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上海人,應該是指原上海市區十個區的還是十個縣的居民?十縣是解放後劃歸上海的?

JFC上的Johnny


解放前上海在地域上屬江蘇省,全稱為江蘇省上海市。至於什麼才是真正的上海人,官方或民間都沒有權威的說法。難道只要住在市區但說著滿口蘇北、寧波、廣東口音上海方言的人就是正宗地道的上海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估計這個題主是外省人,有惡意挑唆市區與郊區人之間的矛盾,因為從來沒有那個權威行政部門頒佈過以前10個縣的人統統為鄉下人,要知道每個縣城和城鎮的人也都是非農業人口,難道他們也是農民鄉下人?!如果不是上海人?哪是何方神聖?!哪位自以為是正宗地道的上海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呢。如一定要考證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正兒八經的上海人,那以筆者之見,啟碼是在清末明初時就在上海永久定居生活的人,如以年代論也要5代以上連續在上海定居的市民,否則統統算是半拉子上海人。所以這裡大可不必非要分個市區人與郊區人之間的差別。市區人與郊區人的人格、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孰高孰低的標準。上海本來就是個移民城市,獨特的上海方言也是結合了各地方言和本地方言及英文的一些口語化所形成的,因此現在只要是上海戶籍註冊的居民統統都是上海人。


風帆


我是出生在原上海的南市區,戶口也在南市區,並在南市區長大目前居住在浦東新區。居住地一直未變,只是當時被劃歸浦東新區了。

以前上海市的行政區域分為十區、十縣。十區為:閘北區、虹口區、楊浦區、黃浦區、南市區、盧灣區、徐彙區、普陀區、靜安區、長寧區。十縣為:寶山縣、崇明縣、嘉定縣、青浦縣、松江縣、川沙縣、南匯縣、奉賢縣、金山縣、上海縣。

在全體上海人的口中,“上海人”是指生活在十個區中的居民,而生活在郊區十個縣的居民,不管是居住在各縣城鎮中的非農業戶口居民,還是以農為主的農業戶口居民,統稱為“本地人”或“上海本地人”。

上海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或朋友之間交往中,相互介紹時,說某某人“是本地人”時,意思就是生活在郊區的上海人。

現在整個上海都撤縣變區了,加上市區動遷搬家至郊區的人很多,傳統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多變化,從市區因動遷入住郊區的居民也不能稱之為“本地人”。


盛氏牛屋24321069


關於這個問題,上海文化出版社曾出版過由沈嘉祿先生著的書名為《上海人的活法》的一本書,比較詳細和系統地闡述了上海人的演變和發展歷史。閱讀後頗有啟發和感悟。

什麼是上海人?上海開埠(晚清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移民蜂擁進入上海。1949年前的老移民主要由江蘇、浙江兩省的人構成,當時上海城區話與今上海郊區話四分之三相同,1949年後的在上海的人的籍貫和成分更多元,以後上海城區話深受寧波話等其他方言的影響,上海城區與今上海郊區話為四分之一相同,基本鑑定了今天上海市區話的方言特點。

人們習慣把上海叫“上海灘”,可見這片土地是從昔日的海灘演化過來的。大約在一萬年前,地球上的氣候由冷變暖,大量冰雪融化,使得海平面不斷上升,當時的上海還是一片汪洋。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的西部即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左右。也就是說,上海今天的浦西早就成陸建成了上海,而浦東雖說是上海,但是當時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直到1990年2月上海浦東才開始開發開放浦東。今天的上海浦東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海開埠後大約二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在這期間移民的數量遠遠超過世居於此的原住民。他們來自於中國各地,但其中來自江蘇、浙江兩省者佔到80%以上,佔據很多優勢,各自約在數十萬至百萬以不等。另有約3%的安徽籍以及約1%的廣東籍。這部分族群成為當時的“上海人”,他們及其後代構成了當今上海人的主體,是近代以來的老上海人。今日上海中心城區居住的大都這些移民的後代。“上海人”的籍貫一般是杭州、嘉興、寧波、紹興、餘姚、蘇州、常州、常熟、慈溪、無錫、現上海郊縣等地,蘇北則以揚州、鹽城袓籍為最多。隨著上海舊城改造全面展開,一些原住民居住的中心城區的老移民都被搬遷到了郊區。

近代第一批移民主要來自浙江省和江蘇南部的吳語區,其中寧波人、紹興人、蘇州人等,他們構成了上海中心城區居民的主體,其中以寧波籍為最多。

第二批老移民來自江蘇北部後江淮和中原地區,大多聚居蘇州河以北西北部的普陀、原閘北;也有不少住在城市東北部的楊浦、虹口,與來自浙江寧波等地的移民雜居。老城廂地區也有部分蘇北移民遷入。

自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1990年代上海開發浦東以來,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移民紛紛來到上海工作、生活。以形成新的移民潮流。上海再次成為移民城市的目的地,各省市有很多人搬遷居住上海。很多外國人也常年定居上海。

上海人口其中1412萬是上海的戶籍人口。原住民、郊區人、老移民以及新移民構成了上海的戶籍人口,其餘的上海人口則是末獲得上海戶籍的流動人口構成,他們同樣是上海人口,雖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上海人,但只要對上海有歸屬感和認同感,那麼不必拘泥於表面的名稱符號,上海人口也有你的一份,你也是上海人。所謂的海納百川也就是這樣的意思!


趙耀俊53116982413


上海原是小漁村,只是水上漂船民。不平條約劃租界,逐步發展到如今。移民來此圖生活,多為江蘇浙江人。過去還發戰爭財,各地豪門逃難經。老上海實為小地方,租界加上南市區。江蘇划來十個縣,才有今日景氣新。上海需要新移民,經濟才能走上行。片面強調本地人,恐是發展出問題。上海人要新思維,開放意識頂要緊!


汪澄3


上海人分先後,越先來越正宗。先來的總有點鄙視後來的。第一批上海人是原來上海縣縣治,也就是現在南市那裡的土族,也包含周邊一帶。這類人非常少。第二批上海人是上海開埠以後,在租借的人,包括廣東人,江浙,以及上海周邊來的。這是上海人的主要構成,因為這個階段從1842年到194X年將近百年,上海也是在這個時間裡發展起來的。到解放前後,上海的行政區分別為租界為主的上海特別市和江蘇省下屬的上海縣,這個話題的上海其實僅是上海特別市。到建國後50年代,江蘇省下屬上海縣、松江縣等併入上海直轄市,所以這併入部分是第三批上海人,後來又有嘉定和崇明的併入。改革開放後大量人才進入上海,又為新一代上海人。上海是座移民城市,真正的第一批上海人少之又少,上海都是靠每一個時代的新上海人建設起來的,海納百川,開明睿智,所以上海持續繁榮昌盛。


莫文化3


以區間分上、下只角是為粗線條。下只角(閘北區、浙江路橋下)整幢石庫門一戶人家單住,被公私合營,祖父每月吃“分紅或利息”三百餘人民幣、父親每月百餘元,無“三年飢餓時期”之感受⋯。請問屬於什麼層次層面、什麼角度角落?所以在問府上居位哪個區時,再緊跟著問一句府上從事何種職業?是否在三年“困難時期”餓肚皮?是否在十年“紅歌飄揚”年代被抄家批鬥?這樣的回答和劃分,才能真正看出一戶人家的底色!不是嗎?各位僅僅只有一間房子,而不是一憧房子的上海人,也可以大談特談嗎?


用戶4726493403606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不討論移民的問題。

從對一個人的個人出身進行登記的角度來看,如果父親就在原來的上海市內定居,又是在上海市區內出生成長的,一般可以寫成上海市人,祖籍某地。上海土著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需要加上祖籍這個信息。如果父親是在現在上海周邊郊區定居,並且自己是在這一區域內出生成長的,比如嘉定,可以寫成上海嘉定人,如果祖籍也是在嘉定,那麼就不需要再寫了,如果祖籍在外地,可以再寫一個祖籍某地。

這是從登記或者個人簡歷自我介紹當中信息披露的方式來談的。現在上海城市高速擴張,有一些歷史上的郊區,現在實際上已經和主城融合發展,所以這些近郊區的人,其實也不一定要寫明自己的出身。

至於上海遠郊區的人和上海市區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由於涉及到一些政府資源配置的問題,所以民間是有一些爭論的。但是從目前的行政區劃來看,都是歸屬於上海這個行政範圍之內。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zyb38537240


你說得對。上海人是指生活在老十區的並有老十區戶藉的人。他們除了極少是原住民外(十代),大部分是寧波、廣東、蘇南等過來做生意人及帶來的僕人、還有蘇北過來打工的人及之中少量做生意人。所以上海話中基本是蘇州話寧波話上海市區話揉合成的。而郊區十縣稱鄉下。沒有什麼高低之別,只是因為在那飢餓年間票證比郊縣多才吃價點。我祖上嘉定,聽阿公講去上海就指中山路環環內。


金配方


原來上海人的意思是指市區的上海人,也就是來自五湖四海最後在上海市區生活的上海人,祖籍可能並不是上海人,而上海郊縣的鄉下人並不包含在上海人之內,儘管在地域上他們也叫上海,但他們是鄉下人,既然是鄉下人他們肯定不是上海人,因為上海人的反義詞是鄉下人,即使是上海的鄉下也不是上海人,他們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本地人


快槍殺手


外地巴子懂個屁!清朝就開埠上海道了,民國是上海特別市早就獨立於江蘇了,真宗老上海人就是以前解放前租界區域和南市區出生的人(除了逃難過來的江北人和做生意過來的寧波人),上海郊區寶山、嘉定、上海縣(閔行)等地方都是58年後才划進上海的,真正上海區域也就現在內環內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