時候,將刀抵在她的脖子上。

她想哭,但哭不出來。

不是沒想過結束。

她逃過一次,但被抓了回來。

他說:“你姐姐,你父母,你孩子,我一起炸了他。”

小豆的女兒在媽媽被抓走之後,再也沒見過媽媽。

她甚至沒有一張媽媽的照片,思念都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更不要提生存。

安華、小豆,還有無數因無法忍受暴力殺死丈夫的那些女人,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來源:《天網》.中國家暴記事.第四集《以暴制暴》

她們是被不幸婚姻重傷至殘的受害者。

由絕望轉化而成的憤怒,生死一線吞滅了她們的理智。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據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統計,全國約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 近10%的故意殺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 每年約有
10萬個家庭因為家暴而解體。 而據中國法學會《2009年受暴婦女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暴婦女中65.7%認為“捱打是丟臉的事”, 51.4% 認為“因為捱打離婚對女人的名聲不好”。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來源:《天網》.中國家暴記事.第四集《以暴制暴》


容忍,把她們逼上了絕路。

當暴力第一次發生,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暴力就會不斷升級。

直到傷害無法挽回,刀子可能刺向他,更可能刺向你。




一個女生光天化日,在高鐵上遭受老公毒打。

圖中的她蹲在地上,男子用腳對她猛踹。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工作人員將他拉到一邊,他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過分。

再次回到女人身邊並對其大打出手,狂扇耳光。

現實中這樣的畜生少嗎?

2009年董珊珊被丈夫活活打死,屍檢報告顯示:毆打重傷後繼發感染,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2015年,陳某懷疑妻子有外遇,用菜刀把妻子的左手砍了下來

2017年中國女留學生在英被男友打死,身上41處傷口

臺灣女星王子魚2012年被爆出同居男友對其毒打,造成她腦震盪、右眼眶骨折及眼球挫傷,甚至險些失明。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童瑤,在2003年,被當時的男友張默家暴,致其鼻骨骨折,左眼球出血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韓國女星具荷拉被打至子宮出血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暴力,是犯罪!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一切真的無可避免嗎?

為什麼受暴者還是頻頻妥協呢?

主要幾方面原因:

1. 家庭暴力存在週期性,緩衝期仍對施暴者抱有幻想。 2. 施暴者長期暴力使她恐懼,無力擺脫。 3. 施暴者完全掌控了受暴者,不違揹他的意願才能活下去。 4. 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上述前三個方面,在婚前大可以說明:

如果你敢打我,我們必須離婚,絕不忍讓。

最讓人無可奈何的是以愛的名義傷害了自己的同時,傷害了孩子。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子女,大多數患有恐懼、焦慮、孤獨、自卑、不相信他人等心理障礙。

並且,受不良環境影響,其中一部分孩子成年後,

很可能會成為新的家庭暴力實施者,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在家暴頻發的家庭生長,心理怎麼會健康?又談何快樂?

我的一個朋友,童年只有爸爸打媽媽的記憶。

至今獨處的時候,尤其是碰到難事,他還是會耳鳴,幻聽父母在打架。

他說,小的時候會在夢中哭醒,無數次想求父母離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我是春麗。

高臺樹色在《思緒萬千》提到家暴:

家暴一詞,因為暴前面加了一個家字,便立馬變得格外隱晦,且很容易無解。

面對家暴,不要隱忍,

請你一定要理智保護自己!

人的心是紅的,眼是黑的。可眼一紅,心就黑了。

再說一次,反對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

希望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

抵制家暴,是全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中國2.7億家庭中約30%存家暴 25%家庭因此解體》中國青年網

2.張嬡、朱琳:《家庭暴力現狀:受害人平均遭受35 次家暴才報警》,載《法制日報》2015年9月8日。

3.中國家暴犯罪防控研究 董純樸《犯罪研究》 2016年第3期17-30,共14頁

4.家暴案中受虐婦女“以暴制暴”行為的正當防衛適用 陳飛、楊冬《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6年第5期20-30,共11頁

5.中國裁判文書網

6.《看見》柴靜 沉默在尖叫

7.《天網》中國反家暴紀事.第四集《以暴制暴》



點擊圖片,直接看往期精選文章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25歲,我爸勸我不要結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